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2020-12-28李莉
李莉
【摘 要】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资源,如何在对其加以利用的同时保护好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充分发挥经济价值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渠道,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在土地生态系统当中,生态平衡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必须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力争将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维持在科学和谐的关系之中。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并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经济学实现策略。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经济学
土地资源可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们的生活、生产无一不是在土地资源的开拓前提之上得以实现的,土地资源的充足及其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近年以来,我国虽然在土地资源的开采方向上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是面对高速发展的人类城市,土地资源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而土地资源的耗费也难以通过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土地资源领域研究实践的重要目标。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资源持续利用的理念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但是理论的实践未能够得到落实,直到联合国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才开始充分贯彻落实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首先,土地的利用需要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土地本身蕴含的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一旦该系统受到破坏则意味着人类与自然之间失去了平衡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随之流失。其次,土地资源的开采应当以技术发展和技术更新作为前提。虽然,人类已然意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可能难以支持人类的永久发展,但是在当今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并未真正感受到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局促感,这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新资源的利用和挖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此,才能够加强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可互补性,土地资源才能够得到另一个层面上的保护。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地区优势未得以发挥
土地资源在被开采时,通常会根据土地使用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被重新定义性质。通常情况下,土地资源的适宜性意味着其质量的优越,但是土地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可能无法实现因地制宜,地区的优势因而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受到我国发展条件的影响,有很多地方面临着脱贫致富的任务,或者是解决温饱的生存问题,那么如果在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现代化与土地资源性质定义之间做出选择,政府决策部门无疑会将地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而无法时刻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否适宜。但是这通常会导致优质土地资源的浪费,而这种对于土地资源具有一定掠夺性质的做法加之以竞相发展的现状,到后期往往是会发现诸多问题的。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会为生产布局优势带来消极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也会因此而受到制约。
(二)优势区位竞争激烈
土地资源的面积是很有限的,而且也不具備明显的再生能力,而优质土地资源的区位也是固定的,不可能按照人类的需求,随时找到最恰当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通常会出现对土地区位的激烈竞争,越是土地质量优良的,越是会受到来自不同立场的争夺。由于竞争的对象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因此一些原本可实现更新的资源从最适宜的土地上消失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部分土地资源需要面临巨大的生产压力。我国在经济开发的道路上已经损失了大量耕地面积,除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以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商行业对优质区位的激烈竞争是土地资源流失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优势区位的竞争得不到必要的舒缓,或将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那么相关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因为土地资源的浪费而被迫下降。
(三)土地制度变革问题
我国过去对于土地资源开采缺乏必要的管理与限制政策,对于土地使用长期保持无限期使用、无偿使用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相关单位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采和占用时不需要考虑任何风险问题,这就导致一大批对土地占有使用具有一定需求和欲望的人,无节制地开发土地资源,土地粗放型经营的局面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之中我国的土地资产流失相当巨大。
三、环境经济视角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念
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是粗放型的,这种利用方式所带来的资源经济浪费可想而知,因此需要对传统观念进行革新,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也就是应当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类为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往往会忽视人地关系的真正矛盾,即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量所呈现出的反比关系。而生态伦理观则要求人类和土地资源要以实现双赢的结果作为目标,重新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健康关系。所以,在土地资源开采的过程当中树立起这种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人们在进行土地利用时考虑整体生态的平衡性。不仅如此,生态伦理观念的建立意味着人类环境保护素质水平的提升,如果能够将此观念作为人类发展的必要共识,那么无论是法律的约束还是人类社会思想道德的约束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二)树立正确的土地规划观念
首先,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资源的节约,争取减少浪费现象,将城乡土地布局的思想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布局观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到土地建设的科学性,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这样才能够避免规划的不合理,实现经济建设的目标。第二,土地公平问题也是土地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土地资源的面积是有限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不协调性,那么在土地资源得以利用时就会出现实际规划的不平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土地规划需要切实考量代际公平,也就是实现对稀缺资源的公平利用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尤其是农地资源,必须得到合理而公平的规划,这样才能够完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利用当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理念。现如今,土地资源的稀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性的作用力,而我国人民必须意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忧患意识应当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思想之中。而政府相关部门则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权利优势,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并在地区范围通过多种途径做好保护资源的宣传,让人们从身边小事开始行动。此外,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时,必须注重资源的循环修复利用,力争发挥土地的每一项优势,在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做到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践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土地使用者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树立起正确的生态平衡观念,加之以政府与人民的支持,想必一定能够进一步实现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参考文献:
[1]焦世泰,王鹏,陈景信.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经济地理,2019(1).
[2]严梦珺.生态经济视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7).
[3]杜新波.加快土地财政转型,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