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要避免九大不良饮食习惯

2020-12-28

农村百事通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粗粮味觉

不良习惯之一:懒得做饭,做一次吃多餐

吃剩饭剩菜的现象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剩饭剩菜在存放过程中营养素被破坏,长期吃剩饭剩菜,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此外,剩饭剩菜存放不当会滋生细菌,进而引发食用安全问题。

建议:食物种类选择尽量多样化,每样食物分量不要太多,做的饭菜量以当餐能吃完为佳,确保能摄入多种营养。

不良习惯之二:不太饿就不吃或随便吃两口

很多独居老年人吃饭较随意,经常不按饭点吃,或者不想吃时一天只吃两餐,胃口好时一天又吃四五餐。这样吃往往容易導致肠胃问题,从而造成体内营养不均衡。

建议:无论食欲如何,均要坚持定时吃,让胃肠规律蠕动,保持基本能量和营养的供应。多和家人用餐,或去集体用餐地点进餐,这样能增进交流、促进食欲,并摄入更丰富的食物。

不良习惯之三:放下碗筷立即跳广场舞

一些爱跳广场舞的老年人为了“赶场”,经常放下碗筷就出门锻炼。其实,吃完饭后,身体需要“休息”30~60分钟,这期间可站立和适当走动,但不能刚吃完就立马进行广场舞等节奏较快的活动,否则对人体消化不利,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可能诱发一些老年性疾病。

建议:如果饭后有运动锻炼的计划,应提前合理安排就餐时间,确保餐后有充足的时间消化食物。

不良习惯之四:盲目吃素,荤腥一点不沾

长期吃素会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身体基本营养素失衡或不足,影响基础代谢,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导致人们更易患病。因此,每天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对人体健康很有必要。

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50岁以上的男性每天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65克,女性为55克。注意“荤腥”并非油腻食物,建议吃蒸煮、炒制的鱼虾、禽肉等,其蛋白质丰富而不油腻。除肉类外,还可每天喝一杯牛奶,进食一次大豆或豆制品。

不良习惯之五:三餐凑合,却把保健品当饭吃

不少老年人“崇拜”保健品,但保健品只能给身体提供某些特定的成分,规律的、品种多样的一日三餐才是补充身体所需各种营养的主要来源。如果不好好吃饭,光吃保健品,很容易导致体内某些营养素过量甚至中毒,而某些营养素又特别缺乏,使身体变差。

建议:每周为自己列出尽可能多样化的饮食菜单,包括各种肉食、蔬菜、水果、奶类、坚果类等,并坚持每天定量摄取。服用保健品应咨询营养师或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选择,服用不要过量。

不良习惯之六:用喝汤来替代吃饭菜

喝少量汤可促进食欲,但喝多了会形成“假饱”现象,限制人体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反而会造成营养不良。此外,喝汤过多会导致人体摄入过量的盐和嘌呤,从而给肝肾带来负担。

建议:汤品选择以清淡、适量为宜,喝汤的同时也应吃些汤中的食材。注意不要用汤泡饭吃,这样会导致饭菜咀嚼不充分,影响营养吸收,也会增加胃肠消化负担。

不良习惯之七:怕伤牙懒得咀嚼,只吃软的食物

人体功能“用进废退”,如果老年人因牙齿不好而只吃软食,时间长了其咀嚼能力会越来越差,且会导致体内营养不足。

建议:牙齿如果有问题需及时就医,解决牙齿问题后,适量吃些软硬适中的食物,从而保持良好的咀嚼能力。

不良习惯之八:夸大粗粮的保健作用,“使劲”吃粗粮

粗粮包括燕麦、黑米、薏米、小米等。由于不少营养专家建议吃得过精过细、对粗粮摄入量不够的人群多吃些粗粮。于是,一些老年人顿顿吃粗粮,但其实粗粮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影响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进而引起胃肠不适。

建议:老年人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不应超过主食总量的1/3。同时,考虑到老年人肠胃功能较弱,最好把粗粮加工得软烂一些,或与肉食、奶制品等同食。

不良习惯之九:味觉退化,在菜里猛加调料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味觉会发生退化,食而无味。有些老年人为刺激味觉,做菜时便放很多调料,这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因为盐、糖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病、体重偏高等各种问题,辣椒、姜蒜等调味料过多,会刺激和损伤胃肠。

建议:老年朋友可用适量的天然香料提味,如八角、薄荷、花椒等;有些菜可适当添加些醋替代部分盐,这样既可以增加味觉,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盐。

(广东省营养学会   朱惠莲   邮编:510080)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粗粮味觉
引领意大利菜味觉的美酒力量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粗粮没吃对会越吃越胖
吃“粗”粮有讲究
粗粮不宜细加工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
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改善学生不良习惯的行为研究
听妈妈讲故事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