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UDA技术的DCT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

2020-12-28张金霜黄旭彬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3期

张金霜 黄旭彬

摘要:JPEG有损压缩算法以DCT变换算法为核心,但DCT变换算法较为耗时,为提升图像压缩效率,提出利用基于GPU平台的CUDA技术对DCT算法做并行优化。通过分析DCT变换算法的原理,发现DCT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性,优化空间较大,于是利用CUDA技术实现高速DCT并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张2592x2592分辨率的图像做DCT变换,加速比能达到124.5,算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且压缩效果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CUDA;GPU;并行程序设计;DCT算法;图像压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3-0198-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背景

离散余弦变换(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类似于傅立叶变换,由Ahmed在1974年首次提出。离散余弦变换经常被用作信号和图像处理,如对信号和图像进行有损数据压缩。在JPEG图像压缩算法中,有一种是以离散余弦变换为基础的有损压缩算法[1]。作为JPEG压缩算法的核心,DCT是其中最耗时的部分,且占有较大的工作量比重。

目前GPU作为一种擅长处理大规模并行数据计算的设备,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相较于CPU,GPU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超高度存储器带宽,可以使用数量较多的执行单元,实现数据间的并发计算。而CUDA技术能充分利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且降低了开发人员的使用门槛,基于GPU的CUDA并行加速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2-4]。因此,本文将DCT串行算法改为基于CPU/GPU的异构算法,通过GPU内部大量独立的计算单元,实现计算加速。

2 CUDA体系结构

CUDA是由显卡厂商NVIDIA推出的通用并行计算框架,该架构能使有效调用GPU资源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CUDA允许开发人员使用C/C++语言和CUDA扩展库的形式编写程序,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将通用计算转换为图形处理的过程,大大降低程序设计的难度和系统维护成本。

CUDA实现了CPU和GPU的混合架构编程。在CUDA架构下,程序被分成两个部分:host端程序和device端程序。host端程序运行在CPU上;device端程序又叫“kernel”,运行在GPU上。通常先由host端程序准备数据,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初始化,把数据从内存传送到显存中;执行device端程序,待GPU运行完后,host端程序再从显存中把结果取回内存中,过程如图1所示[5]。

CUDA的线程模型分三个层次:thread、block、grid。其中,kernel以线程网格(grid)的形式组织,每个线程网格由若干个线程块(block)组成,而每个线程块又由若干个线程(thread)组成。

block内的thread之间是并行执行的,grid内的block之間也是并行执行的,而grid与grid之间是串行执行的,即GPU同时只能处理一个grid。grid包含一组block,grid是kernel在GPU上的一次执行,也就是说,一个kernel对应着一个grid。grid内部的block可以按照一维或者二维来组织,block之间共享全局内存。

3 DCT算法理论

二维频率与矩阵c(u,v)的左上角代表二维正交展开中的低阶项,它代表图像的低频分量;c(u,v)的右下角代表二维正交展开中的高阶项,它代表图像的高频分量。图像的低频分量,反映图像灰度的缓慢变化;相反,图像的高频分量反映图像灰度的跳变,又称轮廓或边缘[6]。

经过DCT变换后的矩阵数据自然数为频率系数,这些系数中,位于左上角的F(0,0)的值最大,称为直流系数(DC coeffi-cient);其余的63个频率系数多为一些接近于0的正负浮点数,称为交流系数(AC coeffcients)[7]。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实现图像数据压缩,对其进行量化,仅仅保留低频分量的左上角,其余分量抛弃,这样就可以达到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在反变换的时候,抛弃的点用零填充。

4 基于CUDA实现DCT算法加速

4.1可行性分析

CUDA架构的优势在于处理数据并行的问题。通过生成尽可能多的线程来处理,每一个线程的处理是基本相同的,而处理的数据是可以并行的。符合这种特点的算法,能在CUDA架构下最大化并行执行。

根据JPEG标准,图像被分成一个个8x8的像素块进行DCT变换。针对每一个8x8的像素块,它们的处理是相同的,都是进行DCT变换。而每一个8x8的像素块是相互独立的,块与块之间没有关联。而变换矩阵是确定的,与变换对象无关。因此对各8x8像素块进行DCT变换是数据并行的。

4.2 算法总体流程

1)算法从host端开始,首先在内存中分配两个具有与被处理图像像素数据相同大小的空间,分别用于存放被处理图像的源数据和处理结果,并把图像像素数据读人到内存中。图像要在GPU中进行处理,于是在显存中申请两个具有与被处理图像像素数据相同大小的空间,分别用于存放图像源数据和处理结果,并一次性把图像像素数据从内存复制到显存中。

2)把每一个8x8块读人到共享存储器中。采用多线程读人,每个线程读人一个像素。读人完成后,进行DCT变换的计算。采用多线程进行计算,每个线程计算一个系数。

3)DCT变换完成后,把结果写入到全局存储器中,同样是每个线程写入一个系数。至此device端的工作完成。

4)host端再把结果数据从显存复制到内存中,DCT变换算法完成。

4.3 算法详细设计

1)线程划分

把整个图像作为一个grid,由于对图像采取的是8x8块的DCT变换,块与块之间可以独立进行处理,不同块没有关联。因此,这里采取每个8x8块用一个block来处理,而block中包含8x8个thread(共64个thread),每个thread处理一个像素的计算。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2)存储器分配

根据各存储器的特点,先把图像数据载人到全局存储器中。由于全局存储器的访问速度慢,而且没有缓冲,每一个block内,各thread要取的数据有重复之处,如果线程直接从全局存储器取数据,将会遭遇性能瓶颈。因此,由各thread从全局存储器中读人到共享存储器中,各自线程读取自身坐标对应的像素值。在各thread读入像素值后,要进行栅障同步,以保证同一个block内所有像素都已经读入,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DCT变换。

为了进一步优化,还可以把全局存储器的中数据映射为纹理,纹理有片内缓冲,而且能进行二维寻址,能简化DCT算法的寻址,提高访存的速度。同时,纹理数据按16的倍数对齐,以符合“合并访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访存效率。

此外,DCT变换所需的变换矩阵A要先载人到常数存储器,常数存储器同样具有片内缓冲。在代码中,用一constant一声明限定符直接声明为常数存储器变量即可[8]。

3)并行DCT算法实现

根据等式(5),DCT变换要计算两次矩阵乘法,分别是ATXArX和(ArX)A。矩阵相乘的算法,可以通过线程的索引来确定其计算的数据地址。在CUDA中,线程是能获得自身在block中的索引的,基于这一特点,在矩阵乘法运算中,可以很方便地在共享存储器中寻址。每个矩阵都需要用到转置矩阵A,而矩阵A被载入到常数存储器,GPU能对常数存储器进行片内缓冲,访问效率很高。

以下为DCT变换中两次求矩阵乘积的核心代码:

//计算ATX,结果保存到CurBlockLoca12

float curelem=0;//临时保存当前元素的值

int DCTv8matrixlndex=ty;//转置矩阵A1索引

int CurBlockLocalllndex=tx;//x矩阵的索引

for (int i=0; i

{

curelem+= DCTv8matrix[DCTv8matrixlndex] * Cur-BlockLocaII[CurBlockLocalllndexl;

DCTv8matrixlndex+=BLOCK_SIZE; //A矩阵的列为AT矩阵的行

CurBlockLocalllndex+=BLO CK_SIZE;

CurBlockLoca12[ (ty << BLOCK—SIZE—.LOG2) + tx]=curelem;/,保存结果

_syncthreads0;//等待矩阵的所有元素计算完毕

//计算(ATX) A(ATX)A,结果保存到CurBlockLocall

curelem=0;//临时保存当前元素的值

int CurBlockLoca121ndex

=

(ty

*BLOCK_SIZE);//(ATX )(ATX)矩阵索引

DCTv8matrixlndex=tx;//A矩阵索引

for (int i=0; i

curelem += CurBlockLoca12[CurBlockLoca121ndex] *DCTv8matrix[DCTv 8matrixlndexl;

CurBlockLocal21ndex+=1;//取行,因此步长为1

DCTv8matrixlndex+=BLOCK_SIZE;,/取列,因此步长为BLOCK__ SIZE

}

CurBlockLocall[(ty<

_syncthreads0;//栅障同步,确保所有系数计算完成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数据分析

为了测试应用CUDA技术后的运行效率,本文编写了两个版本的程序,分别在CPU运行(单线程),和在GPU上运行(基于CUDA技术)。通过分别调用两个程序,针对同一幅图片进行DCT变换,并计算其执行时间。

在计算执行时间上,本文采用CUDA的cutStartTimer(tim-er)、cutStopTimer(timer)和cutGetTimerValue(timer)函数,分别表示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和读取时间,计时精度小于Ims。

硬件上,CPU采用Intel Core i5-7200,主频为2.5GHz;GPU采用NVIDIA公司的GeForce GTX660,支持CUDA 4.0以上驱动版本,显存容量2G。

经过测试,DCT算法在CPU和GPU上执行的效率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应用CUDA技术加速DCT变换,加速比最高能达到124.5。

5.2 程序演示

本文通過模块化的方式,把DCT变换算法这个功能作为一个独立模块。DCT变换算法的CUDA实现版本和CPU实现版本(C语言洛编译成一个DLL文件。主程序模块则由C#语言编写,编译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以下程序分别演示了应用CUDA技术在GPU上进行图像压缩,和同样的算法在CPU上进行计算的效果。左边的图是原图,中间的图是经过DCT变换后的系数,右边的图是经过DCT——量化——逆量化-IDCT后的结果。

6 结束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DCT变换算法的原理,得出DCT变换算法的矩阵式表示,并成功利用CUDA技术实现了高速DCT变换算法。实验表明,相较于CPU上的串行DCT变换算法,本文算法的执行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本文也提供了一种程序优化思路——对于耗时的串行程序,只要满足并行性的条件,都可尝试采用CUDA技术进行改进。而把CUDA部分的程序编译成DLL文件,可灵活地被第三方项目调用,使得CUDA技术适用于更多技术场景。

参考文献:

[1]万丰,苑豪杰,宫威,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0(3):65-67.

[2]陈庆奎,王海峰,那丽春,等.图形处理器通用计算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29(5):672-679.

[3]陈茜.基于GPU的数字图像处理并行算法的研究[D].西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

[4]曾浩洋.图像处理的GPU加速技术的研究及实现[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9.

[5]张舒,褚艳利.GPU高性能运算之CUDA[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 Obukhov A.Kharlamov A.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for 8x8blocks with CUDA[R].Nvidia White Paper,2008.

[7]佘秋菊.基于DCT变换的JPEG图像压缩及其MATLAB实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557-558.

[8]邹岩,杨志义,张凯龙.CUDA并行程序的内存访问优化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12):2504-2506.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简介:张金霜(1987-),男,广东茂名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智能优化算法;黄旭彬(1981-),广东高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