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情感教育与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对接刍论
2020-12-28许春
许春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在关键成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至亲关爱,普遍患有或多或少的“留守儿童综合症”,往往集中体现在情感饥渴上。教师应予以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关爱和关心,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文章从美术情感教育与留守儿童教育有效对接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有效对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5-0134-02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已经作出积极响应。学校是学生的“家外之家”,教师是学生的“教父教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认为,教师的关注之道在于以学科教学活动为平台,把关爱和温暖更好地传递给留守儿童,并不断放大情感教育效应,让他们从中获得别样的亲情陪伴。
一、“留守儿童综合症”的基本特点
人们常说,要想给予,必先关注。教师只有正确认知“留守儿童综合症”的基本特点,才能提高关注和教育的针对性。就一般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综合症”有如下基本特点。一是性格缺陷导致存在心理障碍。有人说,留守儿童无异于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是不无道理的。长时间的亲情缺失,导致他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发生危机,直接影响学习心态和社会交往。二是管教缺失引发行为失范。留守儿童没有了父母的管教,就失去了有效的约束力,难以抗拒外来不良影响,在“潘多拉魔盒”效应下容易行为失范。三是具有强烈的渴望关爱的心理。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使得儿童对于情感的陪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留守儿童尤为如此。教师作为情感教育和校园监护的直接责任人,除了在课外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帮助外,更应坚持以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撑起一片天空,在善于填补情感空缺上多下功夫,为促进他们的正常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善于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加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孕育着丰富多元的情感因素。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1)从“亲情补缺”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通俗地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教育。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别丰富,在“传道”上颇具独特优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借助这种优势,善于从情感与态度、审美与价值观上开展教育活动,为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实质性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取亲情力量。以“鸟语花香”教学为例,教师可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让学生用黑线把相同数字连起来,用黄线把相同汉字连起来,再用不同颜色、粗细线条来表现美术形象,最后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开展拓展性学习活动。在动态巡视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强强在小鸟的脸上画了“泪水”,并解释说:“小鸟想大鸟了。”“老师来做你的大鸟行不行?”“真的吗?”“当然,老师很乐意的。”强强连忙把小鸟的眼泪涂掉,脸上露出了笑容。从那以后,这对“大小鸟”经常地走在一起。
(2)从“亲情体悟”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引导。手工活动是美术课程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形式。这种建立在自主体验基础上的实践类活动,不仅能提升美术课程教学的艺术效果,还能促进儿童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儿童手口脑互动能力,引导儿童的情感表达。以“童年的手印”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陶泥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并借助想象用陶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小物件。看着眼前的手印和小物件,孩子们兴奋极了,说回家带给爸爸妈妈看。这种无心之言触动了留守儿童的心:“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带给谁看呢?”笔者乘势拿出手机晃了晃,启发道:“动动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你们同样可以做到的。”稍过一会儿,孩子们惊喜起来,对!我们用手机把这些拍下来,再传给爸爸妈妈,他们一样会看到。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阴霾一扫而光。有些孩子还自责起来,以前为什么就没想到这方法呢。
(3)从“别样滋润”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好的帮助。“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不仅如此,“在那爱心花朵开放的地方,生命就会变得欣欣向荣起来。”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留守綜合症”,往往体现在“情感饥渴”上。他们有些表现为不服管教,有些表现为不善相处,有些表现为顶撞师长……在这异乎寻常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情感和心结。因此,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大的包容和更好的帮助。曾经有位留守儿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众人心目中,他已经无药可救了。有一次,在“你画我猜”的课堂游戏活动中,同学们都说他在瞎画、乱画,就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画的是什么。笔者认真观察后,特意放大他的“亮点”,给予所有同学都深感震惊的评价。为此,他特意来到办公室,追问笔者说:“老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笔者再次赞扬了他的想象力,并乘势进行一番情感教育。他后来的改变证实,笔者利用美术教学活动,成功地把他 “拉”了回来。
(4)从“习惯养成”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根本任务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换言之,就是人文性教育重于工具性教学,良好习惯培养重于知识技能传授。那么,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如何有效打开他们的心扉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会用美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比如,善于运用一些“素描画”并适当地配上简洁的文字,以美术与语文整合的方式,记载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隔一周左右的时间,认真画一幅满意的作品,或完成一些手工制作,以美术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定期寄出去或留在家里让爸爸妈妈看。这是实实在在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在成长关键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至亲关爱,普遍患有或多或少的“留守儿童综合症”,往往集中体现在情感饥渴上。教师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教育工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多智.浅议美术课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
[2]于疏影.探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3]毕莉.美术教学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