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2020-12-28尚梅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计算机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面临一定的挑战。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仍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教学不能够适应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就出现了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通过对多方面论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为一些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3-014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0SID):

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被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它的存在,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及运用也被许多高校列为专业课程,成为许多大学生争相学习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成为高校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在高校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程序设置、网络运用以及计算机的维修能专业课程。计算机之所以被各大高校如此重视,是因为计算机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随着智能化的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具多样化,适用于社会各个部分,因此应该加以深入探究。但是目前,高校中计算机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于程序设置部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刚刚进人大学生活的学生们,之前的课程繁重,难以经常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步人大学后才深入计算机应用;一部分学生甚至还难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基本软件的使用,只是会简单的游戏以及文字编辑。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及其重要。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由于在计算机领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关注,这就使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上提供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加倍的学习效果。不难发展,高校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掌握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带着渴望的心态,他们渴求计算机的学习;与此同时,计算机在社会当中的应用范围甚广,我国各个领域均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计算机作为核心办公软件。因此,对于计算机的研究应该报以不断钻研的态度。高校中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更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必须改革创新高校计算机教育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掌握。

在高校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时代不断变化,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高校首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将教学内容加以革新,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1 教学思想的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对于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于计算机的需求,大学生想要掌握计算机更多技术需要高校在课程上进行调整,加大课程内容,满足社会所需。目前高校的师资队伍相对成熟,也相对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计算机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完善就会给学生在毕业后带来工作上的不足,使学生难以应对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工作。因此高校计算机课程的革新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迫在眉睫,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制定出学生实践中所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機技能与应用,高校应该加强计算机专业的管理,将计算机的重要性普及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重要作用;同时,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之时掌握具有创新性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革新,利用自己掌握的对于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了解,随时进行自我创新。高校在计算及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对于计算机的需求进行教育的革新,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校应该建立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各个领域以及学生、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展开教育内容的创新改革。

2.1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高校教材中,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的内容,主要是结合社会发展的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要求,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利用+X结构体系,将计算机的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相结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掌握,以便于在工作中良好的运用。

1)首先高校需要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硬件与软件部分知识的掌握;其次是计算机各个程序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程序进行设计;再有就是对于多媒体相关部分的运用以及互联网网络的掌握。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以上要素的基本概念,还要懂得如何加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与此同时高校需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高校中还需要求学生在熟知计算机相关概念后,了解计算机操作的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软件的使用,能够运用一些软件进行设计或者编辑内容。

3)高校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个人特点的不同,进行教学任务的发布。在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要求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能够清楚的了解计算机及时的应用范围以及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掌握。只有对计算机基础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在数据库的应用于软件开发等课程中深入学习,为计算机的系统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高校计算机课程主要的内容就是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操作引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不断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锻炼,以达到技能的熟练掌握。通过实践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应用。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锻炼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掌握;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实践的能力,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不断加强计算机的学习。以下是笔者通过探讨总结了几点措施:

1)高校首先要建立雄厚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与较高的综合素质,充分意识到实践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能力的提升,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掌握,同时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善用实际操作教学,增加学生计算机上机课的训练;同时能够全面顾及每个不同的学生,了解学生优势、劣势,进行系统的教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对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变化的洞察力,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的需求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

2)高校应该对开设的实验课程加以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固然重要,但是计算机专业中实践操作更为重要。在高校应该增设实践课的课程节数,让学生加以充分的实践操作,在计算机上机课中得到锻炼。

3)在计算机课程教材的编写方面,应该以实训教材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引导术的运用,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概念的同时,加強实践操作训练。

4)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应该善用实践操作,让学生独自完成课程设计;利用计算机进行作业时,将学生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在设计相关程序时将自己所练习的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加以运用;充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自身才能、兴趣。最后高校还应高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避免错误的出现。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首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在计算机公共基础理论课程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课前多预习,课后多训练。经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善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基本操作进行展示,能够使学生加深课程理解,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的氛围。

2)加强互联网的运用,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的理论课程中枯燥、乏味,实践课程中只是在学生上机课中运用计算机进行的使用。在这一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利用网络教学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缺陷。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通过网络授课、网络指导、网络答疑,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操作。网络课程中,主要涵盖的范围包括虚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在线讲解,师生之间不必在同一个地点,这一点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答疑问题,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一些选择计算机学习的学生中,在学校学习的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与教师在线交流,完全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

3)充分重视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够得到锻炼。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课程,引进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首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的疑难点进行自主操作,能够加深理解,充分认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其次,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掌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及其应用的技巧,为日后工作提供经验。同时,加强教师对于实践操作的重视,在发布教学任务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加强实践操作,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具有专业性的计算机人才,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该加强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加强实践操作课程,引导学生善用实践操作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训练;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师资队伍,为计算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增加教师综合素质;最后,以学生为基础,以社会发展为根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贾宗福,任向民.面向21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5):105-107.

[3]任向民,贾宗福,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2):110-113.

[通联编辑:张薇]

作者简介:尚梅芳(1978-),女,云南开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