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及数据库算法的软件应用框架设计分析
2020-12-28王军
摘要:随着网络数据量和请求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出现数据存储、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为了使数据库性能得到提高,该文通过数据库算法与Web技术设计软件应用框架。首先分析数据库算法与Web服务,基于缓存层利用Web数据响应处理方法改善数据库缓存性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此软件应用框架,对缓存性能进行分析,实现系统各层。
关键词:Web;数据库算法;软件应用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3-003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0SID):
基于Web2.0大背景下研发了大量基于数据库存储数据的软件,服务器对数据库数据读取,然后显示在浏览器中,在访问量与数据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数据库性能会逐渐下降,延长了数据响应时间。使用缓存技术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缓存技术能够使数据库载荷得到缓解,避免网络拥堵,使Web应用性能得到提高[1]。一般,Web通信是将Http协议作为基础,浏览器将Http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相应信息,此数据响应处理方式要在应用服务层与客户端多次创建、关闭连接,并且服务器还要对冗长但是数据量比较小的标头信息进行处理,所以会占据大量网络资源,在数据量与请求比较大的时候,会加重服务器的负载。使用Web技术能够提高Web应用访问频率,对于缓解网络资源消耗与数据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2]。
1 改进数据库算法
在使用Web软件过程中对多数据库跨越调用数据,设计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数据库设计方法为:
其一,选择合适字段。本文利用字符串、长整形、二进制等三种字段,舍弃自动递增型字段,符号通过字符串代替,日期通过长整形替代。
其二,选择操作数据定义语言。针对定义数据语言,因为系统初始化过程中能够同时创建数据库,那么对于数据库的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的操作数据语言数据库标准进行规划。本文使用标准通用SQL语言,在特殊情况下利用switch case语言。
其三,数据库函数的使用。在对函数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本文利用标准函数,不使用标准规范中的函数I3]。
在数据库中使用Websocket能够提高系统的访问效率,降低数据库负荷。Websocket利用双向方式传输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层的信息,传统HrITP request要多次创建连接,数据交换效率比使用Websocket数据响应方式要低[4],图1为使用Websock-et的数据库数据响应方式。
2 Web软件应用框架的设计
Web应用开发使应用框架划分为模型层、控制层、视图层三部分,通过MVC实现此模式。因为三个层次的重点为不同的框架技术,通过集成框架技术将不同框架的问题进行弥补,提高Web开发框架的稳定性和功能。
2.1 视图层
通过接收视图层对客户提交数据,对用户展示服务器的处理结果,其能够为用户提供界面良好、操作方便的使用接口。在国际化Web应用对处理页面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视图层设计过程中,视图层技术在解决以上问题的时候具有良好效果。实现FreeOfmarker视图解析器的配置,此解析器在DispatcherServlet.xml中,并且配置FreeOf-maekrerResolver类属性值,之后对FreeOfmaekrer中的属性进行配置[5]。以下为实例:
Armys
@HtmI.DisplayNameFor(model=>modeI.Name)
<,div>
@HtmI.DisplayFor(model=>modeI.Name)
@HtmI.DisplayNameFor(model=>model.integral)
@Html.DisplayFor(model=>model.integ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