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020-12-28侯文婷郑洁

新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

侯文婷 郑洁

摘要:作为第一产业,传统农业正在步入信息化阶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在物资、技术、供销信息等多方面的流动流通,让农业的从业者、经销商、终端消费群体等多圈层之间的信息鸿沟得到消弭,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助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农业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促进多个经济领域的发展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要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质的提升,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资源配置、技术传播、供销畅通等多方面并行发展,而信息化则是连接这一切的纽带。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实现信息流通的即时性

无论是国家和地方针对“三农”问题的各种制度法规、惠农政策,还是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从起始端到终端的点对点传播,减少中间环节的误读和时间延迟,提高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1.2 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利用互联网,农业从业者能够及时了解先进的科学,提升自身和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科技进步,从而实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单位产能的目的。

1.3 减少供销障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平台的协助下,让供求双方及时获取所需市场信息,借助现代先进物流,实现产供销平衡化,解决农民销售难、市民购买贵的问题,切实让农民增收,也让市民受益。

2 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

农村信息化建设对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有较大的依赖,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完善建设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难度很大。近年来,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发展飞速,5G基站已经在新疆等偏远地区逐步建立,农村开始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

2.2 人才培养效果逐渐凸现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通过政策帮助农村地区吸引人才,也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选择回到农村发挥自己的能量,但从总人数和整体质量上看,距离农村地区的人才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收官年,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政策正在培养属于农村地区自己的人才基础,相信随着农村地区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会越来越小。

3 加快和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完善相应政策法规

目前,从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层面上来看,有关“三农”发展的战略、思想、政策都已经比较完善,但从中央到乡镇地方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家政策想要与乡村地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要更细致地调整和处理。乡镇政府应多利用各类传媒,大力推广和宣传农业信息化工作,使包括农民在内的农业从业者能改变传統的生产方式,切实感受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改变,让他们也积极加入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中来。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国家和地方都应当加大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多点投放、网络基站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络的开发、云平台的接入等,使得每个村都通网络,加上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农业从业者都能接触和利用到信息化进行生产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培养农业信息化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应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以满足行业所需。

4 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带动农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从国家到行业,都应当认识到相关的重要性,并切实做好相应工作。

作者简介:侯文婷,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推广。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