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一流大学的差距与应对

2020-12-28刘炯天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一流学科

刘炯天

一流大学建设的第一个周期接近尾声。面临验收评估,我们确立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完成如何,本次中山大学培训就是一次对标对表,也是省委部署这次培训的深层意义。这里我抛开具体发展指标,谈谈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差距与应对。

对标一流找差距

首先是理念差距。没有理念没法办大学。通过这次培训,我首先感受的是办学理念有差距。如大学要做高水平学术集合体,不是一般的政府與社会组织,要强化人员流动。如一流大学要让政府、社会、学界首先想到,要入主流。如什么是班子团结,就是书记、校长一个声音,要有定力。再如要动员教师当干部,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干部,利用学术来提高管理水平,动员党员争当辅导员。这些还体现在党政分工与角色互换。总体讲,这个理念就是坚守学术本位、坚持一流争先。

其次是作风差距。良好的作风就是务实开放,把事情做实,不喊口号。如学生思政工作具体化,一旦确立80%本科生升学目标,就要狠抓落实,副书记要懂专业,思想工作要跟上。抓基层党建,就要高职称甚至学科带头人当支部书记。尽管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的,但要全面执行。再如坚持问题导向,中山大学就把它做到新校区建设上,做到大规模人才引进上,做到人才科研能力评价上。再如党支部工作手册、处级干部交接、推行正负面清单等工作,中山大学从顶层设计、工作抓手到制度设计都做得很扎实而且成效显著。

再次是能力差距。理念与作风差距,最终会表现为能力差距。如政治领导力与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中山大学党委研究决策事项是校长办公会的两倍,决策机制与我们差别很大。另外,如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通过党委直接推动来形成领导力。再如学科领导力,中山大学不仅站位高,而且善抓机会,初步形成学科发展的国家格局与学校扩张的湾区布局。再有就是文化领导力,通过讲座,我们突出感到中山人思想与认识的契合,执行力强。从办学定位到发展战略,从学科站位到推动改革,中山大学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良好的发展氛围。

对标一流谈应对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落实。这是一流验收的前置条件。要借鉴中山大学的做法,解决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可否动员学院书记、副书记及有条件的教师承接思政教学任务。如学校辅导员不足,可否动员党员青年教师充实。再如思政工作,要抓思想与意识形态教育,也要抓学生考研,我们可否设定考研率60%目标,不仅配专业班主任,还要逐步选配懂专业的副书记。再如中层考核要完善办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形成科学合理、深入人心的管理考核办法。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办学实际,但中山大学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推进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与改革。中山大学的发展对我们最大的触动是改革。我们一流建设明确提出研究型大学定位,实际上就是要推动学校转型与改革。中山大学改革的有利条件是有资源增量,通过增量与外部支持形成改革推动力。而我们基本没有资源增量,外部推动力小、内部动力弱的问题突出。

关于师资队伍。中山大学近几年形成四千人增量,这些增量推动快速发展与指标改变。我们提出三个“千人”计划,确定了5000人师资总量,我们要在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努力完成。学校层面要凝聚共识,中层要强力支持与支撑。

关于人才培养结构。本科层次提升是我们最大的改革,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力支撑。如何形成最大本科教育特色是我们迎接一流大学验收必须回答的问题,创新本科教育、大类培养与专业教学组织建设须加快推进。另一个焦点是硕博比,外部要国家与省教育厅支持,内部是科研与人才支持。

关于学术组织改革。强化学术引领已使我们看到变化,尝到甜头,但凝聚学科特色,做实学术组织任重道远。前面已讲到中山大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科与专业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明确提出学科“双体系”改革与建设,无论一流建设学科、希望冲A学科还是研究型学院都要推动这种改革,并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与下半年工作目标去努力完成。通过建构学科来带动发展已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趋势。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初步建成研究型大学的治理体系与文化,这是第一个建设周期的硬任务。我们要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办学定位这个纲,通过三项改革形成内部治理结构与文化。我们拿到一流大学的“票”,治理体系建构与文化建设就是上一流大学的“车”。有票上不去车是我们必须避免的。第一个建设周期基本完成治理体系建构,“十四五”的“新基建”形成外在增长与发展机制,这样就可以推动郑州大学不断迈上新台阶。

借此机会,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坚定支持!感恩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应体现在自我加压与努力工作上,体现在郑大人的担当作为上。

面对第一个建设周期验收,希望进一步强化一流大学建设的资源支持。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明确提出了学习浙江大学。一是学习浙江大学20年前合校的做法,把浙江最好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所理工文医农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二是学习浙江大学的学科特色。郑州大学具有同样的资源优势,通过学习浙江大学是能够形成学科优势的,30年后在中原大地上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可能的。这就是我们第一个建设周期的布局,也是我们学习浙江大学的原因。

最后,希望通过外部资源支持以及郑州大学自身努力,全面回应一流大学建设的国家布局,并努力形成河南一流大学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责编:舒曼曼

郑州大学副校长 屈凌波

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我们应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认清在自身和分管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统筹推进学科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一是通过明确建设目标,建立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来保障运转,大大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二是通过统筹推进学科建设,打造重点学科来保护学科生态环境,推动学科的内生性增长;三是通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来夯实基础,保障学校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四是通过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加强干部培训,建立动态储备机制,科学规划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接下来,我会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党中央对重大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职尽责,凝聚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精准发力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身力量。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兴成

通过此次培训,有四点体会最深刻:一是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党性修养,为“双一流”建设增添了更多内生动力;二是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对“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重点任务、实现路径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三是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增强了“双一流”建设的本领;四是进一步增进了友谊,深化了感情,为实现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新发展凝聚了力量。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一是有利于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实践证明,凡是对民主集中制认识比较到位、执行比较好的地方,领导班子大多是政治坚定、团结和谐、工作高效、充满活力、廉洁自律的坚强领导集体。否则,领导班子就无法形成合力,决策就难免出现失误,群众威信就不高,整体形象就不好,各项工作就难有起色。

二是有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校而言,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执行党委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制度。

三是有利于应对“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挑战。对于高校来说,应对这些风险挑战,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方面,带领广大干部师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谷振清

通过对标中山大学,结合我省和我校实际,我认为一流大学建设还存在着以下短板和弱项。

资源配置方面还有待提升。希望各级政府对一流大学建设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和重点指导。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希望社会各界加大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持和关注,加大捐资助学的力度。

完善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建议进一步推进干部的专业化、年轻化进程,建设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队伍的执行力和創造力;优化机制,激发活力,建设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造诣深厚的学术队伍,提高学术产出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的聚焦度。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方向聚焦、资源聚焦、队伍聚焦;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确定学科建设方向;要加强开放合作,进一步汇聚海内外高水平人才资源;要强化资源支持,重点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要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产出大项目、大成果。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议下一步借鉴中山大学的先进经验,积极申请各方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筹划建设科研大楼、学生公寓楼;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筹划建设学术交流中心,为深化学术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郑州大学副校长 张倩红

“双一流”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第三次大布局,反映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建设到内涵发展的转型趋势。要想让本科人才培养真正成为成就我们的一流大学梦想的主抓手,就必须准确地定位自我,抓准问题、找好对策并认真落实。

一要着力完善“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暑期小学期制,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及跨学科创新实践活动。

二要着力提升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要坚持“一专业一对策”,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安排、优化课程教学、制定奖励政策等措施,支持、激励本科生继续深造。

三要着力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好“双千计划”,从加大资助、学分认定、营造氛围等方面入手,重点支持中长期访学项目;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外语,资助学生参加语言培训和考试,为毕业后出国深造做好充足准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建立与国外高校线上沟通渠道,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线上海外学习项目,确保本科生国际交流不中断。

四要着力发挥教师育人功能。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完善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尽快建立并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等相关制度,推动本科生进实验室和课题组,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采取政策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朋辈育人作用。

郑州大学纪委书记 许东升

作为纪委书记和监察专员,我要在省纪委和校党委领导下,切实为一流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以高质量党建、高质量监督为郑大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要对标一流再学习。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引领和推进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党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神圣使命,面对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走在前列,率先垂范。

要思想能力再武装。“双一流”建设,对高校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既要成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家”,还要成为谙熟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治理的“教育家”。在政治上、业务上和理想信念上、治理能力上都应该成为行家里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思想和武装能力,向焦裕禄学习,向先进学习,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思想进步、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要学用结合再出发。学习培训的目的是“重整行装再出发”,切实用学习的收获、思想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全面推进工作上台阶。结合自身工作,我将认真思考,坚持做到学用结合,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服务一流大学建设大局,立足岗位职责,和师生一道,着力营造郑州大学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和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不负重托,再创佳绩。

郑州大学副校长 关绍康

这次学习研讨让我很受教育、倍感振奋,学习到很多好经验、好办法,对我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把焦裕禄的“三股劲”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培养出和师生的真感情,及时掌握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师生的意见建议;要努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出台切实措施,坚决推动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坚定执着地全身心投入学校“双一流”建设中。

更加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作为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调查研究对标一流查找不足。通过本次学习研讨,我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兄弟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成绩,特别是中山大学在研究生招生安排、高水平育人平台、研究生培养改革、培养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及时出台并落实具体举措推动改革。出台招生指标分配政策,发挥招生计划杠杆调节作用,培育重点学科;有针对性地主动对接国家和河南省需求,培育急需的创新拔尖人才;加快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设,优化专业学位教育结构;出台措施构建多维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全面监控和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郑州大学副校长 韩国河

中山大学作为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征程中,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带领教职员工不断凝聚办学方向和学科特色,走出了一条全面开放的高水平大学发展之路。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凝聚学校的新特色。具体表现为,在一百多年的校史历程中,中山大学特别强调了红色文化基因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传承在今天的学科布局和平台建设中仍然在不断加强。如以文理见长的7个国家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文学、历史、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是如此。所以,如何发挥长线基础学科的优势,特别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第二,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布局上,谋划新发展。如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的格局,表现出了超前学科意识和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新发展理念。这些举措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仿学。

第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树立学科的新高度。如通过大科研平台、大科研团队、大科研项目“三大”建设,积极推动各学科“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打造精品文科、优质医科、扎实理科、务实工科。如让文科出思想、出理论、成学派的理念,在历史学科中表现突出。如在历史人类学研究、孙中山研究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等领域都有标志性成果和学术大家,显示出岭南学派的气势,特别值得我们琢磨和分析。

郑州大学副校长 吴宏阳

这次学习研讨,聆听了苏州大学的发展报告,在中山大学进行了四天的培训,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一是制度建設抓得好,构建了一流治理体系。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行之有效的体制设计,是中国特色、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故事在高校的集中反映,也是高校建立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坚实基础。

二是党的建设抓得好,形成了独特发展优势。中山大学的经验表明,要坚持大抓基层,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机关、学院、学科、项目、团队、平台的全覆盖,把各学院、学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体现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意志、完成党的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得好,汇聚了发展合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班子成员既抓业务,又抓党建,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进一步消除党务工作和行政业务工作“划边界”的错误认识,让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为把牢办学方向、提升发展水平的坚强保障。

四是班子团结抓得好,彰显了高超领导水平。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团结,特别是“不一致的意见不出门,一致的意见果断落实、雷厉风行执行”的作风令人印象深刻,坚持决策和执行两手抓、两手硬、两手快,班子上下一个声音,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郑州大学副校长 赵明皞

推动“双一流”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让党的意志和精神成为牵引“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力量,使每位教职工都把“双一流”建设作为党赋予的崇高使命,深刻融入学校发展全局。

结合分管工作,感觉以下两个短板相对比较突出。

学科的优势特色不够凸显。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现学科重构。强化一级学科对一流学科的支撑,加强布局和支持,夯实一流学科建设根基。二是进一步凸显学科特色。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中做出贡献,形成特色,强化内涵。三是进一步深化学术组织改革。强化学科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的双体系建设,以学科方向牵引组织体系变革,构建利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创新传承优秀学科文化,做好基层学术组织建设这一年度重点工作,强力推动法人学术单位、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机制新模式的实施,确保学校的改革创新能够落地落实,取得预期成效。

支撑一流建设的大平台、大装置、大设施缺乏。建议:一是强化战略研判。深入实施国家级平台导引工程,强化分析与研判,找准新的突破点,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谋划大平台,在行业领域、区域发展中建设大平台。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外资源整合力度,为大平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用好人才队伍。发挥好人才的作用,建好大平台,形成更好的“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发展局面。

郑州大学副校长 董子钢

本次培训学习,意义重大,非常及时。我对焦裕禄同志“三股劲”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领会。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精神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郑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具有时代意义。

谈三点改进和建议。

健全医科体制,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实化医学院医科院,充分发挥医学院对大医科的领导,将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纳入医学院管理。所有的科研平台配备全职科研人员,打造一流平台和一流的科研梯队,提升我校医学科研水平。

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做好“5+3”长学制,激发医学学科发展活力。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加强儿科、全科等紧缺人才培养,推动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使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增强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

坚持以一流大学建设为引领,多措并举,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人才为建设之本。学校依托“111”引智基地和学校“528”千人计划平台以及先进医学中心,加大海外顶尖学者以及前沿领域研究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现有人才梯队的建设,坚持一流大学的国际标准,与国际高水平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责编:舒曼曼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一流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关注一流学科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