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对新闻真实性的推动及重塑研究

2020-12-28向纪源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业真实性区块链

向纪源

摘  要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处理虚假新闻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文章旨在阐述新闻业目前真实性缺失的难题以及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重塑新闻的真实性,达到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  区块链;新闻业;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7-0104-04

1  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共享与同步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编程等多门科学技术的问题,作为一个技术它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者说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在新闻领域我们可以说这个技术的应用可以形成一个公共的新闻公告板,从而对新闻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是日裔美国人的中本聪在一个名叫“metzdowd.com”的网站中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中本聪初次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而区块链一词最早也是由这位自称是日裔美国人的中本聪在2008年所提出的概念,为比特币而诞生出来的区块链技术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区块链凭借着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以及它去中心化、开放性、独立性、安全性以及匿名性等特征使它成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分类为公有区块链、联合(行业区块链)以及私有区块链,区块链与各行业的融合都还在探索中。区块链技术具备了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机具加密、安全的功能性使得区块链在全球各个领域都收到极大程度的重视,如金融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数字版权领域、新闻传播行业、保险领域、公益领域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等行业领域。

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在该白皮书中正式地介绍了有关中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路线蓝图和有关未来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进程,在同一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该文中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规划内容之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9年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也是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法律依据,并且在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指出,要将区块链作为一个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这也是将区块链技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我国的区块链技术探索道路也在一步一步趋于系统化,监管也将更加成熟。

2  新闻真实性的缺失难题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大多时候一个信息的生产者即是受众又是传播者,信息的增长量以及传播速度都是呈现一个爆炸的态势增长,后真相时代下人们更是基于符合自己的立场、情感等要素对新闻的报道来进行判断与选择,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新闻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新闻真实性缺失情况日益凸显。

2.1  受众信任受损 助力虚假新闻滋生

“后真相”(post-truth)是2016年牛津词典的年度词,这几年来一直比较热门,在牛津字典中对其的定义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1],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一个事件的判断,在符合受众情感情绪与客观事实二者中,受众的情感情绪对人的判断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本就是一个探求真相、拼凑线索的过程,然而由于新闻来源缺失或者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报道难以继续跟进与深入,这种情况下受众获得的是片面的信息,就会将自己的情感、立场置于真相之前,而后不断的新闻反转将会使得受众失去对媒体的信任,从而有利于虚假新闻的滋长。

当今的社会社交纽带形成的关系圈往往是较为牢固的,根据血缘、喜好、地缘、职业以及学业等指标划分,逐步形成较为独立的准确的小圈层,相比于大广场式的新闻大池,受众更愿意在较为准确精细的部落小圈层中,而这样众多的小圈子在大的新闻池中并列存在但也相互分隔。每个圈层之间的沟通交流难度较大,圈子内部的固执化意见过强,一旦不实报道在该圈子中得到传播,将会使得处于该圈子环境中的人相信这个被扭曲、夸张了的不实报道,认为自己在这个部落小圈层中获得到的新闻信息等于新闻大环境中获取到的信息,形成认知错误,这样就大大地助力了那些缺失真实性的新闻报道的传播。

观现今社会,新闻已然成为了一样产品,为了满足受众的情感立场不断地被影响,一些报道真实情况的新闻少有人问津,当受众看到了一个不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结果时,受众往往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还往往站在道德的高地去评判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才是事实的真相,这样一群拥有共同情共鸣的人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个“偏见共同体”[2]。他们大多数人对于新闻的评论、转发不是客观冷静的,而是在情绪的推动下,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移情于该事件上,那么偏见共同体转发的新闻又有多少真实性我们可想而知,那些假新闻及时上线,乘着民众情绪化的浪潮,形成巨大的虚假旋涡,偏见共同体被紧紧地关在缺失了真实性新闻的风浪中,成为第一批牺牲者。

2.2  利益的驱使 新闻变成资本的舆论工具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发布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新闻逐步在异化,相比信息告知与监督的职能,新闻更像一个产品,一面是为了满足受众各种内容消费的心理,一面是为了获得广告金主的青睐成为舆论工具。加之近些年,“流量变现”“眼球经济”以及“点击为王”等词汇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不得不说靠缺失真实性的新闻来谋利的不在少数,通过对舆论的操纵来获利,这样巨大的市场蛋糕实在是具有不小的诱惑性。最明显的无非是2016年美国的总统大选,在大选之前,利益驱使中的网络虚假新闻以极快的传播速度影响着民众的选择,媒体受资本的影响生产新闻,以夸张的言论进行舆论攻击,作用在花费注意力和时间的受众身上,满足受众的需求心理,从而大获一批点击率,进一步获取流量的变现赚的盆满钵满,这更是彰显着新闻成为一种异化的产品[3]。

新闻不再作为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反而成为资本用来操控舆论的工具,提供给资本运作的舆论支持,在无声无息中愚弄着一批又一批带有偏见又容易被欺瞒的受众。

2.3  传者间的时实效争夺战 前期报道真实性缺失

世界每天都会产生难以计数的新闻消息,每天都会有着无数媒体为了抢独家报道而争得头破血流,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新闻发布已然成为时效争夺战,对于一个热门事件最先进行报道将会获得最大程度的关注度,那么,当事件的全貌还未展现之时,新闻报道的内容将会出现一定偏差,导致新闻真实性缺失,单方面的信息数据收集也将会把受众引向未知的舆论场。

正如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最早由各大媒体发布,本是两车相撞,但在现场情况没有调查清楚之际,新闻标题导向意指是女司机逆行导致,各大媒体为了夺得新闻时效性,通过一个标签定性,加上自媒体时代下的大V和网友们的被情绪煽动,使这个新闻愈演愈烈,对于“女司机”的判词难以入耳,而后万州警方通报,表明是公交车突然越过了中心线,撞击了正常行驶的轿车(女司机驾驶),这时女司机才被证明清白,但是不难想象,这样舆论战对“女司机”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新闻本是一个逐步深入调查的过程,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探查线索才能与真相靠近,但是在还没有证据出现时,为了争夺报道的时效性与吸引受众的眼球就随意打标签发布新闻,等到舆论反转时再進行道歉、删帖,这样不负责任的报道早与“新闻”的价值初心背道而驰。

2.4  话语权下放 新闻媒体的专业把关更显急迫

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大多民众既是接受信息的受众又是生产内容的传播者,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的内容生态日益丰富,话语权得以下放,人人都具有了麦克风,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图文、视频等信息,对于文本、表征以及符号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下那样的意见精英化,而是不同个体对于同一文本、表征以及符号会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立场拥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短视频当道的今天,新闻的发布门槛变低,其他种类的消息与新闻报道的边界正日益模糊,这种状态下“伪新闻”态势更是高涨。但是新闻消息总归与饭后谈资是不一样的,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否会对一个社会的安定、发展以及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社交新媒体语境下“专业把关”尤为重要。

3  区块链技术如何使新闻更具真实性

当下新闻的真实性缺失已经对媒体生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劣质内容也逐步泛滥,这样下去媒体将会面临极大的危机,各国面临这样的情况也采取了许多做法,中国将有关新闻造假和传播虚假新闻纳入法律法规中,美国强调媒体界的自主规范和媒介素养教育,德国将通过立法对传播虚假新闻与言论的社交媒体进行规范处理,而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加密、智能合约、不可撤销等技术特点对处理虚假新闻将会有着极大的帮助,对新闻行业的革新也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使新闻更具真实性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1  国内外区块链+媒体的应用

Civil的创始人是马修·埃尔斯(Mathew Iles),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施行内容管理和发布[4],是一个为内容生产者提供服务以及追求独立、真实的新闻报道平台,其新闻报道主要着眼于本地新闻、政治新闻以及调查新闻[5],其目的是创造一个自由的新闻市场,并且在这个市场里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虚假、错误的信息内容。

Po.et的创始人是贾罗德·迪克(Jarrod Dicker)[4],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营利的内容发布平台,主要为个体用户节点提供服务,主要着眼于重塑对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对数字版权内容的保护,Po.et拥有多方面的行业资源,在2008年1月,其宣布已经与数千家超过4 000万的用户的出版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2018年10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人民网区块链技术秋季论坛中宣布正式成立人民网区块链频道[6],初步形成了区块链舆论生态。2109年7月12日,在北京举行了人民网的“人民版权”“人民云链”产品发布会,人民网基于FISCO BCOS的区块链底层技术,与微众银行共同推出“人民版权”平台。该平台着眼于维护数字版权内容,实现原创作者新闻版权的保护。

链讯头条是国内一个以区块链的模式思维成立的一个去中心化的新闻媒体平台,主要着眼于提供每日较为前沿、权威资讯,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在平台内进行内容生产发布,拓展信息来源,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分享的交互性社区。

3.2  区块链技术量化虚假新闻 重塑传者受众的信任关系

区块链有着数据加密、不可撤销、不可篡改以及可溯源等特性,所以在区块链上所发布的新闻报道的记录是永久存在的,且一旦上链也不可以被随意篡改,就算对信息进行修改也会保留每一次的数据记录,这样媒体在编辑新闻报道时将会更加谨慎用词,不能随意删帖,这就会使其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措辞,预防出现过大的舆论翻车现象而对媒体自身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抨击,并且通过区块链上对发布新闻报道的时间戳等信息记录数据以及区块链的各个节点,我们可以轻松地溯源,对虚假新闻的源头,并且对于发布虚假新闻的媒体进行惩罚,对于优质新闻报道有激励机制,这样将会引导新闻报道内容优质化方向发展,舆论倒逼下使媒体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优质内容,避免出现用虚假新闻博取眼球获的流量等行为,长期以往将会逐步重获受众对于媒体的信任,有利于净化新闻业的内容生态,形成健康有序的消息舆论池。区块链技术数据加密的特质将会对原创新闻打标,数据加密,这样也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源头明晰,保证作者的版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媒体间的新闻报道抄袭,还可以抑制一些小众媒体直接搬运一些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造成虚假新闻的扩散传播或者出现措辞理解失误造成报道失实的现象,这样的数据加密特质也将会使得受众对于区块链上的新闻报道拥有较强的信心,也会慢慢修复受众与传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3.3  自我造血的变现体系 新闻编辑更具独立性

区块链技术下的点对点技术又称P2P(peer-to-peer),是一个通过用户群节点来进行信息交换、没有中心服务器的对等式的网络,这样的技术使得作者新闻报道的获利不再依赖于一个需要双方皆认可的第三方,而是价值交换的双方直接对接,拥有独立出来的收入来源,受众可以在社交平台或者专业新闻内容生产平台(同一个公共区块链上)实现跨平台打赏,这样也可以更快速、更直接地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因为点对点的内容信息传输,不需要经手第三方中介的瓜分。通过优质内容实现受众与内容生产者的直接变现,这样的激励机制将会促进新闻报道的内容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区块链技术使得内容生产者可以通过点对点的网络直接从优质的新闻报道内容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这样进行的内容生产不再依赖于第三方的资金支付才能进行新闻制作,这样的情况下,新闻生产也将降低对于广告商资金支持的依赖性,这革新了以往的广告模式,形成通过优质内容自我变现造血的循环系统,这样使得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在编辑过程中独立出来,不再过度受到资本的局限,这样将会避免迎合资金支持而出现迎合性的、缺失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大大降低虚假新闻的产出与传播扩散。

3.4  区块链技术下的新闻公告栏 丰富新闻报道内容生态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账本这一巨大的特质,分布式账本简单来说就是区块链各个节点之间可以复制、共享与同步的数据库,各个节点之间可以按照共识机制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共享。

区块链技术下,由各个节点进行新闻报道的记录、传播,相比博客、微博以及各大短视频平台有着更快的即时性、同步性以及高效传播度,每个节点是独立的一条新闻流水线,每个节点所产出的新闻报道都会共同汇聚在这块“新闻公告栏”上,每个节点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侧重的人物采访、侧重的论证点以及获得的线索信息都有差异,这样的情况下,当所有的信息快速汇集到这块新闻公告栏上,受众将会获得各个采访视角、不同的线索补偿,从而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新闻事件的信息,丰富了新闻池的内容生态,减少了单方新闻内容的广泛传播,造成对受众错误的舆论引导,能够使受众与真相更加接近,这样的过程就像拼图一样,当获得更多的板块时就会更快更准确的拼成图案的全貌。当受众全面的获取各方不同视角、线索的新闻消息时,将会使得受众把握情况,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真相,而不是出现重庆公交坠江那样的舆论大翻车事件,因此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能够促进形成一个公告的新闻公告栏,这样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虚假新闻的产出与大规模的传播扩散而导致的舆论压迫。

3.5  区块链技术的把关与智能合约 推动防治虚假新闻智能化

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就是各个节点都认可赞同的协议机制,通过达成一致共识的群体进行维护共识的一种方式。区块链中有着无数的节点,每个人作为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条独立的新闻生产流水线,在这样的去中心化特征下,新闻报道不再具有以往的“把关人”,而是通过共识机制来进行把关,这样的技术把关转型避免了中心化下的“把关人”价值判断的影响[1],从而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而受众也将能获得更加具有客观性的新闻报道,从而不被“把关人”的价值判断所影响,能够从信息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而不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的趋向特征,可以自由地决定中心的节点[1],对于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往往没有固定的中心节点,这样就不会出现永久不变的意见领袖了,就像微博中的一些掌握话语权的大V们,在区块链技术下,中心节点往往是依据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或者在事发时间、空间中距离较近的更加具有话语权,因此这样的中心节点确定是依时、依事而不断变化的,而不是受到权势、声望以及商业资本等的垄断控制,在共识机制下,对于节点所发布的任何一条消息,只要大于参与节点的50%就将会被视为虚假新闻消息,从而限制该消息的传播以及后续的跟帖,这样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共识,相比以往的“把关人”个人价值取向来说,将会更加具有公正性,从而抑制虚假新闻的广泛传播。

智能合约像是一种计算机的程序,当某个行为触发了事先预设好的条件时就会激活这份智能合约,根据合约的条件内容来进行合约的处理进程,具有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是区块链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通过规定一个事先预设好的关于区块链+媒体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对虚假新闻的处理规定和惩罚机制来进行处理虚假新闻的防治体系构建,这样将会推动虚假新闻防治体系智能化,从而高效处理虚假新闻,净化新闻报道环境。

4  结语

区块链技术有着不可篡改、公开性、透明性等特征以及共识机制与智能合约等重要技术相辅,对于当新闻业中缺失真实性的新闻报道治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但由于区块链技术+媒体应用也还在探索发展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阻碍,包括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尽量放大区块链在新闻业的优势特点,运行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一定方向的修正与完善,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在新闻业的优势,最终达到服务人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冯菲.区块链对后真相的重新建构:“分散—聚合”模式的设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5):1-4,11.

[2]李彪.后真相時代网络舆论场的话语空间与治理范式新转向[J].新闻记者,2018(5):28-34.

[3]蓝江.从物化到数字化: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化理论[J].社会科学,2018(11):105-144.

[4]邓建国.新闻=真相?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的未来[J].新闻记者,2018(5):83-90.

[5]谭小荷.基于区块链的新闻业:模式、影响与制约——以Civil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传播,2018(4):91-96.

[6]易艳刚,王钰刚.2018年传媒界十大事件[J].青年记者,2018(36):28-30.

猜你喜欢

新闻业真实性区块链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