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军方的“滥杀潮”和“自杀潮”
2020-12-28
媒体披露了澳大利亚军队杀害阿富汗平民的细节:有时是为了要让新兵进行首次杀人练手;有时只是纯粹为了杀人取乐。有人甚至肆意抓捕阿富汗未成年人,对其割喉抛尸。最触目惊心的是,有的部队还以杀人多寡来论功行赏。
以美军提供的资料照片为依据,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安格斯·坎贝尔近日发布报告,披露了澳大利亚特种兵于2005至2016年间在阿富汗滥杀平民的真实行径。相关调查也随之启动。
緊接着的3周时间里,9名澳大利亚士兵相继自杀。触目惊心的滥杀罪行和由此引发的“自杀潮”,将澳大利亚军方推向巨大的舆论漩涡。
报告揭露滔天罪行
地处亚洲“心脏”的阿富汗,战略价值独特,因此也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靶子,长期被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笼罩。
追随美国派兵驻扎此地的澳大利亚军队,打着“反恐”的幌子,大肆残杀平民,上演了一幕幕极为血腥的场面。
中东媒体半岛电视台中文网描述了关于澳大利亚军队杀害阿富汗平民的细节:有时是为了让新兵进行首次杀人练手;有时只是纯粹为了杀人取乐,像打猎一样动用军犬扑咬平民,然后对其枪杀。有人甚至还肆意抓捕阿富汗未成年人,对其割喉抛尸。最触目惊心的是,有的部队还以杀人多寡来论功行赏,在军中形成了危险的“竞争氛围”。
澳军方近日主动公布的报告显示,25名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官兵在阿富汗境内服役过程中,共计犯下了23起杀害无辜平民及战俘的罪行,导致39人遇难。有媒体评论称,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驻军最多时达2.6万人,被澳大利亚人枉杀的阿富汗人,肯定远远不止这39人。这毕竟仅仅是澳大利亚军方自查的报告。
报告中关于澳大利亚特种部队罪行的证人证言、图文证据等,主要来自美军的陈述。比如,美国的直升机飞行员主动向媒体爆料,当时其收到澳大利亚士兵的乘机请求。赶到现场接应时,他发现澳大利亚士兵多带了一名战俘,直升机无法坐下。于是,他听到外面发出一声枪响,然后澳大利亚士兵说:“现在,咱们只抓了6个人。”
对此,《澳大利亚人报》在头版文章指出,这是澳军事史上“最可耻的一页”。
舆论压力下,自杀事件频发
起初,澳大利亚军方还试图掩盖在阿富汗的恶行。有的杀戮狂魔仍在澳大利亚军中服役,不少士兵还拿到了勋章,成为国民英雄。然而,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谴责迫使澳大利亚不得不对本国军队罪行进行调查,相关报告产生的影响持续发酵。
报告发布后,由新南威尔士州高级法官保罗·布雷顿牵头组成的调查团,对具体的作案主体展开调查,囊括了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真实战场”外的55宗谋杀案,包括杀戮平民、残害俘虏等。目前,对于这些犯罪士兵的指控材料越来越多,证据也在逐渐增加。在短期内,布雷顿就已经收到了超过两万份材料以及2.5万多张照片。
舆论压力之下,自杀事件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截至发稿,已经有9名士兵在短时间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在澳大利亚近代史上前所未有。
有专家分析称,不排除是在面临接受调查之际,他们为了逃避惩罚,从而选择畏罪自杀。
不过,也有报道称,9名自杀的士兵中,有人与恶性案件并无直接关联。也许他们有的人只是目睹而没有制止,或者被动配合其他同伴的行动,最终难以承受心理压力和愧疚感,选择自杀。
美国“先发制人”
为何国际舆论对于澳大利亚士兵的恶行如此关注?因为近几年国际法庭经常收到关于多国联军在中东战场犯下滔天罪行的举报。在深入调查中,逐渐揭开了类似恶行普遍存在的事实。
澳大利亚军方的残暴行径,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主导国际联军的美军,在阿富汗同样犯下累累罪行,正接受国际刑事法庭的调查。但是在面临指控时,美国更懂得如何“先发制人”。
今年6月,美方发布了一项针对国际刑事法庭实施制裁的行政令,原因是国际刑事法庭正在对美军在阿富汗涉嫌的战争罪行进行调查。白宫新闻发言人凯莉·麦克纳尼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美国和盟友多次要求国际刑事法庭进行改革,但是法庭毫无动作,继续在政治动机的驱使下发动针对美国和美国盟友(包括以色列)的调查。”
凯莉在声明中还不忘倒打一耙,表示“有敌对国家在操纵国际刑事法庭,鼓励它发起针对美国的诉讼”,并且指责法庭高层存在腐败问题。
一张豪横的制裁令,加上一通混淆视听的发言,美国巧妙地将国际刑事法庭的调查挡在了国门外。之后,他们便反戈一击,成为揭露澳大利亚特种兵屠杀阿富汗平民的爆料人。
面对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安格斯·坎贝尔只能忙不迭地道歉。他在媒体面前公开宣布,自己将承担责任,以确保这份报告得到妥善处理。
澳大利亚官方表示,正考虑将相关人员的“杰出服役奖章”收回。同时,对于阿富汗受害者,也会进行相应的国家赔偿。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则主打“情感牌”。他打电话给阿富汗总统加尼,表达了最深切的悲痛。
然而,口头上的道歉,弥补不了受害者及家属受到的巨大创伤。如何对案情进行更深入彻底的调查?如何对涉案者进行法律惩处?如何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受害者家属及国际社会都在迫切等待一个说法。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希望打着反恐旗号制造新恐怖主义的勾当,永远不会再现。
(《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