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师”:水也分“三六九等”
2020-12-28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水是无色无味的。但在品水师眼中,水也分“三六九等”。相比仪器检测,他们更像是一个预警员,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直接、快速地综合评判水质风险。
近日,辽宁盘锦大洼区赵圈河镇四营屯某村民发现,自家的自来水竟然能被打火机“点燃”。调查结果显示,四营屯自来水可燃系地下天然气混入,有关部门人员将被问责。
这一事件也让人们关心自来水的安全问题。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水是无色无味的。但在品水师眼中,水也分“三六九等”。那么,“品水师”究竟怎样品水的?
把好自来水质量关的“第一人”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拧开水龙头,洁净的自来水便会流出,但大多数人或许并不清楚自来水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过程。
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水二厂副厂长刘亚会介绍:“公司在保障自来水水质安全方面,建立了监测站、水厂化验室、运行班组三级水质检测体系。”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列出的106项水质指标,绝大部分指标都可以通过仪器检测,但其中有一项“嗅味感官指标”,需要用人的嗅觉和味觉识别。
刘亚会表示,过去,这项工作都是由水厂化验室人员、运行班组的人员来兼任,但由于人的嗅觉和味觉灵敏度上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把好自来水水质安全关,2019年,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建立了嗅味检测能力测评机制,从水厂运行值班岗或水质检验岗中细分出“品水师”岗位,让他们从原水开始,成为把好自来水质量关的“第一人”。
“不同于品酒師或闻香师等职业,判断酒、香水具有的特殊味道和气味,品水师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自来水中除正常氯味以外的其他任何异常气味和味道。”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首席“品水师”王兰英说。
刘亚会进一步解释:“相比仪器检测,品水师更像是一个预警员,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直接、快速地综合评判水质风险。如果一旦发现异常,公司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出厂水百分之百合格。”
在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水二厂嗅味检测室内,王兰英演示了品水过程——依次装取原水、沉淀水、滤后水、出厂水到玻璃器皿内,然后轻轻将鼻子凑近瓶口,并用手快速扇动几下,完成冷水嗅味判定。再将4份水样加热至微沸,进行热水嗅味判定。随后取出厂水水样进行味觉检测,再取水样进行色度比对……
这一套检测流程,王兰英每半个小时就要做一次。
从4万余次嗅味检测中建立条件反射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将水的嗅味分为6个等级:0级无任何嗅味;1级嗅味微弱;2级嗅味弱;3级嗅味明显;4级有显著臭味;5级具有较为强烈的恶臭或异味。普通人只能辨别2至5级水,而0至1级的水,只有嗅味敏感的“品水师”才能够辨别。
嗅觉灵、味觉辨识度高、视觉好,只是“品水师”的入门门槛。
要成为一名合格上岗的“品水师”,需要接受化验知识的专业训练。培训合格后再通过公司的嗅味检测能力测评机制,反复多次识别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带嗅味的盲样样品,选拔出嗅味辨别能力强的员工担任“品水师”。
王兰英坦言:“在自来水公司工作的7年里,我一直坚守在水质检测一线岗位,接受了高强度的嗅味检测培训,反复训练和强化嗅味辨识。在4万余次的嗅味检测中建立起条件反射,能准确判断水的各项感官指标。”
成为“品水师”后,由于嗅觉和味觉要保持高度敏感,日常生活中需要高度自律。“平时我们不可以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具有强烈气味的调味品(如大蒜),避免接触强烈挥发气味的物品(如香水、汽油)等,还有化妆品、护手霜等都要尽量减少使用。”王兰英说到这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这是我工作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水质安全卫士应该做的事情。”
守护千家万户的生活源泉
在外界看来,“品水师”是一个新鲜有趣的“神秘职业”。但对“品水师”来说,日复一日数万次重复的嗅味检测,早已没有任何新鲜有趣可言。
是什么让她长年累月坚持下来?王兰英说:“生活饮用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制水生产一线员工,只有百分之百的细心和耐心,才能保证水质安全。能将一件重复枯燥的工作做到极致,我很自豪。”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为保障用水和人员安全,自来水厂实施封闭管理。当时,王兰英带头留守水厂、严密监测供水水质,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确保供水工作正常进行。
“封闭人员按照两批次轮换在厂值守,每批次时间为15天。封闭管理期间,厂外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员工佩戴口罩,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办公生产区域全覆盖消毒。”王兰英介绍,这期间,大家没有任何推诿和怨言,每个供水人都尽职尽责,守护城市供水安全,守护千家万户的生活源泉。
今年夏季,连日暴雨让成都供水安全面临着高浊度水体来袭的严峻考验。8月16日,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启动水源突发高浊度应急预案。8月19日凌晨,高浊度水体如期到达水二厂,王兰英作为应急队员坚守在工作岗位,落实预案每一项要求。应急期间,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出厂水百分百满足国标,确保了供水水质安全、可靠。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后,如今的王兰英更加成熟、笃定。“天天与水‘打交道,对水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兰英说,水刚柔并济、永不停息,希望自己也能如此,脚步不停、奋斗不止,不断找寻生活和工作的“源头活水”。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