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管理工作的影响
2020-12-28李少业
李少业
摘 要:数字货币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对货币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货币管理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数字货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还需要了解其研究现状,明确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做出有效应对。
关键词:央行;数字货币;货币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1-0051-02
近年来,伴随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块链技术、终端安全存储、可信可控云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货币支付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更是对货币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管理工作的影响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一)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简称DC)一词近些年来被频繁地应用,一般意义上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是一种狭义的虚拟货币。目前,国际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数字货币的标准定义,有的指借助网络加密技术而推出的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在网络上流通非常广;有的指互联网上出现的限于一定范围内使用非货币當局发型的电子货币或代用币,以Q币为代表;有的指当前货币体系下出于改进清算方式需要而出现的“记账货币”。
从系统重要性看,数字货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数字货币,比如Facebook Libra,这类数字货币依附于大型科技平台发展;另一类就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CBDC)实际上是“数字化的法定货币”,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国际清算银行将CBDC定义为“不同于实物现金、央行储备或结算账户的新形式央行货币”,并按照发行人(中央银行或非中央银行)、货币形态(数字或实物)、可获得性(广泛获得或有限获得)、实现技术(基于代币或基于账户)四个关键属性将CBDC分为“批发型CBDC”和“通用型CBDC”两种模式。
(二)数字货币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动货币数字化,在货币总量中,现金的比重不断降低,中国已经降低到4%以内。从2013年起,许多国家的央行开始着手研究和设计央行数字货币。
乌拉圭中央银行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推出试验项目e-Peso,共向1万名用户发行2 000万比索,这些用户使用私人公司开发的智能手机APP收取e-Peso,并在参与该项目的商店使用e-Peso支付。瑞典央行计划在未来10年内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当前瑞典流通的现钞仅占GDP的1%。在瑞典只有10%的人使用现金支付,这一状况使得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可能。IMF也表示可能会根据特别提款权推出一个全球数字货币(IMF Coin)。2019年6月,脸书召开其加密数字货币Libra发布会,声称要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Libra coin”,目前相关工作进入到2.0版本,即主要锚定单一主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最早于2014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工作,并于2017年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对央行数字货币开展研究并进行测试,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提出采用二元模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
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
(一)注重M0替代,采用双层运营体系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被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即数字货币的英文缩写(Digital Currency),EP是电子支付的英文缩写(Electronic Payment)。该名称就是表明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强调的是货币的数字化和电子支付,主要作为替代现金的支付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注重现金(M0)替代,而不是替代银行存款(M1、M2),拟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由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机构或是其他运营体,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社会公众,避免对金融体系产生过大的震动。
(二)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相比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由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必然是中心化的,不可能按照比特币的模式打造去中心化的央行货币。央行的数字货币将使交易更便捷,从而提高货币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将取代目前通过代理银行进行跨境支付的渠道,减少中介机构参与。
(三)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
电子支付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账户完成,采用的是账户紧耦合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使央行数字货币既可和现金一样便于流通,又能实现匿名的可控性。央行数字货币可直接将其应用于各种场景,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如果没有交易匿名,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完全的第三方匿名则会助长犯罪,为取得平衡必须实现可控匿名,央行数字货币只对中央银行这个唯一第三方披露相关交易数据。可要求相关机构每日将交易数据传输至中央银行,即便是央行掌握必要的数据以确保监管目标的实现,也能减轻商业机构的负担。
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风险
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结算由于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所以从数字货币的产生直至完成交易均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尤其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央行的数字货币虽然采用了非常严密的密码学体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遭受外部攻击威胁的可能性,因为黑客攻击数字货币平台导致平台用户账户被盗的情况经常发生。目前适用于电子货币的相关监管制度虽然也能够在数字货币的规范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考虑到现行电子货币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那么预期的监管效力是难以实现的,这也可能导致央行数字货币由于监管缺失而面临一定的风险,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权益。
四、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管理工作的影响
第一,现金发行的方式将改变。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大大减少了钞票印制、押运、投放、保存、回笼、销毁等全流程的大量成本。此舉有助于创新货币发行方式,从而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仅是替代现金,而且完全是交易行为的结果,这个发行量初期的相对占比不会太大,但绝对量仍不可小觑,需要提前研判并做好应对。
第二,现金管理的方式将改变。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使货币发行、流通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为货币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央行数字货币推广后,必会同步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进行修改,现金支付的上限将有可能降低,特定领域及特殊性质的大额现金使用将会受到限制,事前、事中环节的有效控制与事后的数据分析处理将会同步,从资金流动方面发现和遏制犯罪行为将更加便捷。
第三,现金的发行和使用量将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如今消费者对支付工具的需求已经变得非常多元化,从而促使货币形式从有形发展至无形。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正好满足了消费者这种需求。特别是近些年,消费者大幅增加了新型支付工具的使用频度,这一点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和网络支付业务量的迅猛增加也得到证实。可以说,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势必将对人民币现金产生较大影响,现金的发行和使用量将呈进一步下降趋势。现金由于不易保存和携带且安全性较低,所以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数字货币将变得更加受欢迎。
在未来,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降低。但数字货币的发行不可能完全取代纸币,因为还有很多不习惯使用电子支付的人群。因此,未来很长时间内央行仍要支持纸币和数字货币两种形式同时存在。而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监管还需要从法律、监管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永利.央行数字货币只是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化[EB/OL].新浪财经,2020-04-23.
[2] 穆长春.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EB/OL].得到APP,2019-09-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门户网站,2016-02-01.
[4] 吴婷婷,王俊鹏.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影响、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2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