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出版业与出版人的“变”与“不变”

2020-12-28李亚伟

出版广角 2020年21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业出版社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疫情何时结束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在此情况下,出版业必须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准备。一方面要加快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主动求变,努力适应融合出版的趋势和要求,加大创新营销与推广力度;另一方面,要保持定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加大推出优质内容的力度,坚定履行好出版业的文化使命。

【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出版业;出版人

【作者单位】李亚伟,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1.010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其后续影响目前还难以预判。但仅从2020年初以来全球经济统计数据的明显下滑即可以推测,疫情对将来的影响必定是长期而深远的。因此,出版从业者应当保持基本的清醒与定力,清楚认识出版业一直以来存在的“变”与“不变”两方面的特殊性,稳住阵脚,从容应对,为后疫情时代抓住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做足准备。

一、疫情下出版业与出版人之“变”

1.融合出版提速,传统出版业加快拓展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指明了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政策层面为传统媒体的改革转型提供了指导和遵循。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对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具有针對性的指导意见。

融合出版模式是指在出版业中应用新兴技术,使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能够以跨平台的方式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为终端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融合型产品和服务。出版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方向,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疫情之初,传统出版传播形式明显受阻,众多出版单位开始加快融合出版,纷纷推出自己的优质出版资源助力抗疫。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在内的众多出版单位开放了多种优质的融媒体阅读资源,从而更加方便、高效地服务读者。

2020年3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我国多家出版社第一时间向众多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开放了多语种的新冠肺炎防护电子书以支持全球合力抗击疫情。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英文版,五洲传播出版社联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紧急推出英、意、日、韩、法等7个文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手册》供公众免费下载阅读,向各国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新冠肺炎防护手册(工作场所)》(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ual for Workplace),在塞尔维亚官方网站免费向公众提供电子版阅读,同时捐出该书的纸质版权,以帮助塞尔维亚抗击疫情。

传统图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内容的更新、完善也要重印或再版才能实现。在抗疫类图书出版中,随着医学专家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病毒的解释也会随之变化,所发布的知识和观点在不断更新。因此,要重视对图书内容的修订,保持抗疫类图书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以免误导公众。

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单位可以对已发布的电子版内容进行动态修订,重新发布。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20年2月2日上线《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1.0版)后,又于2月8日推出2.0版,内容更新非常及时迅速;国际海事组织(IMO)向所有成员国政府、联系会员、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分享中国编制的《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3.0)》,这是继该指南V1.0、V2.0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患病海员紧急救助处置指南(V1.0)》后,国际海事组织第四次向全球分享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疫情防控的经验。

疫情之下,融合出版在业务流程、传播渠道、平台及资源方面的优势充分显露出来,展现了顽强的活力和极强的便利性。因此,后疫情时代出版行业必将加速向高质量的融合出版转型升级。

2.花样翻新的推广与营销之“变”

出版社本身就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种转型更为迫切。疫情使得人们的活动空间受限,实体书店也无法正常营业,不仅是中国,世界范围内很多书店纷纷倒闭。面对此困局,不少出版社纷纷加速转变推广与营销方式,除加强原有渠道的营销力度外,还加大了对“社群电商+社交平台”、自媒体矩阵、“知识付费+传统出版”、网络互动直播等众多新型出版营销模式的投入。一些出版单位更是以开放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灵活的思维探索融合创新营销模式,不断延伸营销渠道,从原来的地面店和网络书店扩展为“地面店+网络书店+行业平台+在线阅读平台+社群平台”等,尝试站在一个互联网内容创业公司的角度思考和营销产品,进行多元化的传播与盈利模式探索和挖掘。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出版产业拥抱数字时代的脚步,数字时代的到来虽然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和印刷时代的落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人们将步入一个纸质与电子、印刷与数字、图书与有声书、图书与影视、图书与网络游戏、图书与知识付费节目共生的时期。也就是说,数字出版不光是电子书的出版,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内容版权开发衍生品盈利,即在电子书出版业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基于版权的有声书、影视、网络游戏和知识付费节目开发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平台性互动式出版物。出版业同时在不断寻找新的媒体平台,打破产品形态边界,以内容资源经营开发多元化为核心,充分利用已形成的内容资源,通过跨媒体经营和全媒体经营打造多媒体产业链,以实现优势内容资源的互补和互动开发。

二、疫情下出版业与出版人之“不变”

受疫情影响,出版业必然生变,但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变中也存在不变,其不变的部分正是中国出版业的内在价值导向与文化追求。

1.正确的价值导向永不变

我国当代出版價值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归宿,运用新型出版技术和出版资源创造的全部出版价值的集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出版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主导地位,在强化正面宣传、加强舆论引导的同时,普及疫情防控防护知识,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地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纾解公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此外,出版工作者还要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发挥出版优势,对各地推进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跟进,做好宣传工作。

出版工作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要坚持党性,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作为出版物把关人的编辑,更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积极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不能给错误、有害的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在世界范围的抗疫形势仍然严峻的当下,出版工作者应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面对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肩负起消除文化隔阂、输出暖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

2.“内容为王”不会变

出版业变的是载体和形式,不变的是内容和追求。内容是出版的核心和灵魂,出版单位为读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内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渴望。图书由于其严格的出版程序以及对内容的较高要求,仍是人们获取有用信息、提升自我的重要渠道,对提高人们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图书仍然肩负传承文化、延续文脉的重任。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向社会提供准确、及时、系统化、条理化的信息,对出版业而言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在抗击疫情方面,中国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总结,并为此组织编写了众多出版物,在向公众普及防疫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的感人事迹,通过出版物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从而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也值得向世界各国讲述和分享。截至目前,中国出版业已经向国际社会输送了多种形式的抗疫出版物,中国外文局更是向国际社会免费提供众多抗疫图书的国际版权,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和经验。

3.文化理想追求不会变

出版的本质是传播文化。文化传播者的文化理想、文化态度、文化气质、文化品格不仅引导传播内容的选择,也影响文化传播的运作;不仅决定文化价值的优劣,也影响文化事业的成败;不仅影响当下,还会传至久远。出版社首要的追求应当是文化追求。著名出版人郝铭鉴先生曾说过,出版人既是文化生产的组织者,又是文化产品的鉴定者;既是人类智慧的传播者,又是精神气候的营造者。坚守文化价值,坚守文化传统,坚守文化精神,是出版人的责任。出版人肩负的文化责任很重,一本好书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也许会影响一个时代。著名出版家聂震宁也说,出版单位必须以文化为魂,以文明进步为魂,以给人们良好的精神食粮为魂。

出版单位最根本的责任是对国家对民族的文化贡献。历史表明,一个出版单位之所以被人们记住,之所以留下足迹,归根到底是因为它贡献了站得住、留得下的出版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出版业而言也是一次大考。出版人要以崇高的文化理想追求,在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关注疫情防控的经验总结和知识普及,以及疫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走向、中国抗疫做法和经验等话题,努力出版更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出版物。

三、结语

不可否认,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国际出版周报》刊文指出:“各国政府均采取限制实体零售产业营业的方式,规避潜在传染风险;书商和出版商被迫关停,不得已对员工进行裁员,以应对疫情带来的成本上涨问题;各国书展和书业活动相继延期或停办,使出版人失去了见面交流的机会;图书印厂停业,出版商无法正常印制图书,出版计划被迫拖延……”对此变局,出版单位要顺势而为,适应时代之变。

出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丰富着人民的生活。此次疫情必将带给人类深刻反思,给出版带来新的价值观和新的选题思路,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冲突的选题也会得到更多关注,线上营销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线上交流活动将会显著增多,作家直播、在线书展、线上论坛等书业活动模式也将层出不穷,按需印刷、数字化出版等也会呈上升趋势。然而,不管是营销方式还是出版形式的改变,都只是出版的“表”。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出版单位应以崇高的追求和不变的情怀,努力做出优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内容,这才是出版的“里”,永远不会过时。

|参考文献|

[1]张志强. 现代出版学[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徐海. 后疫情时代的出版[J]. 编辑之友,2020(6):13-16.

[3]张慧. 从编辑视角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 [J]. 出版发行研究,2015 (9):75-77.

[4]阳继波.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J]. 传播力研究,2018 (26):134-135.

[5]高照. 出版人的使命与坚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危机响应[J]. 科技与创新,2020 (5):101-102.

[6]张立红. 疫情之下凸显的出版挑战与应对策略[J]. 出版广角,2020 (7):22-25.

[7]白中林. 疫情视域下传统出版的挑战与全媒体出版[J]. 出版广角,2020 (7):6-9.

[8]李妍婕. 新时代编辑出版的守正创新[J]. 新闻研究导刊,2019 (5):182-183.

[9]马跃. 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模式研究[N]. 中华读书报,2019-05-08.

[10]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强出版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EB/OL]. (2020-02-06)[2020-04-11]. http://www.gov. cn/xinwen/2020-02/06/content_5475396. htm.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业出版社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我等待……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最美的书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石油工业出版社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