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国分享牛市盛宴
2020-12-28李壮林伟萍李健何艳刘欣颖
李壮 林伟萍 李健 何艳 刘欣颖
·编者按·
2020年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因为新冠疫情,全球遭遇百年一遇的公共健康危机。但就资本市场而言,得益于中国疫情控制的高效、经济复苏持续向好、注册制等系列政策背书,被2019年《红周刊》峰会聚焦的核心资产不断创新高。
那么站在当前的位置下,对于2021年和未来,该如何布局呢?
2020年12月20日,《红周刊》举办的以“做多中国分享牛市盛宴”为主题的价值·新思红周刊投资峰会,现场吸引了近500余名投资者前来聆听。
冬季的北京天气寒冷、又有疫情管控,但依然挡不住投资人学习、交流、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本次峰会特邀美国景顺基金高级基金经理李山泉、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王汉锋、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李晓西、深圳市新思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广斌五位海内外机构著名人士,与现场投资者共同寻找2021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最佳投资机会。
为了让更多《红周刊》读者分享这场思想盛宴,一起发现牛年及未来的投资机会,本期《红周刊》最大限度地分享本次峰会内容。
也希望本期內容能对大家2021年的投资提供参考并带来启示。
美国景顺基金高级基金经理李山泉:2021年中国市场在全球很有吸引力九大领域值得关注和探讨
核心观点:中国在2021年国际市场中仍将处于十分有利地位,中国债券的高收益将受到国际投资者持续追捧,海外资产配置机构对中国资产配比不断提升。另外,中国因素对欧美等市场投资的影响也日益重要。当前全球投资人主要关注六大焦点话题,未来九大投资领域值得关注。
首先感谢《红周刊》给我跟国内同仁见面的机会,我的演讲题目是《华尔街如何看待中国市场2021年的投资机会》,我会把我对中国市场的看法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演讲主要聚焦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华尔街或海外做全球投资的投资人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投资机会;二是债券和股市的关系;三是从世界舆论角度看,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四是ESG为什么在投资领域越来越重要,在中国是否也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五是如何看待全球科技巨无霸正在遭遇的反垄断境遇;六是我认为2021年或未来几年投资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这个话题目前可能并没有确切答案,我就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国内投资者的思考。最后,谈谈从我研究的大量资料来看,2021年哪些领域被专家们普遍看好。
2021年中国市场在国际上处于十分有利地位
2021年,从国际投资人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当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首先,新冠疫情防控方面,中国对疫情的控制远超于欧美国家。虽然现在疫苗研发进展不错,但疫苗的推出到底能不能控制住疫情,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目前还是未知数。在此背景下,中国目前的疫情防控水平是令全球投资者刮目相看的。
其次,中国经济率先走出衰退,这又是一个亮点。新冠疫情以来,全球所有国家经济都呈现负增长,中国是惟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
再次,2020年,在面临国际大环境诸多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不断施压等情况下,中国在很多领域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这点很多海外媒体以及海外机构都看得很清楚。
当然这也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经济门类非常齐全、产业链也比较完整的国家。它完全自成体系,同时它的韧性和抵御外部干扰力都超强。这是体量较小或者经济比较弱的国家难以做到的。
当前中国政府提出经济转型,“双循环”发展。这其中有两大看点,一是中国正从生产大国,向生产与消费大国并举转型,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少见的,潜力巨大。二是中国的体制和领导力决定了中国经济更注重长远发展,有长远目标,五年计划使得中国的政策连续性比民主国家更强。例如,美国随着新任总统拜登的上台,上一任总统特朗普的很多政策可能都会被改变,这会导致政策的连续性比较差。
而作为投资人而言,需要有预测和前瞻未来的能力。一个国家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对投资人能否做出正确的前瞻和预测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相较而言,具有政策连贯性的国家,投资人对其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前瞻和预测。
海外资产配置机构对中国资产配比不断提升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再仅局限于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都很大。
以债券市场为例,中国的固定收益的相对收益回报率远远甩开其他国家。例如,中国十年期债券利率为3.2%,而主要发达国家十年期债券利率的平均数约为零,或接近于零多,部分国家甚至是负收益,中国优势明显。全球来看,仅巴西的十年期国债利率收益为3.1%,接近于中国,但考虑到中国和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债券投资人如果仅能在中国和巴西之间做选题,大概率会选择投资中国。而在全球低利率的背景下,中国债券的高收益将使得其在国际市场受追捧的情况持续。
股票方面,中国股市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做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正在逐步转变,如何进一步增加资产配置中中国股票资产仓位占比,成为很多海外机构投资人讨论的焦点。例如,近年来,MSCI中国股票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加,未来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完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也为海外投资人投资中国股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未来外资持有中国股票资产体量将越来越大,中国股票在外资资产配置中占比也将不断提高。此外,无论是从公司基本面,还是政府政策层面来看,中国股票市场都得到巨大的支撑。
中国因素对欧美投资影响日益重要要在复杂的媒体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从世界舆论的视角,当前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我做全球投资20多年,作为基本面研究的投资人,需要大量的阅读,看得东西越多,了解的信息越多,所获得的信息的准確度,了解的情况就会比别人多。这也使得我接触了大量的各类舆论和媒体。我们可以从该视角侧面来看,全球范围内机构投资人是如何关注中国市场的。
有人专门用大数据统计过,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涉及中国话题的文章和讨论相较于十年或十五年前都成倍增长。例如,投资者都比较关注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每天都会有关于中国的大幅报道。我和其他国家投资人交流,很多投资欧美、澳大利亚、南非、拉丁美洲、加拿大等国家的投资者,在做研究的时候,都会把中国因素独立出来,作为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来单独分析。
但需要提醒的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很多信息被放大或者失真。在信息量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干扰。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学会从错综复杂的媒体当中筛选到有用的信息,以免被误导。
再比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例如Deepfake(自换脸工具)等工具,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以假乱真。这都需要引起投资者的重视,否则会出现理解偏差,得到错误信息,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投资人需要平衡回报率和ESG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话题是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ESG对投资的影响。
ESG是英文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缩写,E指环保、S指社会,G指企业治理,因为在达沃斯论坛上,大量企业家开始探讨这个话题而引起了各方面重视。例如,温室气体效应下,全球在变暖,总体环境在恶化,污染严重等环保问题;社会分配不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社会问题;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等企业治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各方面对于ESG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在投资领域已经可以感受到ESG带来的压力。各国政府已经开始要求投资机构探索出一套提高ESG衡量标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美国有些投资平台,会对每个基金产品和投资公司都进行ESG水平评估,给它们打分,分数排名低,平台可能会把这些产品或投资机构从平台中移除。例如,我们景顺基金内部有庞大的队伍专门对ESG进行研究,有时我们会购买大量的关于环保如何进行排名的数据,从而制定标准来衡量企业环保是高是低;同时也要求我们基金经理配合,不管董事会选举,还是各种公司重大决策的投票,都要参与其中,贯彻ESG理念。
在此背景下,基金经理在投资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投资回报率,而是要在回报率和ESG之间做出平衡。例如,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如果ESG不达标,即使业绩再好,也会影响产品的后续销售,因为未来投资人,尤其是90后、00后的年青一代会特别看重ESG方面的投资。投资角度,当某些领域既环保又赚钱,那一定会得到市场的疯抢,而当有些领域不环保但能赚钱,此时如何平衡,这是未来基金经理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也不要走极端,因为提高ESG需要成本。例如,有些地方明确要求董事会必须有女性成员,没有女性董事会成员ESG评分就会被降低;或者要求公司持股中必须有少数族裔,必须有黑人,例如,南非很早就实行黑人经济振兴政策(BEE),要求在南非挂牌上市的公司必须满足黑人持股达到25%。
之所以和大家探讨这个话题,就是想呼吁大家对这个问题要足够重视。因为虽然ESG刚刚提出来,但这个事情并不是暂时的,而是需要长期才能解决的事。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事情,中国也难以置身事外,肯定会参与到当中来。例如,最近提出的“碳中和”目标。所以建议投资人早做这方面的准备和研究,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那对全球投资界都将带来巨大贡献。
全球范围看中国对科技巨头的监管才刚开始
关于科技巨无霸面临的挑战,这个话题我已经研究和关注了很多年,但很多投资者可能对这方面仍不太关注。但我希望国内投资者对此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科技巨无霸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重视,因为它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
对科技巨无霸采取政府行为最早是从欧洲开始,欧盟对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提出类似的反垄断的调查或罚款等问题。美国政府今年也开始跟进,首当其冲是Facebook,要求它不要无限制地扩张和兼并,对其他科技巨头也有类似看法,对中国而言,蚂蚁集团IPO被叫停意味着政府对国内科技巨头的监管刚刚开始。
至于未来企业会如何有效监管科技巨无霸企业,不要无限扩张或者垄断,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暂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网络没有边界,也没有国界,它可以扩展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可是传统的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或者省市都是有区域概念的,在这个区域之内,政府运作它的政策。科技巨头的出现打破这种区域的限制,随之而来的是,税收分配不平等,或者通俗讲,出现了赢者通吃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将是巨大的。
参考美国以往处理方式来看,十几年前美国水电煤气等公用公司因为铺设管道或电话线到居民家,使得其具有垄断性。例如,铺设了哪家的管道就得使用哪家公司的燃气。美国政府为了避免企业的垄断行为,以用电为例,把供电线路收费用和实际的电价分开,引入多家供电部门竞争。比如有一家新的供电公司A要加入与铺设电线的公司B竞争,它会给居民发一封信,告知居民其电价更低是否会使用,如果居民使用A公司供电,还可以用B的线路,B会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但电费是交给A的。
网络方面暂时没有找到类似的解决方案,将来能否找到类似的方式暂时还难以给出准确答案。我在此也仅是给大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研究这些问题。
全球投资人关注这六大焦点话题未来值得关注的九大投资领域
做全球股票投资的投资人,一般观察都是比较长远和具有转折性的问题,我自己对研究这些问题特别感兴趣。如果你做趋势投资,其实也是要看这些问题,因为转折点如果抓对了,对投资者赚大钱非常有好处。我提出下列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希望可以和国内同仁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我没有确切答案,每位专业的投资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观点不需要统一。
第一个问题:资本过度集中投资的巨无霸公司趋势会不会转变?也就是说投资头部企业的策略会不会继续奏效,如果会的话,会延续多久?
第二个问题:赢者通吃的状况会不会已经进入拐点?企业行为和行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不是已经过时?如果赢者通吃是正确的话,过去的企业周期和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否已经过时了?
第三个问题:全球新的资产配置是不是下一个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势?新的资产配置是否已经开始?如果是的话,那些曾经被资本市场遗忘很久的角落会不会重新获得投资人的关注?
第四个问题:强势美元似乎正在走向终结,美元下行通道会有多长?速度会有多快?通货膨胀会不会出现?
第五个问题:全球范围内有着超额的流动性,这种超额流动性如何过渡到正常的流动性和利率的正常化?有没有实现利率正常化的可能性?现在看似乎实现利率正常化的难度很大。
第六个问题:从目前金融上面的超额的巨大流动性,过渡到一个流动性正常化的过程,会不会通过危机的爆发来实现?
以上问题希望大家可以来共同探讨。最后和投资者分享一下从我目前读到的各种资料来看,2021年或者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以下这些投资领域是我认为比较值得关注的方向,具体是否正确,我也在消化和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1.新兴市场的股票(包括中国在内)
2.大宗商品
3.美国小股票
4.能源、金属与矿业
5.货币(如果美元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可能会被看好)
6.贵重金属
7.欧洲金融行业与小股票
8.美国金融行业与工业材料
9.亚欧股市
现场互动问答环节:
《红周刊》:感谢山泉总的精彩分享!我们现场的投资者想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随着新冠肺炎疫苗大规模接种时间点的临近,疫情有望逐步得到控制。在您看来,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大势如何?
李山泉:我觉得有时候人们的预期往往走到事实的前面,疫苗的研发毫无疑问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希望,但这个事情只是在进行当中,进展是否如此快,效果是否好,现在回答为时过早。因为大量的信息表明,目前来看,研发的新冠疫苗对于新冠肺炎病毒是否确切有效仍需观察。另外,全球几十亿人口,接种工作不可能一下全面铺开,漏洞也会很多。
所以疫苗研發接种肯定是对疫情控制是有好处的,但是否能完全解决问题,我认为不一定。我们要做好疫情有所反复的准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看疫苗对于人体能否像青霉素一样有效,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能就会像流感疫苗一样,即使每年接种还是会有人感染。所以找到药物问题才是关键。
《红周刊》:您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反映到资本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李山泉:资本市场是预期的市场,类似于猜谜,比如前段时间疫苗一出来,资本市场立马感觉雨过天晴了,之后听到消息说可能疫苗不太乐观,又(跌)回来了。后疫情时代,疫情仍是我们很多投资决策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疫苗+治疗+管控,像中国这种疫情控制好的国家和地区,才能使得经济将率先回归正常。完全依赖疫苗是行不通的,例如,美国即使很多人打了疫苗,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防护,或者管控上的问题解决不了,还是会存在停课、停产难以恢复等问题,难以回归正常生活。所以我不认为疫苗可以使当前的疫情得到根本的改观。很多专家也说,不是打了疫苗就是百分之百的不会被感染。所以我还是在观察,例如,疫苗的后遗症问题,以及疫苗的效率是不是特别高。
《红周刊》:中美关系也是国内投资人非常关注的问题,您如何看待拜登上台后中美合作与竞争前景?对于国内投资人来说,又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李山泉:我们看待政治问题和投资问题,不能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比如很多人认为拜登上台后,会逆转特朗普的政策。我认为这其中存在不确定性,因为特朗普即使下台了,他在共和党中的影响力还在,而且他很善于影响舆论和政治,预期他会一直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毕竟他有一大堆跟他有类似思想的追随者,这会对拜登推出的各种政策形成掣肘。例如,未来特朗普可能会通过影响舆论,或者挟持共和党对民主党施加压力,继续施行他之前施行的一些政策。
所以拜登即使想做一些事情,也会顾及特朗普影响力的存在,我们对此不能过于乐观。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既要有政治的远见性,也要相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不要被各种暂时的政治现象完全限制住想法。比如中国经济搞的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百姓的福祉,世界其他国家自然会对中国刮目相看。另一方面,竞争比拼的是谁的劳动生产率高,高效率的产出,可能是在国与国竞争中打败其他人的惟一方法。
关于贸易,不要相信所谓的贸易限制,就会把国与国之间所有贸易一笔勾销,我从来不相信这个。因为如果相信贸易理论,也就比较优势理论,投资者会发现只要中国的产品有比较优势,即使有些国家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也是难以限制住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的。
《红周刊》:投资机会方面,华尔街现在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是什么态度?长期的偏价投的机构平台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哪些投资机会?
李山泉:这个问题完全因人而异。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什么产品,投资哪些领域,投资多少比例,受到产品的制约。如果你的投资风险偏好不是特别大,那可以关注跟中国消费品相关的沾边的,如吃喝拉撒睡相关的行业和公司,风险通常较小,且更容易做大做好。如果该消费公司产品还不错,未来业绩肯定也会不错。因为中国十几亿人的市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比如中国教育方面的股票上市后,普遍表现较好,一是中国人口众多,二是中国父母对教育非常重视,父母舍得为后代子女教育花大量的钱。这使得教育市场空间巨大。再比如,阿里巴巴、京东等虽然是互联网公司,但它们也与消费品相连。
此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前景也不错。首先高科技创新靠人才,前面提到,中国是最注重教育的国家,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学工程技术人的数量,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这些人培养出来,平均出能人的概率即使再小,综合起来就很大了。其次,中国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很强,例如,深圳、上海等地很多创新企业潜力巨大。所以中国高科技领域尽管受到美国、欧洲的限制、打压等等,但在这个领域,中国未来会越走越强,也会诞生很多一流的企业。
其他冷门领域也可能会存在创新带来的发展机会。但作为价值投资和基本面分析投资者,建议投资者尽量还是在好的领域里面,挑选优质公司。
《红周刊》:最后请问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全面注册制对A股长期生态的影响?
李山泉:注册制可以让A股进一步向西方看齐。加强法制背景下,注册制其实根本不可怕。未来A股市场条件允许的话,建议除了全面注册制,还要实施对企业集体诉讼追责机制。好处是企业的违法行为不完全依靠政府去查处,普通投资人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监督,一旦发现企业造假等问题,可以提起集体诉讼,让企业赔钱,让公司经办人不能逃掉法律责任等。这是西方市场里面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