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手机利用网络
2020-12-28侯小蓉
侯小蓉
摘 要:手机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呈现出了它的负面效应。尤其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身心危害。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家庭、学校需要率先做好示范,倡导“绿色家庭,绿色校园”。让手机、网络发挥出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真正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青少年对于网络、手机的使用必须要进行定时、定性监管。该文将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手机将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得力小助手。
关键词:引领 智能手机 计算机网络 合理有效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0(c)-0241-03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mobile phones bring convenience and speed to people's lives, but inevitably also present its negative effects. In particular, it brings immeasurabl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m to growing young people. As the forerunner of education, families and schools need to take the lead in setting examples and advocate "green families, green campuses." Let mobile phones and the Internet play their irreplaceable superiority and truly serve our lives. Teenagers must conduct regular and qualitative supervision over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parents, schools and society, mobile phones will become a powerful assistan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Key Words: Lead; Smart phone; Computer network;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手机作为高科技的引领者,发挥出了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它的负面效应。而青少年成了这个科技产物中最受影响的一类,身心都受到了严峻考验。面对太多的“低头族”,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再一次重新审视这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手机、利用网络。
德国哲学家一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说,教育在于他所接触事物的感召力、影响力。教育者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去唤醒另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真實行动来慢慢影响他、感召他,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所以说,孩子对手机、网络的依赖,其根源就在于它所接触的事物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1 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家庭、学校、社会在营造“绿色网络”中所起的作用
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家庭,学校需要率先做好示范,倡导“绿色家庭,绿色校园”。让手机、网络发挥出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真正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青少年对于网络、手机地使用必须要进行定时、定性监管。
1.1 营造“绿色家庭”
1.1.1 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如今生活节奏快,家长忙于工作,容易忽视对孩子的陪伴,而手机中丰富的网络信息和虚拟游戏世界容易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能从感官带来一定刺激。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家长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尤其现在新时代的家长,大多是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本身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利用,依赖性就非常强,不少家长自己下班回家就抱着手机不放,这种负面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一个家庭里面影响是非常不好的。真正好的一个家庭教育,应该是孩子在父母的爱心陪伴下共同做一件事情,不是说父母严禁孩子玩电脑、手机,而是孩子在父母的监管下,利用电脑手机去看一些有益的东西,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若想让孩子远离手机,并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需要率先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切勿在孩子面前整天“机不离手”。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去户外参加一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大胆地让他们走出去,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1.1.2 用爱去陪伴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说:“陪伴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教育不应该只是传播知识,更应该是传播爱、培养爱。一个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一方面,如果家长能自律,能管好自己,合理安排时间,营造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孩子肯定也会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成就好的未来。再优秀的教育方法也抵不过一个幸福温暖的、有情有爱的好家庭。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2 营造“绿色学校”
学校必须严格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12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手机,必须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才能使用。关于这一点,世界各国都有一些明文规定,比如日本采用限制时段的方法,美国限制高中生上课使用手机,法国已立法禁止对12岁以下青少年促销手机等手段来进行限制。学校教育应该合理引导学生理性使用手机,安全健康上网。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媒介素养。培养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假辨别,在手机的使用过程当中,限时段使用,慢慢形成青少年自律的习惯。贯彻实施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根本宗旨和工作目标,要在学校中进行普遍教育,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让家长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良好行为习惯。
1.3 营造“绿色社会”
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切生物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础。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环境的污染,除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不良影响,当今社会诸多不良信息泛滥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的一个话题。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大量的计算机暴力游戏、网络诈骗、不良信息地传播等都会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培养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 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受教育水平此项任务任重道远
2.1 由政府出面倡导全民读书,最大数量地修建图书馆
读书是教育一个人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明事理,辨是非。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它对于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最大数量地修建图书馆,使公众能够方便快速地阅读到书籍。这不仅可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而且显示了这一国家的文明程度。匈牙利是一个祟尚读书的国都,领土面积不大,但却拥有着世界上最多数量的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市民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统计,市民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现在还在下降。匈牙利常年读书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一个崇尚科学的国家,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着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从读书当中获取高质量的情商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其实自制力本身就是情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情商高的人,同样也是非常自律的人,所以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都应该重视孩子和自身的情商培养,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不用太操心,他自己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2 文艺为文化的有效传播服务
弘扬传统文化,寻求道德真理。“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几千年来中华美德的传承根基。从央视推出的具有哲理意义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来传递正能量的《朗读者》,这些电视文化精品萃取了中华文化基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展现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渲染上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文化类节目不仅成为知识的载体,更将集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将中华文化和中国新时代的精神融入在一起,诗情画意地展示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向来文艺就是为文化服务的,像这样有品味、有思想、有内涵的文艺节目应该大力宣扬。
3 结语
总之,环境对教育的熏陶很重要,“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通过文化大背景的改良,再通过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手机的联合管控,孩子手中的智能手机将不再是使人沉迷的游戏机,而是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工具和得力助手,我们将期盼着这一天的来。
参考文献
[1] 刘庆奇,周宗奎,牛更枫,等.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J].心理学报,2017,49(12):1524-1536.
[2] 陈云祥,钟姝,戴莉,等.大学生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3):497-500,505.
[3] 刘勤学,杨燕,林悦,等.智能手机成瘾: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1):82-87.
[4] 陈红燕.一位中学女校长领导工作的实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5] 魏雅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化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8.
[6] 王玉山,柏玉娟,颜廷伟.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教师教学能力發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