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0-12-28吕雨农刘万太周展邓鹏

科技资讯 2020年31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教育实践创新创业

吕雨农 刘万太 周展 邓鹏

摘  要:众创空间是在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中应运而生,获得各界高度重视,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模式,拥有性能先进的实训设备与场地,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等营建众创空间的基础。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职院校通过营造众创氛围、创建众创平台、完善众创空间运营体系、组织创新创业实践等措施建设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建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关键词: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  教育实践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199-03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lying on Mass Innovation Space

——  Taking Hunan Electr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V Yunong  LIU Wantai  ZHOU Zhan  DENG Peng

(Hunan Electric College of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Province, 411101  China)

Abstract: Mass innovation space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in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is highly valued by all walks of life and presents a vigorous development tre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basic school running mode, have advanced performance training equipment and venues, stro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team, and reasonable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etc. to build the basis of crowd innovation space. Focusing o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 the crowd innovation space by creating a crowd innovation atmosphere, creating a mass innovation platform,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the crowd innovation space, and organiz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so as to create a convenient, all factor, op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ss innovation space; Educational practi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眾创空间起源和发展

为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中央于2015年向全国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并由国务院部署众创空间建设指导方针及相关扶持政策。同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计划建设若干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指导意见》把众创空间界定为“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依据科技部颁发的众创空间备案标准,截至2018年底,先后选拔出3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共计1337家模式创新、制度完善、成效显著的新型众创平台完成审核备案,归纳到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其中以高校或大学科技园为运营主体的众创平台有152家,占总数的11.37%。

为响应国家“双创”战略,各省、市兴起众创空间建设浪潮,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统计数据显示,各省、市众创空间总体规模发展至5500家以上。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模式,具有实训设备资源丰富、“双师型”教师众多等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各高职院校紧随国家战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建设并认定省、市级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倾力打造双创教育实践的集中办公中心、活动组织场所和资源共享空间。

2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意义

高职院校拥有开放的实训设施和与时俱进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度重视企业资源、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整合,在推进建设省、市级众创空间平台时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通常会出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欠缺、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偏低、双创教育覆盖范围不广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良机。

2.1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众创空间模式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以众创空间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利用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和扶持制度,促进创新创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对接专业技能培养,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有助于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宽口径、高素质、专业化的现代化人才。

2.2 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众创空间以“众创、众筹、众包、众扶”为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完成技术创新、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理论核心和实践基础。高职院校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规划并集中管理实训室专业设备、创新创业办公场地、专业技能教师技术指导、创业导师护航指点、各类运行制度和扶持政策等全要素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为思想、以成功孵化项目或企业为中心、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促进众创空间运行不断完善,以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2.3 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国家对“工匠文化精神”的大力倡导下,社会普遍提高了对高职学生的重视和期待,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众创空间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型的现代化技工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在营建众创空间的过程中,学校致力于建设和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双创思维、双创素养和双创技能,以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潮流;社会或企业将逐渐参与、支持和合作,以应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学生将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以成为“大国工匠”为己任,加强自身就业竞争力。

3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探索

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创领域的教育实践为例,学校“智慧电气众创空间”基地,自2017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组织、制度、资金等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智慧电气众创空间运行体系,在孵项目32个,孵成项目14个,于2018年顺利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省级众创空间审核和认定,同年被湘潭市评为市级优秀众创空间,并连续2年获得湘潭市财政经费支持。

3.1 组织保障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专项成立了大学生众创空间基地管理委员会,全方位统筹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营。管委会下设基地管理办公室,主管筛选入驻项目或创业团队,对入驻项目或团队提供创新创业技能指导,组织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服务,提供企业注册、税务登记、融资贷款和法律咨询等代理服务。主办或承办各类创新科技比赛和创业规划大赛,指导学生开发与该专业相符或相近的双创项目,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包装并推荐孵化成效显著的优质创业项目,指导并帮助学生成功转化创新技术。

3.2 制度保障

学校陆续颁布了《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协会管理办法》《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关于鼓励和扶持学生创业政策》等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按行业类型特点,分门别类地建立了完善的创业团队项目评估准入、财务管理和日常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

3.3 资金保障

创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基金,学校拨付150万作为创建资金,之后每年追加100万扶持资金,同时从校友会、本土企业、合作企业等方面筹措社会赞助,对入驻项目或创业团队提供扶持资金。

4  高职院校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双创教育实践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智慧电气众创空间”自成立以来,持续探索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自由、交叉、跨界的氛围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传授各类创新创业技能,持续推进笔者学校双创教育实践体系改革,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育人环境。

(1)建设了四层次创新创业专门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按照“四层次、渐进式模块化全覆盖”建设思路,构建包括“创新思维”“创业素养”“创业技能”“创业实践”的双创平台课程体系,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平台课程明确创新创业技能培养要求,实现学生的创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全覆盖,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全覆盖,实现该校理工类和经管类两大专业领域的全覆盖。

(2)依托高职院校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依托学校现有50间各类专业实训室、4间名师工作室、2间技能大师工作室、10间教授工作室、10间创新工作室和1个校企共建的研发基地,分别组建以学校为运营主体的综合化众创空间和以二级学院为运营主体的专业化众创工作室。在学生进入大二以后,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步让学生进入实训室、教师工作室和研发中心,跟随教师进行技能竞赛、创业竞赛、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科技推广活动,将专业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技能结合起来,将双创教育落实到系院、落实到专业、落实到课程。

(3)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专题大赛,形成自由、交叉、跨界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电子商务应用大赛等双创教育活动。组织校级选拔赛,并遴选优质项目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計大赛”和“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营造了自由、交叉、跨界的双创氛围,形成了良好的双创育人环境,促进了该校双创教育体系改革。

(4)组建三结合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学校组建了一支由企业技术专家、校内双创教学名师和外校双创教育专家所组成的三结合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为大学生提供基础化、专业化、综合化的三层次创新创业技能指导,并定期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理论和技能的继续教育培训,持续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昀.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目标探析—— 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3):34-36.

[2] 魏亚平,潘玉香.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内涵与运行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234-237.

[3] 刘福才,王发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8):6-11.

[4] 胡永进,麻丽敏.发展“四众”新模式激发“双创”新活力——安徽省“四众”平台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科技,2017(2):19-20.

[5] 王松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7):155.

[6] 曹远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7):121.

[7] 徐新歌,侯晓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途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4):85-86.

[8] 史立金.众创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习质量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7):79-81,84.

[9] 陈欣欣.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3):127-128.

[10] 李虹.众创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0-92.

[11] 周萍.众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61-64.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教育实践创新创业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