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创文对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作用的调研报告
2020-12-28龚珊珊
摘要:社区文化,是一定文化区域、一定历史及地理条件下居住成员共同努力创造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形式的结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已经是居民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幸福和谐、生态文明的相宜的社区文化氛围,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必然愿望。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创建一直在不断充实并取得居民的信任,同时,漯河市大多数社区在创文大趋势下迎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借助在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收集大量社区居民反应的一手资料、结合实地组织调查、询访等方式,参照相关类似的研究,统计出相关数据,来反应出目前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社区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改进的内容。
关键词:创文;社区文化建设;评价与研究
为适应新时代的特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趋势的推动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为积累建设经验,社会上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底蕴培育相辅相承、互相支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系列联动建设带动了社区文化底蕴建设,而社区文化的逐步完善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推进过程。探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社区文化创建的联动关系,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服务内容、经费保障机制、工作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益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致力于漯河市城市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相适应。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观察了解社会变化的窗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功能和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管理也会有更多新的难题。调研城市社区管理的优劣态势与促进协调解决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及居民的管理、秩序维护、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截止2020年3月2日,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49个乡镇、1262个村、78个社区。本次调研共发放电子问卷6000份,收回5137份,此次调研对漯河市大部分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做了摸底调查,得到了一手数据。
一、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由于现代社区重要性的加强,社区管理内容也相应增加,面对繁重的社区管理任务,原有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存在各种制约城市社区行政管理水平提高的因素,我觉得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权责不明,滞后社区管理优势的发展和降低管理效率。以往,社区工作人员只需完成固定的任务,做好辖区的安全保卫、卫生清理等基础管理就可以了,现在社区所属的工作各种各样,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固定任务,还要承接政府创文的各种牌子,社区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什么事都需要社区参与,各个部门都需要指挥社区完成基层任务”,社区想开展自己特色的工作十分困难。此外,社区还要接收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考核、统计、会议等。社区普遍存在着责大权小、责权不清的问题,行政化倾向的突出直接导致了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功能的弱化。
2、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与职责要求有差距。对于此方面虽然在近段时间社区工作大调整中已经大力改革,社区工作干部的文化素质,也有相对程度的改变,但依然有各种不足,现正在社区工作的干部中仍旧存在专业技术手段较为不足、处理群众工作事务的方法能力欠缺等现象。
3、对各类党员的管理与任命不够完善。在社区的流动党员问题:管理教育有组织集中学习难、个体监督管理更难等现状;大部分流动党员长期在社区外,不能及时加入组织群体教育,党组织不能对其思想状况,有一个动态监管,不能对其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由此,加大力度对本社区的流动党员教育和相对管理工作十分紧迫。
二、漯河市未来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的几点对策思考
1、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的社区参与度。城市管理的改革要深入,居民由原来的“岗位人”逐渐向“社区人”转换;同时,人们在生活中和自己的工作单位关系逐渐弱化,反对居住地的各项硬性软性要求逐渐增高。在这个居住共同体中,新的不一致观点必然在社区居住环境内表现出来。所以,社区的各位党员干部要起到示范带头与服务带头作用,积极协调各种矛盾,教育社区居民建立起社区共同体的大局意识,使得社区资源和社会既得利益共享与社会各项义务共担,从而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各项需要,致力建设干净、卫生、迅捷、宜居的高质量社区。
2、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凝聚党员群众的力量。为适应新时代形式下的社区工作要求,挖掘凝聚党员群众的力量参与进行社区各项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变得十分可行。至此,可创立建设社区的党员联络组、社区的流动党员联络站等党的组织载体新载体新形式,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转岗党员等,并使其发挥自身余热,投入到社区建设和管理中来。把党和政府对社區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转化为所在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社区中党的建设才会更有活力,党在社区开展的各项任务也会更完美的完成。
社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甚至有基础的作用。因为社区是城市的缩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文明创建是人们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的基本单元,更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基和文明创建重要保证,每个人都愿意生活在环境舒适、设施齐全、邻里相处和谐的环境里。这样环境组成的社区,是需要靠居住着共同建设起来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对如何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今年的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这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指明了方向。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最关键一环,是内防外防的关键点,在整个疫情防控布局中具有最关键的地位。因为要把社区居民全部号召起来,把整个社区的有效资源组织起来,守住疫情内防外防的关键点,事关疫情走向的大局。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来势迅猛,其主要原因就是传染性强,同时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又加剧了传染。想控制住病毒的传播,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人员流动停止,直接阻断病毒传播的渠道。此时,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减少人们之间的往来,就有助于发现隐藏的感染者,找出传染源,早点发现、早点报告、就会早隔离、早治疗。
我们所在的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阵地。在这场战斗中,有医务工作者冲锋陷阵、救死扶伤的火线,也有社区工作的人员死守防御第一线。社区工作者守护着各自所在社区居民,也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线战场。每个小区坚守各自的艰巨防控任务,值守入口、登记人员信息、随时测量体温,又到一一入户清查、宣传防疫、杀菌消毒,疫情下,每一项工作都异常小心,特别琐碎,要求特别细致,社区工作的员工每天和各类人员接触,遭受感染的风险高,最主要的是心理压力特别大。这些具体又繁琐的基础保障性工作,为阻击疫情的扩散作出了非常独特贡献。城乡社区管理是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重要支撑。是决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能否顺利重新启动的关键所在。漯河市从疫情防控一开始,社区也非常积极的响应,社区内党员冲锋出动、各司其职。社区内党员干部广泛宣传、积极号召,增加志愿者岗位,使人们迅速响应,通过细致烦琐的排查、登记、管理工作,获得居民支持和配合,真正做到特殊情况下,上下一条心,成就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个号召。在这种也找到了管理人员的好方法,那就是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员,只有掌握常住量、清楚哪些是经常变化的量,才能做到疫情防控和以后各项管理的有的放矢。
漯河市的个社区在这次疫情防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统计分优势,在一线防控新冠病毒。在线下,联合各个行政部门,完成下发的艰巨任务,建立重点排查人员信息库,同时在各个社区大门口设值守站点;在线上,充分利用社区建立起来的业主QQ群,还有志愿者服务微信群等网络途径开展疫情信息传送、各项政策专业解读、还有各项复工复产,购买消毒水,口罩的用品信息发布等宣传,针对居民的困惑、压力、郁结等各项日常和突发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调解,为小区隔离人员尽力买药买菜,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很多社区的社工投入到一线防疫中,为民解难题,为民送温暖,通过这次防疫与抗疫的波折,让业主与物业和社区组织的关系团结的更紧密了。各社区积极调动辖区内的社会组织、社区所在小区的居住人员也积极发挥所长投入其中,发挥了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区工作人员长时间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基层第一线,勇挑重担,严防死守,夜以继日地工作,表现出了团结一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全市人民的生命保障和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她市民素质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座城区的文化活力与内涵,连接着居民的幸福感。在创建文明城区的进程中,以文塑人、以文促创,用文化启民智、改民风、乐民生,是提升各地社区居民文明素养,鼓励全民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直接体现。文明创建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同心奋进,共同努力,愿文明遍布漯河大街小巷,让文明之花繁荣美丽。
参考文献:
[1]王平.社区文化建設的多维度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07).
[2]白淑军,刘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G].人民论坛,2014,33⑷:62-67.
[3]李建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秦皇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4]陶希东:《大数据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第85-90页.
[5]李萌.城乡结合部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西华大学.2017
[6]康纳顿·保罗:《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7]颜玉凡.文化自信与社区文化协同治理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9(02):48-53.
[8]张淼.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途径的可行性研究[J].管理观察,2018(34):52-55.
[9]严再来.城市化进程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
[10]徐国忠.基于公共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机制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9.
[11]孙春.苏南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7.
[12]刘伟.论社区文化发展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93.
[13]王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作者简介:龚珊珊(1987.3.15)女,民族:汉,籍贯:河南漯河,职务:高校教师,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数理统计,社科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