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与新闻写作》实践课“角色化”教学探究
2020-12-28曾洁
曾洁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媒介环境越发复杂多变,这对于新闻媒介作业提出了更快、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高校培育传媒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场域,在日常新闻内容制作实践课程中应该注入更多的思考和尝试。笔者针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采访与新闻写作》等实践课程制订了一套“角色化”教学方案,在多年的尝试与探索后,现将课程方法、达成的成果与发现的问题等做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新闻采写 编导专业 实践课 “角色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153-03
On the Role Teaching of TV Interview and News Writing
—— Take Radio and Television Editing and Directing Major as an Example
ZENG Jie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media integration, the media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which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faster, more accurate and more personalized for the work of news media. As an important field of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media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adio and television editing and directing major should be injected with more thinking and trying in the daily news content production practice course. The author has made a set of "role-based" teaching plans for practical courses such as TV interview and news writing for radio and TV Editing and directing major. After years of trial and explor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urse method,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found in the course.
Key Words: News gathering and writing; Editing and directing major; Practice course; Role teaching
1 研究缘起
《电视采访与新闻写作》是笔者学校编导专业于第三学期开展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从课时分布来看(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24),这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基础,又强调实践操作的课程。面对剧烈变动的新闻媒介环境,结合该专业特点,在数年的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1)好奇心强,富有激情;(2)自信心、自尊心强;(3)缺乏团队合作意识;(4)信息面广 ,好学好问。
1.2 教学条件方面
由于编导学生人数众多,难以在同一时间以单项任务的形式进行课堂安排,容易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动力。
新闻采写是一门需要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到各种事件形态中去的学科,尽管笔者十分推崇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课堂”理念,但由于安全、采访动机、媒体影响力导致的低受访率等问题,若以老师为主导发起单一的采访任务,这反而会约束学生的采访选题,限制采访视野。
1.3 教学理念方面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源于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角色理论,早期主要应用于心理治疗,把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开始于1966年。在我国,角色扮演教学法早已成熟地运用于英语、法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工作中。
而角色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职业化的角色体验式教学,将学生置于传媒实际工作的特定情境(包括虚拟、模拟和仿真)之中,让其以从业者的身份开展职业工作,实施职业行为,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必要的选择和决定。同样的,笔者提出的“角色化”模式也十分注重角色与学生能力、特点的契合,可以更好地挖掘其潜能;它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真实的参与感,更贴合媒体节目制作实战要求。
2 课程流程
(1)讲解。导师将结合当下新闻媒体内容制作、发行、播出实例,激发学生尝试融入真实媒体实践场景、承担相应角色任务的热情。
(2)分角。以实验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审视自我及小组成员的优缺点,进行自由组队(导师作为“总监”身份可对分组情况进行微调,总体原则应是一组成员各有所长,在实践环节中有相应的操作能力)。一般一组为5~6名成员,分别角色化的身份具体如下。
①“制片人”,负责该组节目从选题到播出各个环节的总体调控,包括选题把控、节目推广、人员调配、资金器材场地等资源筹备等。
②“执行编导”,协助制片人管理团队,负责单期节目的现场运筹,包括机位等元素的调度策略等。
③“文案策划”,负责新闻节目策划案、解说词、采访问题策划等文字元素的撰写。
④“摄像摄影”,负责前期场地踩点、节目现场及采访现场的机位安排,及整个流程的拍摄工作等。
⑤“后期剪辑”,负责与文案与摄影摄像的沟通,最终将素材加工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3)执行。要求每组制作一期10min以内的电视新聞节目,其中必须包括采访、评论等环节和元素。小组成员需在自身角色职责的指引和约束下,以小组任务为目标,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4)展示(审片)。每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项任务,届时每小组的作品将在“推广会”上进行展示。“推广会”期间每小组制片人将就作品的特点、拍摄过程、成员职责、推广价值、心得体会等做全面的展示和推介。小组其他成员亦可做适当的补充和说明。
(5)点评。作品展示完毕之后,作为“总监”将及时做出相应的点评和建议,包括每组作品的拍摄技巧、剪辑手法、文案策划、立意、创新点、团队合作等方面。最后会对下一次任务做出解释和安排,且建议小组成员的角色可适当置换,以达到全面锻炼的效果。
3 成效、问题及反思
“角色化”教学模式在《电视采访与新闻写作》实践课中开展的数年以来,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在多次横向及纵向对比研究之后,笔者做出如下总结。
3.1 成效
3.1.1 认清自己,互补学习
在“角色化”教学的检测下,使每一个学生更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主自愿地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角色”。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只发扬优点而回避缺点,大部分学生的角色选择都越来越理智。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使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重要影响。因此,导师应合理指导学生,依照编导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入“角色化”教学方式,活跃其思维,促进编导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
3.1.2 提高热情,主动学习
“角色化”模式带来的“仿真效果”让同学们更能投入到自己的节目制作中去,对于新闻作品的感情已不仅是一次作业,而是当作自己呕心之作,正如学生所说,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心设计,这体现出“角色化”教学探究对提高编导专业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性,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加入制片过程中。
3.1.3 多个环节,能力发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发展中应紧跟时代发展,顺应社会潮流,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式被引入到广播电视编导课堂学习。在广播电视编导教育课中引入“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真切体会制片过程,体会工作中的乐趣以及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好地顺应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型发展。
3.1.4 认清新闻本质,培养社会责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教育的初心就应当把此信念用有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而所谓有效形式并不是通过理论的灌输和硬性的说教,而是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心中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唤醒,正如李希光教授指出:“好的新闻报道应该是‘慧心:新闻价值判断+科学判断。”
3.2 问题及反思
(1)分工不清,角色模糊。虽然“角色化”模式可激发那些态度积极向上的同学的学习热情,但同样也有少数躲在其他同学身后无视制作责任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导师应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合理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角色,安排好探究工作。针对不参与课堂探究的学生,导师应完善课程流程,创新教学方式,旨在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到课堂探究。
(2)理论单薄,实践跑偏。实践课中有部分学生过分注重节目效果而有意无意混淆了一些概念。例如《什么叫作爱?》小组,完全混淆了新闻节目与访谈类娱乐节目,整个节目都是策划先行,而违背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为增加新闻真实性,导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策划过程中,针对其中的问题开展探究,使新闻具有客观真实性。也可以让学生针对热议新闻、生活案例等展开探究,通过引入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有利于探究式课堂的创设。
(3)中心思想不准确。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一部分制片人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该组探究问题的主旨,只是讲解该组设计的思路、内容,导致该小组探究目的不明确。为体现出该小组探究主旨,给人们以正确思想观念灌输,导师应合理指导制片人,让其讲选题的思路、原因以及所选议题的内涵,使其他学生了解该组的选题依据。
参考文献
[1] 应亚珍.字母角色化:汉语拼音教学的创新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6(1):61-63.
[2] 王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实践创新模式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32):212-213,232.
[3] 郑莹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26-27.
[4] 赵彬,杨祖彬,张书彬,等《包装工艺学》在线平台的教学实践和思考[J].轻工科技,2020,36(3):162-163.
[5] 刘珣.基于角色化课程体系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J].环球市场,2018(6):210.
[6] 薛崝.广播新闻调查类节目的制作[D].西安工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