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2020-12-28李彩荣
李彩荣
摘 要: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核心素养”一词被人们广泛提出并认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更具有人文性,是基于语文基础教学要求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学生认知语文的初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为通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也可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并且是学生语文发展的基础和根基。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及当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1-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38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及现存问题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培养目标
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突飞猛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每一门学科、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其宗旨都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同学科细分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部分,是文化基础、社会发展、社会参与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基础、社会发展和社会参与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小学语文是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工具和载体。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包括了基础性的学生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以及以语文基础为前提的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想象力培养等,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培养对于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培养是很好的契机,语文教学内容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荣誉感,使其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先人的文明智慧。通过文化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谈吐水平和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参与度,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核心素养被提及并不断重视后,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出现了偏颇,教学上只看到了“素养”两个词,忽视了“核心”的本质。这些教师为了将文化素养、社会参与等理念融入语文课堂,不断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将语文教学变为了地理、历史课堂,大谈人生观、价值观,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原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讲成了高谈阔论的哲学课程。由于讲授的内容泛泛,学生年龄段较低,教学目标高于学生实际接受水平,导致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高谈阔论的教学理论不能付之于实践,理论实践不能结合,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阅历脱轨。
2.教学缺少层级划分
教学层级可以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也可以按照语文语言教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学基础,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和口语教学,高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情怀。但是,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认知不足,只做到了分年级教学,区分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语文教学任务,但是对不同程度语文层次教学的区分研究不足,忽视了低层到高层级的衔接,在同一个班级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讲授的语文内容,有的学生比较吃力,这就好比学生在爬从低级到高级语文学习的大山,同样年龄段同样学年的学生,也有缓急之分,教师应针对同一班级不同学生设计教学。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失去语文教学本质
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涉及面很广,部分教师迷失了教学目标,认为任何内容、任何文化都与语文沾边。这些教师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语文教学的范围界限越来越不清晰,导致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更像是大杂烩,学生本身年龄小,学习能力还有待提升,面对复杂的课程结构和过多的内容,不能区分重点、难点,不能认识到语文课程学习的本质。教学失去了语文的独特性,核心素养的培养变成了其他学科都可以替代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对策建议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特点,也需要与教育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区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文情感。包括了语文生字词积累,词、句的分享与表达;文学鉴赏、评价和创新;了解自我、发现潜能;自主探索和研究;合作团队意识和独立思考;文化学习与国际认知。
(一)基于实际确定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为了避免语文教学泛泛化和“假大空”,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守住语文语言教学的根本。在确定语文核心素养时应当找准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基础与思想基础。小学低年级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目标,主抓学生的生字词的基础,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习到的字词;中年级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主,让学生通过学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语句进行社交沟通;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重点放在学生语文文化、审美的训练,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拥有语文欣赏能力。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注意亮点:第一,设定目标要贴合学生实际,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前提,运用的理论应当贴合学生生活和年龄认知;第二,在设定目标时注重占比,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与内容。
小学不同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侧重不同,这里只是侧重,而非将其他教学目标舍弃。低年级虽然重点是语文知识基础的积累,但是交流训练和文化熏陶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年级重点是交流表达能力训练,基础知识的积累也不可以忽视,高年级学生只是针对小学来讲处于高年级,但是在整个语文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也只是初级层次,由此看来其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探究科研、独立思考、审美鉴赏等素质都需要重视。在平时教学时,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掌握拼音拼读、简单生字词等,低年级学生记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不足,因此制订教学目标需要利用重复、简单的方式,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和阅历,中年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逐渐将重点转移到语言表达,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能够通过简单的词汇语句与人沟通并能够理解他人表述。
这一阶段的目标设定需要落实到实践上,如将表达训练与学生课下生活结合,让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事物通过自己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述,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要结合基础知识、交际沟通的训练,逐渐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侧重点虽然转移,但是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文学鉴赏和学生审美的培养目标很容易造成泛泛与脱离实际,因此教师设定目标时要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或经常接触的文学内容,在文学培养时,从简单的鉴赏入手,可以从讲述作者生平引入,然后逐渐将文章内容带入。
(二)按层级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
不同年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语文的认知都不同,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时,要根据本班学生能力以及本班学生不同成绩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教学更加抽象难以把握。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将班级学生水平区分为低、中、高层级,不同层级培养内容不同,虽然是同一堂课,但是在语文基础教学时,可以着眼于语文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沟通,中、高级学生对于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可能产生轻视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这批学生认真听其他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修正,若学生意识到教师将学生层级进行区分,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行中、高层级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时要考虑到低层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基于一定语文基础的,在这一方面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以基础为根基,兼顾低层次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巩固。
(三)抓住语文学科教学特质,以语文教学为根本
语文教学不论经过多久的演变和更新,其最本质的教学依旧是“字、词、句、语、修、逻、文、思”,脱离语文教学本质的核心素养培养往往会让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和学习时迷失方向。抓住语文教学本质实质就是在课堂游戏或教学引导时,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中心,有时候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或是开展游戏课堂或是增加实践,但是往往容易变成做游戏而没有语文内涵。因此,不论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都需要先褪去其外壳抓住最本质的语文内容,再将这些内容加以包装修饰,利用一些教学工具呈现给学生。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审美鉴赏情感,有些教师增加了大量的语文文学素材,通过播放翻拍电影把这些素材播放给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語文鉴赏能力的方式,但是缺少鉴赏的环节,学生观看了影片后不知道如何利用语文视角进行欣赏,变成了“佳片有约”。因此,在运用这些工具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语文鉴赏,可以在事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观察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再与文章描述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人物口吻体会人物情感。在观看影片之后,进行文章阅读进行对比。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抓住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本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和阅历,不能脱离生活造成形而上学,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次设计培养方案,注重语文教学本质。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会不断创新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宏颖.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9(3).
[2]周明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31).
[3]汤芳.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4).
[4]周静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浅谈文言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J].小学教学研究,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