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20-12-28王永龙
王永龙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化指导,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从小抓起,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说、愿意说”。教师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推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1-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35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重视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既能为学生后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也能为现阶段小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学习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表达。教师可通过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大培养力度和技巧培训,引导小学生对自身语言进行合理化组织、表达,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将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快速传递,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小学生素养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就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含义以及教育意义进行“剖析”,为小学生做好全面的教学分析准备。
从当前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教育含义方面可以知道: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在口头语言方面,如“演讲、作报告”,书面语言方面,如“回答申论问题或是写文章、造句”等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口语表达、书面语言这二者均以语言作为基础媒介,将演说者或作者的思路进行表达。尽管书面语言可以称为是对口头语言的归纳总结,但其实两者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就会产生一种情况:一个人表达能力方面算不上太惊艳,但是却不一定代表其书面用语表达方面也不好。
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表现方面主要是指:在实际用词方面准确、科学,在语言表达、书面用词方面主要以语意简明易懂为主,在文章、语言表达结构方面主要以妥帖、紧凑为基础。在实际表达方面更要求述说者在语句方面简洁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另外,文段或语言方面的前后文理贯通、平易化、日常化、规范化,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此特点基础下,要求述说者以及作者能够将客观的事实进行表达,将客观性概念进一步表述得清晰、准确。
因此,教师应重视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基础,引导小学生将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再进行纠正,从而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缺少情景环境的创设
1.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吸引其主动开口、愿意开口的主要方法无非就是有趣情景的创设。因此,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抓住这一教学特点,根据当前语文课堂情况,实时创设多样化、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情景环境,吸引小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发言,提高小学生的信心。
而就現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受到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影响,部分教师很容易在语文课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需要的是“指导”,即手把手指导式教学。这些教师多以带领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探究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的发言情况。当小学生举手进行发言时,他们会因为标准答案的思维“局限”,对学生说出的错误答案进行“答案式指导”,导致小学生之后回答问题时,就会容易出现畏惧错误、害怕批评等情况。如果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紧张、畏惧等情绪,阻碍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缺少生活化词汇的指导。部分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点指导时,很容易出现惯用教材指导,按照教材备案的词汇、语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忽视了现阶段小学生在词汇能力方面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能力和书本知识点理解能力仍处于“稍加欠缺”的程度,对于书本上的书面词句、短语等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当教师对小学生进行书本词句的指导时,他们很容易出现不懂、难懂等情况,这无疑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教学难点。
因而,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注重将生活用词与书本词句、短语进行有效融合,在为小学生进行书面化词语的指导时,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为基础,实时对书面词句进行生活词语的解释,以“生活化、简单化”词句为主,帮助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锻炼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缺乏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关注力度,往往是阻碍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教学问题之一。小学生与初中、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特别是在语文知识点的口语表达方面,既需要小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仔细斟酌、判断,又需要小学生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提升至逻辑性思维能力。而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现阶段部分教师很容易忽视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际教学问题之间的衔接性;当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小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思维方面出现“脱轨”,导致小学生无法运用合理、充分的知识点将问题进行口语表达,无形中阻碍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措施
基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实际教学措施方面的探究,以小学生发展为主,帮助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打好坚实的教育基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更要及时对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指导方法进行全面化分析、调整,在摒弃过去传统式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指导方法,为小学生后期发展打好语言表达能力基础。
(一)创设高效的情景环境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以“吸引”小学生进行表达为基础;通过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创设相应的口语表达环境,落实好情景环境的构建力度和实施力度,吸引小学生主动进行发言。
基于小学生的指导方法主要遵循“寓教于乐”的指导模式,因此,教师更应当将这一教学特点牢牢抓住,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跃化,为小学生营造良好、轻松、活跃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口语表达信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爱迪生救妈妈》一课的学习时,首先应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语文教学指导课堂,让小学生放松情绪,为之后的教学引导打好基础。之后,教师就“你从小爱迪生身上知道了他有哪些優秀的品质或者特点”等问题向小学生进行提问,之后将语文课堂留给小学生自己探讨、发现,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讨论环境。先激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信心和兴趣,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能力,为之后的积极发言打好基础。教师鼓励小学生举手发言,将自己的问题思路进行阐述;当小学生进行《爱迪生救妈妈》课文相关问题的回答时,教师更应当及时鼓励、引导,让小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亲切,激发小学生敢于发言的学习信心。
(二)与实际生活实现接轨
对于现阶段小学生来说,语言文学更应当与实际生活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接轨。通过运用“平易化”语言引导小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小学生培养逻辑性思维,吸引小学生如同日常交流一样,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教师更应当注重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进行趣味化设计,激发小学生就问题话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帮助小学生打开思维、思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语文课堂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在进行《假如没有灰尘》课程内容的指导时,提出“如果没有灰尘,你认为你身边会发生什么”等教学问题,吸引小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小学生发散思维,从自己身边环境、空气、事物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的同时,与教材内容进行接轨,进行合作式交流、探讨;同时,在实际生活的影响下,又能帮助小学生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感悟,在小学生就《假如没有灰尘》主题问题思考时,通过与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与教师交流,既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文课堂学习关系,又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小学生锻炼了“敢说、想说、愿意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
依据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教学意义,可以知道“一个人表达能力方面算不上太惊艳,但是却不一定代表其书面用语表达方面不好”。因此,教师更应当充分将这一教学特点进行运用,通过在语文课堂式为小学生创建一定的写作环境,给予小学生发展的空间,提高小学生在书写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祖父的园子》一课内容的学习时,通过引导小学生模仿《祖父的园子》课文进行写作,组织小学生进行相关课文内容的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进行小植物的种植,通过周期数值的记录,写一篇题为“小花园、小菜园”的种植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注意力,用心去观察植株的生长变化,将植物每天不同的情况生长进行记录,在充实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自己进行创作。之后教师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在班级内进行传阅、朗诵,为小学生树立语言表达信心、激发语文写作潜能。
重视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小学生后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落实多样化教学方法,给予小学生发展、表现的空间和环境,在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信心的同时,使小学生自身素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20(19).
[2]王爱莲.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蒋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扬州大学,2012.
[4]张娇.巧用绘本,趣味说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