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2020-12-28王爱蓉
王爱蓉
摘 要:由于时代的发展,教师事业必须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各位语文教育者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1-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26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并没有进行有效改革,并且,还有大量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到什么就传授给学生什么,就算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也极为单调,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實际作用。此外,在制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教师不能良好明确阅读教学的意义,不能有效确定教学任务。因此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学以致用,使之学会灵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学会简单的词语、文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后续学习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教师教育的内容极为单一,使得学生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落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往往受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只有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良好发展。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践
(一)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积累阅读教学经验
新课程改革明确表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开展阅读实践。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内容的了解和感受,进行积极思考。教学应该深切融入情感语言的阅读,这是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桂林山水》《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些文章,都是通过反复阅读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新课标中指出,各年级都应该高度重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调整,为学生的阅读情感创造广袤的世界。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应的情绪发展场所,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会,指导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树立阅读教学的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同时也是母语教学,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教材,在各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的规则,丰富自身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为贯彻阅读教学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拓展阅读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为基础,而不应局限于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树立自身阅读教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强化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教材的限制,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已知的内容,设立合理的、发散性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新颖的理解和独特的语言感受,让学生最大化地了解语言的魅力。
(三)在语文课堂中发展创新思维,强化朗读的催化作用
朗读是一种情感活动,其特征是对语言的全面理解和表达。不同的人对同一文章中的语文元素具有不同的看法,就算是相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使其在真实环境中感受教材中的内容,揣摩文章的情绪表达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阅读带给自身的愉快感受,能够形成自身的思想情感。多角度阅读的情感体验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并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巧妙的指引,使得语文课堂能够具有灵活性和生动性,不断调动学生阅读思维,促进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以此来扩大朗读在阅读活动中的催化效果。这样,朗读教学不但能够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并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和思维。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教学效率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科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同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并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此外,教师还应该制定与教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以此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况。总之,确定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二)教学内容的革新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有效确定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教学方法的正常应用,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想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进行革新,教师应该在开展教学以前详细了解教学内容,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革新。并且,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此外,教师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结合时代的发展选择教学内容,防止落后的教学内容出现在课堂上,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非片面地关注学生阅读知识的丰富。
(三)教学方式的革新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作用。
如教师在讲解《去年的树》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对大树和小鸟之间的友谊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學,并在教学中有效融合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的划分让学生进行学习,并利用小组形式汇报预习状况,可要求学生拿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索,教师检查指导,由学生报告后再展示。此外,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其他学生的展示欲望。只有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示范环节,学生才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有效展示课堂上的主体性。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革新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种,即课堂教学评价与阅读综合素质的评价。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评价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充满阅读的渴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各种评价方式。在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关注形式的多元化,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以此来激励学生。而不应该使用“好”“非常好”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或对学生的展示给予直接否定,规避重复评价的出现。
如教师在开展《梦想的力量》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学生展示环节,学生对“瑞恩的梦想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如“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样评价的主要原因是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要认真阅读课文,这样才能找到答案。教师可以将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在学生回答“为什么梦想的力量如此强大?”这一问题以后,教师可以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询问其他同学“某某回答得好不好”,其他学生利用鼓掌的方式对其回答进行评价。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不但能够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还能培养小学生聆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对目前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逄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1).
[2]颜娟娟.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