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语”融合 润泽心灵

2020-12-28黄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辅导习作心理健康

黄焱

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挖掘语文课堂中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主动捕捉,合理渗透,有效融合,让他们从语文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增强自信、磨练意志、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均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语文教学,可以把单纯地传授知识变成真正的“育人”。把心理辅导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一、情節研讨,学生在分享中认识自我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宽容待人,有的充满自信,有的面对挫折百折不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些故事类的文本内容如同心理辅导中的典型案例。只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稍做思考,有意识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互动交流,就相当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心理辅导,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如自信、宽容、乐观等。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掌声》描述了一位瘸腿的小姑娘英子在同学和老师的掌声中勇敢上台表演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揣摩小作者的心理活动,渗透了“如何对待弱者”的同伴交往技巧,学会鼓励别人,欣赏别人,赞美别人。班里有位学生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在这节语文课上,我让其他学生对她进行“优点轰炸”,她不好意思的笑容里看到喜悦,趁机对送出赞美的同学也重重表扬,形成良性循环,后来她慢慢变得自信而开朗。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因素,随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这种感同身受的心理揣摩与发自内心的真诚告白,许多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换位思考,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交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内容中的主要人物是生活事件中的原型再现,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抓住典型人物让学生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去说话,去感受,会使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共鸣。

学生中普遍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遇到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是学会交往的重要方法。第五册《陶罐和铁罐》讲述了陶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起铁罐而处处嘲笑它,本人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自己站在铁罐的立场上体会那种受人歧视的难受心理,并借机进行自我认识辅导,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结合实际,由课堂到课外,学生在反思自己行为时,也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课文学习和演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三、角色扮演,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品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经过改编就是很优秀的校园心理剧剧本,校园心理剧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达到自助的效果。笔者在上四年级《比金钱更重要的》这篇课文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打电话的对话,引导学生体验当事双方的语气、态度、语言等。先让学生分组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在讨论分享过程中,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通过这样活动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要学会接纳与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设计成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使表演者和观看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真实而深刻的体验,明白“情绪管理的”重要和方法。学生了解了人类各种情绪的特点及如何合理释放情绪,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情绪辅导活动。又如上课文《慈母情深》、《父爱如山》时,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通过表演和观看,体验父母深深的爱,相机插入“感恩”主题活动,培养了许多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心理游戏,学生在习作中修整关系

在小学生习作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造成学生怕作文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缺乏题材,没有真情实感。而大量的心理游戏都是很好的题材,心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心理游戏活动是在游戏中通过班集体内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思考、去感受。

心理游戏是很有效的心理辅导形式,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很有帮助,而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笔者把心理游戏运用到作文课上,把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有一次,我在六年级做了一个体验亲情的心理游戏《我的人生五样》,在自己五个最重要的亲人中一次次的选择失去,学生在游戏中深深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有大部分学生甚至失声痛哭,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每一次的舍弃,学生都有深深的感受,通过交流,再让学生写下这次游戏的体验,学生由感而发,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在体验失去的过程中,感悟到亲情的重要,学会珍惜当下的亲情。通过心理游戏进行习作训练,增加了习作热情,利用习作课做了一次心理辅导,产生“双赢”的效果。

利用语文教学因素,把小学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使语文课堂内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很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从语文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增强自信、磨练意志、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均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语文课,可以把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变成真正的“育人”,把心理辅导的理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习”,更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猜你喜欢

辅导习作心理健康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习作展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