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2020-12-28郑雪娇
郑雪娇
摘要: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改革依然存在包括行政审批部门构架不清、行政审批监管不力与人才储备缺失等不足,为了真正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持续推进且不断优化。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政府职能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明确了放管服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政府职能转变方向,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指导。市场经济背景下,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紧迫需求。放管服背景下,需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加强监管能力,确定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水平。
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改革的意义
1.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政府行政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经济常态下,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市场经济环境面临更多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如果只采用短期经济刺激方案,可能引发新的问题[1]。
在放管服背景下看行政审批改革,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新经济形势下的主要措施。新经济常态下,政府不能单纯地承担监管和控制的职责,通过行政审批改革,明确政府职能,解除经济发展束缚,实现社会降压,激活民间力量发展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当前一些行政审批制度还残留有计划经济的相关内容,导致审批繁琐。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重返发挥政府引导职责,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补充制度短板的必然要求
规范和约束行政区权力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明确法治政府的内容,规范行政审批,做到有规可依。当下我国社会正面临转型,要认识到相应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建设仍存在不足。
放管服背景下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健全当前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可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各级政府明确审批权限、审批数量以及审批内容,按照规范开展审批,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约束与规范行政权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应加速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投资自由度、住房保障、社会救助方面的自由度,引导相关投资集中于社会民生行业,弥补制度短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窗口
服务型政府是各级政府发展的主要方向,2014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简化放权,2017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动放管服的持续改革。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窗口,对于政府明确相关职能具有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地方公共事务产生显著影响。在放管服背景下,要求政府适当放权,管理公共事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规范,建设服务型的政府,能有效降低腐败行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改革的难点
1.行政审批部门协同构架不畅
行政审批部门构架不顺畅,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各级政府行政审批未形成合力,导致行政资源被浪费,是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不同的部门和各级部门之间,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审批、交叉审批等现象,延长了审批时间,降低了审批效率和政府服务性功能。首先,从行政审批实践看,当前依然存在推诿责任、吃拿卡要、工作敷衍等情况,行政审批过程中拿官架子,办事敷衍,缺乏服务精神。造成行政审批部门职能错位,协同构架不通畅的主要原因在于权责划分不明确,标准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而且,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于放管服的认识不足,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最终既损害了企业和群众的利益,也有损政府形象。
2.行政审批监管不力
行政审批监管是对行政审批行为以及相关人员的事后监管,通过监管能够及时了解行政审批事项的进展,以及行政审批人员的工作态度。但是,从当前的行政审批实践看,依然存在着监管不力、监管缺位、一个部门管到底等情况,监管强度远远不足。行政审批监管的缺位,导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无法深入进行,改革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饋,最终造成改革浮于表面。
引发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对监管的角色定位认识不足,而且,监管事务繁琐,监管部门无法尽到监管责任,引发重审批轻监管的情况。行政审批监管不力,无法有效约束行政审批人员的权力,导致出现管理真空和行政审批管理失序等情况[2]。
3.人才储备与辅助手段不足
放管服背景下的行政审批改革需要综合人才参与,通过优化人才组织以及选聘优秀人才,促进行政审批改革事倍功半。但是,从当前的行政审批改革看,工作人员不熟悉新业务,采用老方法老思维做事,服务性观点缺失。而且,从当前的人才储备看,行政审批编制规模有限,人才资源分配不合理,重点岗位配置不足,而资料传递、收费等岗位却人力资源重叠,影响了改革效率。
关于行政审批的信息化手段不足,不同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且网上操作的事务繁琐,智能化程度不高,影响了行政审批工作效率,还需进一步改进。
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改革途径
1.把握放管服改革实质,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放管服的基础在于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务,为审批权力受审,激发市场与社会发展活力。放管服的手段是放管结合,以纳税人自觉遵从为目标,持续加强后续管理,加强标准化严格管理;放管服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政府,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强化税收管理,从而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好地服务。
在认清放管服改革实质的情况下,明确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开展行政审批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算发展,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更高,因此需要鼓励群众参与审批制度建设,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服务的功能,转变政府职能,集中处理关键问题,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行政审批改革需要高素质人才做基础,为深化改革,需要定期在政府机关开展培训,让行政审批工作人员了解放管服的内涵、行政审批改革的方向,强化责任意识,用专业的态度服务企业和群众,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塑造高效清廉的形象。
2.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审批工作流程
由政府部门常设审批制度改革小组,并且由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改革的持续进行。以审批制度改革小组为核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合作,加强沟通,协同安排审批事务,从而形成合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定职责范围内,需要坚持审批工作标准化,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展工作。通过规范审批流程和组织资源,构建高效合作的审批机制,化繁为简,解决行政审批环节繁杂等问题,提升行政审批工作效率。
3.强化行政审批监督,完善配套措施
纳入多元化主体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监督,政府机关应该构建行政审批评价机制,对行政审批开展有效监督,防止乱用审批权的情况出现。同时将媒体、企业、群众等纳入行政审批的监督机制中,发挥相关的评判作用,及时了解行政审判工作得失,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构建审批一体化的审批行政系统,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模式,提升行政审批工作效率,节约审批时间。
结束语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深化改革,需要放管结合,调整结构,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支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亚苍. 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评析及完善——以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第10号公告为分析模板[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00(008):22-25.
[2] 张定安.全面推进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14,000(008):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