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奖学金的育人导向与完善措施

2020-12-28王俐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奖学金人才培养

王俐

摘 要:奖学金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奖学金体系需要根据国家与学校的育人方针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奖学金设立、评定、宣传等环节,充分发挥其育人导向功能、内在激励功能、外在示范功能与价值传承功能。

关键词:奖学金;育人功能;人才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高校育人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与国家育人理念相匹配的,是高校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化。奖学金作为对高校学生实施的激励措施,一直以来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时代,高校奖学金体系不仅需要根据国家与学校的育人方针进行不断调整,而且也需要根据青年学生的新特点不断更新,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科研、创新、实践等个性化发展层面凸显育人导向。

高校奖学金体系育人功能的挖掘

1.育人导向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2]对于高校而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首要问题应始终贯穿于高校办学理念、育人宗旨、教育目标等多个方面,并从奖学金评价体系层面得以生动实践。学生在学期间,往往透过奖励的内涵与方向领会国家学校的育人宗旨,并对个体未来的努力方向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高校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虽然奖学金项目多种多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表现、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与个性化发展,而且要在评定要求中进一步强调坚定政治立场与爱国情怀,通过奖学金的设置与评选标准加以凸显,并辐射至整个奖学金评定过程,发挥奖学金强有力的思想引领作用。

2.內在激励功能

奖学金的基本机制,即根据学生的努力程度与成果情况,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发挥外部因素的激励作用,由此调动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升各项能力、不断追求卓越的动机。同时,奖学金具有荣誉和物质的双重属性,有效的、健康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发挥,需要高校给予学生正向引导。通过先评定荣誉后匹配奖学金等方式,将物质属性定位于荣誉评定后的资源匹配,帮助学生树立荣誉至上的良好风气,激发学生内在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3.外在示范功能

在高校学生的整体维度中,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毕竟有限,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功能,需要将获奖学生的鲜活范例通过答辩展示、奖励仪式、交流大会和日益丰富的媒体形式加以传播和推送,将国家与学校定义优秀学生榜样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弘扬,充分利用群体内部的朋辈效应,为广大学生指明学习发展的方向,实现奖学金的外在示范功能。

4.价值传承功能

发挥高校奖学金的育人功效,更需要将奖项本身视作一种身份认同的载体进行宣传,发挥奖学金薪火相传的重要功用。特别是一些“口碑流传”的奖项,已经超越了奖励这一基本维度,经过多年的评定积累,逐步沉淀为文化。以国家奖学金为例,集中体现了国家育人目标的导向性,将立德树人、为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理念代代相传,从而在时间的纵向维度上发挥持久的育人功能。

育人视角下高校奖学金体系完善方向

当前,高校奖学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但是还存在着育人导向功能不够显著,内在激励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宣传力度和榜样示范作用不足,价值传承功能存在偏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育人视角出发,对高校奖学金体系进行重新审视与完善。高校奖学金的育人功能需要落实于整个实施过程,并伴随着奖学金体系的完善和新时代学生的特点不断深化。

1.统筹奖学金设立,凸显育人导向

高校奖学金自筹款与设立之始,就体现了国家与学校的育人导向。从设立主体看,在高校奖学金体系来源中,国家、学校、社会三大奖学金设置主体已经基本形成,并在育人层面发挥各具特色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高校已有奖学金体系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与更新。国家设立的国家奖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需要进一步体现鲜明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奖学金评定选拔中国未来优秀青年的榜样,集结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出资设立的奖学金是学校特色育人理念的体现,如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的是最优秀学生的代表,是学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集中落实。由社会捐资单位、捐助人在高校设立的外设奖学金更多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奖励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筹款部门研究外设奖学金设立条件与背后的价值导向,引导外设奖学金奖励的内容和方向,达到国家、高校奖学金育人理念与捐资方个性化奖励要求的统一。

2.完善素质评价模式,丰富素质测评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是高校奖学金荣誉体系评定的重要依据。目前,众多高校建立了综合素质测评机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业学术表现、社工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维度进行审核与测评,在督促学生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的同时,为评奖评优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关于综合素质测评成绩,部分高校选择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加权换算成分数,直接以百分制的形式输出,并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依据。也有高校选择将综合素质加权打分后划分成若干等级,以(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方式呈现。此外,2016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3] “第二课堂成绩单”与学业成绩单形成对照,专用于记录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竞赛比赛、志愿公益、文艺表现等经历,反映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综合实践的成果,也作为一些高校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不同素质测评标准各具特色并相互补充,并伴随着时代和学生特点的变化,素质测评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好地实现高校奖学金的育人目标。

3.丰富奖学金种类,鼓励百花齐放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综合奖学金与单项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奖励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均衡发展的学生。单项奖学金奖励在某方面有显著特长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在奖学金种类设置上,高校在保持综合奖学金一定比例的基础上,需要对单项奖学金种类进行不断丰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时,打破少数优秀学生占据多数奖项的“马太效应”,将奖学金激励与教育的主体覆盖到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另一方面,在奖学金额度设置上,目前多数高校将高额奖学金集中于综合奖学金,而单项奖学金额度相对偏少、地位较低。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议在单项奖学金中适当设置金额上与综合奖学金相提并论的“大奖”,鼓励在艺术、科创、公益等不同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除此之外,可为个性化奖学金融入个性化的资源匹配,更加切实地激励并促进学生发展成才。

立德树人被视为教育之根本。高校要强化奖学金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导向,落实细化可操作的德育评定考量方法,不断加大德育奖学金和公益志愿奖学金设立的比例和额度,重申道德风尚的重要性。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情怀为高校奖学金评定体系提供了新的育人导向。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校园生活、勤工助学、公益实践中,并在奖学金评定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育人理念。

4.规范奖学金评定,发挥多主体的积极性

奖学金评定是一个学生、院系、评委、学校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国家与学校育人理念的集中彰显,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与成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作为奖学金申请的主体和育人理念的最终实现对象,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参与了知晓信息、提交申请、参加答辩与评选的三个主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诚信教育是首要的。学校要教育学生客观、公正、诚信填写申报材料,拒绝对事实的夸大与编造,从而在评选过程中塑造严谨求实的作风。此外,高校要引导学生了解奖项背后精神层面的内涵,认识到荣誉评定背后的成长激励,看淡眼前的物质利益,从而更好地消除评定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奖学金正向激励作用。评委作为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参与评定过程、给予评定结果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申请材料背后的“魂”,关注学生潜移性的精神和优秀品格,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而非仅停留在目前取得的成果。高校作为学生奖学金申请的审核与评定者,需要执行统一的、公平合理的评定标准,规范奖学金评定流程,维护奖学金公信力,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5.加强宣传与引导,发挥榜样力量

强化奖学金的育人作用,需要在宣传层面进一步完善,通过多渠道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面向全院系或全校的答辩会不仅彰显了奖学金评定的公开性和公平性,更是榜样示范作用的集中体现。这样的宣传,促进了奖学金背后“优秀”的定义广泛传播,指明了全体学生的前进方向,是将奖学金评定标准落实到身边具体人的具体表现,达到了将奖学金精神外化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奖学金评定后,有必要通过颁奖大会、交流会、主题团日等面对面形式,将获奖学生的事迹与精神充分传播。同时,利用年轻人喜欢的媒体形式,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媒体平台,通过公示、表彰、深入交流,发挥一批最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与示范功能,对全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激发青年学子不断追求卓越,取得更大的进步。

对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奖学金项目,学校要重点宣传,使学生们对奖学金背后的精神与品质有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并潜移默化地将其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在精神层面完成奖学金的价值延续与理念传承。例如: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已发展成为爱国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评定过程中, “一二·九”运动的革命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捐资人张宗植先生爱国爱校、提携后辈的精神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这样充分发挥了奖学金薪火相传的重要功用。

新时代学生特点和学生工作发展趋势,对高校奖学金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在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奖学金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学生管理事务建设和学生自身发展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奖学金设立、评定、宣传等系列环节,充分发挥其育人导向功能、内在激励功能、外在示范功能与价值传承功能,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维度,也是落实国家总体教育方针、全方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 [Z].2017-12-04.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聯发〔2016〕18号) [Z].2016-11-14.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奖学金人才培养
获取额外生活费 不妨尝试奖学金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