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为人民服务的疫情防控、社会治理与终身教育体系

2020-12-28张亚斌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终身教育社会治理

张亚斌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体国民的生命、生存、生活和生产以及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生存和发展挑战。同时,也对国家,尤其是首都的社会治理创新和终身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个重大突发事件,它促进了我国应急反应机制的完善与公共安全教育的深化;二是后疫病防控时代的经济秩序恢复,促进了我国的产业梯次发展与防灾减灾教育变革;三是居家隔离困境促进了社会秩序运行创新与智慧服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疫病防控;社会治理;终身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还将人类置于一种具有高度风险的、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危险之中,从而给全球治理,尤其是给各个国家的发展安全和社会治理出了一道不曾遇到的国际难题,使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各个国家不得不同甘苦,共进退。作为国际抗疫病的一道防线,我国政府紧急响应,动员全国人民和所有社会资源抗疫,经过艰苦努力,经受住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灾害考验。然而,这场危机还远没结束,它有可能成为伴随人类社会生活的永久命题,对我国乃至全球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考察这场疫病产生的根源,检视我国各级政府抗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教训和经验,观察其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对于我国政府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前瞻性开展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基于此,本文根据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探究进行社会治理创新和终身教育变革,补齐对抗疫病的制度、组织、能力和行动短板。

建设能化解突发重大疫情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机制与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一是建立能应对疫情发展的快速响应机制。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一线医护人员防护救助装备极度匮乏,造成部分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因公殉职。这与沿海各省采取“最广泛的防疫动员、最严密的疫情排查、最严格的责任落实、最有力的隔离阻断、最及时的医疗救治、最准确的信息报送”的“六严”措施抗疫行动,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疫病防控政策是属地管理,以地方为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起指导、辅助功能。同时,由于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是调查研究机构,没发布预警和防控决策行政权力,导致疫病防控作用丧失。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1]。据此,我国应尽快调动专业人员,建立动态化、精细化、快捷化的国家应急反应和服务保障信息中枢平台,全面协调各级政府、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公益机构、基金会和医院各科室、社区、病患居民之间的物资供应关系。因此,我国应赋予疫病防控中心以行政权力,全面主导防控行动。就像《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报告》 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领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包括消除阻碍及时开展早期预警和快速应对;短时间内大幅扩容隔离和救治能力;优化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等[2]。

二是要建立能随疫病防控形势变化的动态防控决策机制。前疫病防控时期,由于疫情传播速度快,被传染人数量多,同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许多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案例。直到新冠肺炎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和卫生检疫传染病,开始“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源,预防扩散源”,疫区防输出,其他地区防输入,疫情的传播才得到有效控制。中疫病防控时期,自启动国家应急反应机制始,疫区统一指挥,分类指导,科学循证,精准施策,疫区开始“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其他地方采取以风险为导向的地域差异化防控策略,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管理;而各省对口支援灾区,全面开展医疗救治行动;各地出台“医保支付、异地结算、财政兜底”的医保政策,协调防控联动机制,遏制疫情反弹;国家支持各国疫病防治,开展疫苗药品合作研发,传播疫病防控经验。后疫病防控时期,围绕国内、国外两个主战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格入境防控、信息共享、落地管控、责任落实,强化风险评估和口岸检疫,落实来华人员体温检测和居家隔离,切断传播渠道,直到两个战线疫病消失或失去传播能力,由中央政府宣布结束全国范围内疫病防控紧急状态。

三是要建立与疫病防控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疫病防控法律政策、预案预报、领导决策、组织动员、救援治疗、保障供应、科学研究、监督问责等配套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其关键是按照预案及时发布疫情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强度由一级至四级依次减弱,它的启动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因为领导干部才是整个疫病防控的决策、组织和实施者。所以,抓好领导力教育,有助于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决策、早组织、早行动”,将疫病扼杀在大规模蔓延之前。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疫病防控,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四心”:必须增强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必胜之心。这四个“心”,归根到底就是不忘初心。

疫病发展千条线,最终落实到防控工作一根针。防控的主体是人,是疫病防控的各个部门,是无数医务人员、领导管理人员和救援服务队伍。要让防控工作不耽误,除了刚性的制度规定,还有人的工作意识和素质。北京开放大学可以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对首都医务人员、领导管理干部和救援服务人员进行疫病防控应急反应教育,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疫病防控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工作培训当中,也可主动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疫病防控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通过推动提高各级领导的疫病防控站位和全体干部的疫病防控责任,促进完善疫病防控应急体系和社会救援体系,尤其是组织管理指挥系统。鼓励各级领导定好疫病防控预案;经常性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建构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搭建综合协调的相互支持系统;建设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建好反应迅速、行动高效、能够体现疫病防控综合救援水准的应急队伍等。

建设能服务社会经济秩序恢复的产业梯次发展布局与防灾减灾教育体系

经全国人民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如何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社会经济运行新秩序,做到两面作战两不误,成为各级政府应当考虑和抓紧实施的迫切任务。尤其是要充分考虑新冠病毒神出鬼没、反复出现、全球流行的特点,认识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的高度复杂性、组织困难性和实施艰巨性,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在继续加强疫病防控同时,针对复工地区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而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加大的可能,严格落实管理、生产、劳务、监察、运输等单位责任,科学、有序、扎实、细致推动复工复产,实现疫病防控第一战场和经济恢复第二战场双赢。这就要求按非常时期产业经济变化特点,推动产业梯次布局发展。其方法有三:

一是分區恢复产业发展。依据国家部署,各地被分为疫病防控的高、中、低风险地区,生产恢复要按分区分级原则,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低风险地区,分区分级,落实疫病防控期间的生产任务,全行全员进入生产作业状态,组织开工的当地政府,要和务工人员来源地政府协调行动,通过异地集中、“点对点”交通运输等方式,统一安排防疫和食宿生活的方式,让员工安全离家、出行、返岗,做好吃、住、行、生产的一条龙配套防疫服务。在高风险地区,集中精力落实疫病防治防控任务,在疫病可防可治可控前提下,只恢复疫病防控急需的产业领域的生产,诸如防护服、口罩、消毒液、酒精、药品以及有关医疗设备等。在中风险地区,有条件地恢复国计民生相关的产业。分区分级恢复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降低地区疫病防控风险等级,确保人员健康安全,然后才是安全生产。由于疫病防控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各地政府要按风险评估,对相关企业的生产组织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转变工作方式。

二是分层恢复产业发展。要按全球统一大市场的生产恢复思路,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首先,根据全球疫病蔓延的趋势,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尤其是提高口罩、防护服、检测盒、消毒水、酒精、呼吸机、药品以及相关装备物资等的生产和供应,保证有关救灾产业,诸如卫生、医疗、交通、能源、仓储、运输、物流、金融、投资等产业的正常运行。其次,保证与之有关的建筑、材料、物资等产业的复工,尤其要保障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蔬菜生产,以及酒店、餐饮等生活产品的生产及其服务业的开工。再次,确保与疫病防控相关的生物、制造、机械、电子、能源、化工、石油、电力、通讯等产业的生产运行,确保人们安稳度过居家隔离生活的文创产品、传播媒介、娱乐用品、实用艺术等产业的发展等,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的恢复生产。最后,是采矿、冶炼、钢铁、房地产、装修、租赁等产业的恢复。总之,要根据各个产业的经济禀赋、要素构成、资本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及其与疫病防控的关系疏密程度,有序开展生产恢复。

三是分段恢复产业发展。结合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生产恢复可分段进行:第一阶段,防疫压倒一切。发现疫情爆发,启动一级响应。生产恢复限定在疫病防控物资生产厂家,在确保员工未感染病毒的情况下,开工不停产。第二阶段,防疫和生产并重。防控形势好转,企业经济损失加剧,生产合同违约风险加大,还须支付银行贷款利息,住房设施租金,员工工资支出,企业市场链、资金链、供应链、生产链、产品链、销售链、服务链等面临断裂风险。在此形势下,须采用积极财政政策、低息或无息的贷款政策,支持有困难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做好防疫与复工工作。第三阶段:生产全面提速,恢复经济增长。在疫病完全控制情况下,恢复各行各业生产,大幅度减轻全球产业供应链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实现全球产供销无缝联接,内销与外贸同时拓展。

生产恢复形成的产业梯次发展,有助于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实现稳经济、稳就业、稳生活、稳金融、稳贸易、稳市场、稳发展、稳人心、稳预期、稳信心,有助于根据疫情形势,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变中向好、持续向好、长期向好”,释放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服务。同时,也为全国人民树立“疫病防护、生命救护、健康维护、生产保护、生活守护”的自我爱护意识,增强避灾自救能力,上了一次生动的防灾减灾教育课。据此,北京开放大学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使广大居民了解疫病灾害发生原理、变化特征和预防方法,全面掌握疫病防控知识,定期进行防灾救灾减灾演练,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建好保障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社会防线。

建设能服务居民居家隔离需要的社会秩序运行机制与智慧服务教育体系

由疫病防控引起的居家隔离,造成了每个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和社会关系疏离。然而,人毕竟是社会人、职业人和工作人,和社会的各个构成单元,如单位、机构、学校、公司、商店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即使在时空分离情况下,人们也不得不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行远程交往、办公、教学、商贸、医疗等社会职业活动。由是,一种新的远距离社会交往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宣告诞生,一种与传统现实社会秩序完全不同的虚拟社会秩序正式生成,它和现实社会秩序,既平行,又相交,还相融,也统一,极大拓展了人类原有的社会活动空间,使得人类在两种社会时空中进行跨界穿越。显然,正是在这种独特的历史语境中,一种全新的能够跨越虚实两种时空的远距离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形成。而这,无疑是人类社会生活范式的重大历史变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疫病防控助推远程办公成为现实。为了满足人们的居家办公、商贸等职业活动需求,采用多媒体远程公务处理机制,进行非接触性指令下达、信息发布、思想表达和业务操作,已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新常态。由此,远程公文处理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等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这些技术具有穿透内网进行远距离控制的安全性,因而是疫病防控期间,各个行业采用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作安排,它能让员工享有居家灵活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结果让每天到单位或工作地点的通勤上班模式,逐渐被远距离的通讯事务处理模式所取代,从而确立了远程办公这种非接触性事务活动模式的地位,描述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范式图景,一个非接触性的城市社会秩序发展前景。特别是远程办公开拓了各个单位、机构、公司业务的国际化范围,使得在不同时区的人们能够在24小时处理业务,进而使离岸外包业务成为可能。而且,由于它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工作成本负担,降低了社会通勤成本,减少了交通拥堵带来的特大型城市的综合城市病,因而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社会服务水平和效率。当然,这也为我国探索适应未来社会的智慧办公文化,打造智慧办公室、虚拟办公室,创建智慧办公管理模式,实现各个行业的远程化、分散化、家庭化办公,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二是疫病防控促进远程教育广泛应用。为了解决封校期间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我国政府宣布,学校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进入远程教育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由此,传统意义上在教室授业解惑的普通学校教师,集体角色转向成为虚拟课堂中的教学主持人,居家给学生提供远距离课堂教学服务,使得原来只有开放大学才广泛使用的远距离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远程教学系统、技术、对象、模式、方法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具有相互结合的复杂性,也给教师的远程教学角色和学习者的学习角色扮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扰。由于网络远程教育直播教学,受信号传输不稳定、信道狭窄、网路堵塞、流量高耗、传播速率、上网人数和信号质量等限制,视频教学信号经常出现传输迟滞、中断等现象,而且网络直播课堂教学容易造成教师教学的对象缺失、组织缺失、情感缺失、语言缺失、知识缺失和文化缺失以及教师和学习者的教学关系疏离,形成教与学审美疲劳,结果使远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再加上远程学习和网络作业操作复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委实是一种不小的学习能力考验,往往忙坏了学生,累坏了家长,急坏了教师,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所以,在疫病防治过渡期,各个学校可以积极推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变革现有的现场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模式,为各个年级的学习者开发、提供知识简练、内容丰富、画面活泼、形象生动、播音美妙的微视频教学节目,让学生在家长监督下,进行异步学习,可能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大学而言,按照教学计划,为学习者提供标准化课堂教学视频,则可满足学习者的远距离学习需求。与此同时,作为首都,也应抓住此次机遇,鼓励各个学校创建远程智慧课堂,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学校、智慧教学模式,为未来创建学生不到校的居家远程上学模式,进行技术与实践探索,并积累宝贵的实践案例经验。

三是疫病防控,将极大促进远程智慧医疗的创新发展。此次大疫,那么多一线医护人员染病,为了从新冠病毒的魔爪下抢救回更多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如果在这个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国的智慧医疗技术足够成熟,能创建出可远程医疗救治的智慧型医院、病房和急救室,我国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通过远距离医疗救援和死神抢时间,进行高效率的远距离疾病诊断、治疗,甚至做手术,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疫病医疗的效率。特别是对于首都而言,目前正在创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备独特的优越条件,有很多的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机构以及智能化水平很高的现代化制造企业,有中关村产业园这样的高精尖产业孵化器,有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基地和世界级的研发机构与团队,这为其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支撑。因此,这一切也都为首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城市,尤其是智慧医疗城市,提供了难得的探索和发展机会。

大疫当前,首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初现端倪,如何利用广大居民居家隔离的机会,建构更为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智慧物流体系,提高整个城市各个行业的智慧服务水平,为每个家庭提供隔离期间所必需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首都正在大力发展智慧型城市,这为其通过高精尖技术攻关,建构智慧物流体系,发展智慧物流、智慧经济,推动智慧创业、就业和社会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首都发展智慧机器人产业应用研究,进行智慧生产模式探索,大力推广智慧云制造,发展智慧制造产业,探索智慧工厂建设经验,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智慧首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首都,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探索智慧服务型城市建设模式,超前布局智慧服务教育事业,充分利用北京开放大学的远程智慧教学优势,着手为首都培养更多的智慧服务人才,争取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新冠肺炎疫病防控,引发人类社会之百年大变局。因此,及时跟进疫病防控后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和终身教育变革的历史进程,建立真正能为人民服务的疫病防控、社会治理和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让人民满意的疫病防控、社会治理和终身教育事业,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疫病防控、社会治理和终身教育格局,已成为人们应当关注的重要社会发展主题。特别是首都正走在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可持續发展道路上。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四个中心”的核心就是人的核心,将疫病防控改革、社会治理创新与全民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为人民服务,建人民满意医疗、人民满意政府、人民满意的开放大学有机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建构出面向未来的,而且服务更富人本化、人性化和人文化的疫病防治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远程教育体系,从而为全面推进我国,尤其是首都的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服务型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社会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EB/OL].(2020-02-29)[2020-10-1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2/29/c_1125641632.htm.

[2]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发布(全文)[EB/OL].(2020-02-29)[2020-10-10].http://guoqing.china.com.cn/2020-02/29/content_75758937.htm.

(作者单位:北京开放大学首都终身教育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终身教育社会治理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