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理论视角下5G在新闻业运用的动力与制约

2020-12-28刘青松

今传媒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闻业场域

刘青松

摘 要:5G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重构新闻业的格局,但其发展也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出发,从宏观角度分析5G时代下政治、经济场域对新闻场域的影响。尽管5G技术在新闻业的运用会受到部分因素的制约,但总体来说,5G技术推动新闻业的发展依旧是大势所趋,新闻人更需注意的是,站在意识形态和人文情怀的角度来看待5G技术带来的影响與变革。

关键词:5G;新闻业;场域理论;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2-0032-03

2019年6月,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5G时代正式拉开帷幕。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给传媒业带来巨大的影响,5G以其高速率、高容量、低延时等特点,将会对新闻的内容生产、编辑、呈现、分发带来重大变革。由于新闻传播与政治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传媒业内发生的变革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本文将从场域理论出发,探讨新闻场域中5G技术的运用将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与推动。

一、 场域与新闻场域

场域(Field)最初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物体周围传递重力或电磁力的空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以下简称“布尔迪厄”)将其运用到社会科学,提出了场域理论。他认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他把政治、经济、艺术、科学看作不同的场域,场域是一个有着冲突与竞争的空间,场域与场域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

布尔迪厄在其著作《关于电视》中提出新闻场域的概念。在他看来,新闻场域是一个高度“他治”而低度“自治”的场域,它高度受到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的影响和挤压。新闻场域的内部,比如记者和媒体机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会产生博弈和冲突。

二、 5G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

5G(5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它相较于4G而言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以及更低的能耗,5G的运用在内容生产、信息呈现和内容分发等方面给新闻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一) 内容生产:从人到物

5G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满足了新闻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实时直播将成为新的趋势。同时网络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呈现形式,5G的高速率和高容量可以满足4K或8K超高清视频的传输,解决了以往视频卡顿、画面模糊等问题,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5G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万物互联,物联网时代不仅是人作为内容生产者,物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无人机、传感器、智能汽车等物体借助5G技术将变得更加智能,它们可以提供人类无法察觉、无法观测甚至无法意识到的信息,为人们的信息获取创造新的方式。

(二) 呈现形式:从实体到虚拟

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推动新闻业进入智能媒体时代,写作机器人、AI主播、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5G网络高速率的优势在灾难、体育、财经、天气等领域的报道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智能写作机器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受众,一气呵成,减少时间消耗,并且在语言组织上不断缩小与人工写稿的差异。

5G网络的低延时会进一步完善AI主播神态语气的变化,使得虚拟主播的表情更加自然流畅,虚拟主播将更多地运用于新闻报道。VR技术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新闻的呈现不再受到场景的制约,但其不足之处就在于长时间使用会给人带来眩晕感,5G技术以其高容量和低延时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

(三) 内容分发:从“千人千面”到“一人千面”

在4G时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预言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我的日报(The Daily Me)”得以实现,算法系统会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对其进行精准化内容推送,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5G时代的到来,内容发布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算法技术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用户所处的信息茧房在庞大的优质信息面前有望被突破,使得用户被其他领域的内容吸引,产生新的兴趣点。用户在5G时代将拥有更多机会去选择不同类型的信息,“千人千面”的模式将逐渐向“一人千面”的模式转变。

三、5G在新闻场域引起的博弈与变革

5G出现在新闻场域中,引起了场域间关于权利和利益的博弈,其中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对新闻场域的影响最大。不仅如此,新闻场域内部也具有一定的冲突和竞争。

(一) 政治场域的影响

1.政治传播推动5G的运用

2020年杭州、温州等地的“两会”均采用了“5G+VR”的技术,观众可以通过VR直播身临其境地关注最新的“两会”动态,5G网络的低延时和高速率保证了VR直播的顺畅度,给观众提供良好的收看效果。5G技术也能更好地助力对外传播,通过高清视频和沉浸式体验,隐却阻隔在人与人之间的屏幕终端,将政治话语再造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更好地被国外民众了解和收听,巩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形象,并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2.科技霸权对我国5G发展的制约

5G之前,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对传播技术的掌握和控制,对其它国家实施科技霸权,使自己的文化成为全球主导性文化,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霸权和意识形态霸权。5G时代来临后,中国对5G技术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这使得一些国家认为自己的科技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因此鼓动其它西方国家对中国5G研发企业实施不平等、不正当的制约,阻碍了我国5G技术在全球的发展。

3.5G带来的信息监管难度

互联网是一个多元化表达的空间,在5G时代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将会更容易、更便利地进行传播,在正确对待不同声音的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网络空间的监管,防止个别人借机煽风点火,破坏社会稳定。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新宠儿,5G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视频业务的发展,视频逐渐成为主要的信息呈现形式,相比文字和图片其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在视频的审核方面就更需要平台和政府部门加强审查力度,维护信息环境的干净清洁。

(二) 经济场域的影响

1.作为数字基建的5G推动经济发展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技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这意味着5G技术将在未来加速发展,深入影响到各行各业。5G网络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据预测,未来五年仅5G建设就可拉动电信运营商投资1.1万亿元,拉动垂直行业网络和设备投资0.47万亿元。医疗、汽车、传感器等行业借助5G网络开拓新的市场和盈利模式。在信息层面,5G网络更好地解决了以往行业沟通、贸易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称或延迟现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从而促进各行各业更好地进行互动合作。

2.5G促进“直播+电商”经济更加繁荣

随着5G的发展,直播“带货”的经济模式将借助技术的革新变得更加繁荣,同时也为新媒体平台带来新的商业机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发起了“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的大型公益活动,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快手号和官方微博同步直播,活动邀请朱广权、欧阳夏丹等主持人与李佳琦、王祖蓝等明星艺人进行“跨界”搭档,帮助受疫情滞销的湖北农副产品通过“直播+电商”的方式进行销售,“带货”总额超过1亿元,在快手平台的累计观看和点赞数均破亿。

一些县长、市长也纷纷走进直播间,为当地的特产进行直播“带货”,这不仅提高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量,还能进一步宣传当地的特色。在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时,5G网络的运用将助力当地的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直播+电商”的优势,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信息和服务,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高昂资费下产生新的数字鸿沟

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同时发布5G商用套餐的费用,价格从128元起,最高为599元。尽管初期会有一定的折扣,但与4G资费相比,5G套餐还是令普通用户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情况限制了5G网络的普及,从而在5G用户和4G用户之间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例如,媒体基于5G技术发布的4K高清视频或者虚拟现实场景体验,这些内容的主要接受对象为5G用户,而4G用户往往因为网络技术的限制而未能順利地进行信息接收。同时,一些用户在网络上反映,随着5G的不断发展,4G网络被挤压,网速变得比以前缓慢,用户体验欠佳,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的产生。

(三) 新闻场域内部的冲突

1.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人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用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达到目的。价值理性强调动机的纯正和手段的正确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在智能媒体时代,“5G+人工智能”成为媒体重要的内容生产来源,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会出现因为过度崇尚工具理性而忽视伦理道德的情况。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技术离不开人文情怀,在传媒的发展过程中还需加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2.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竞争

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从而获得一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5G技术的出现推动着视频和直播领域走向新的高峰,Vlog博主和网红主播将借助5G这个东风在内容呈现、粉丝互动上不断创新,并逐渐占领注意力的高地。尽管传统媒体拥有政策的扶持和高端的设备,但随着意见领袖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传统媒体只能凭借其在严肃新闻报道上的优势把守自己的那块注意力蛋糕,想要在视频领域成为主导性的力量,依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媒体人职业路径发生转变

5G的出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入地运用于新闻业,财经、体育等领域的报道已经逐步实现机器人写作,基于用户阅读喜好的算法推荐也逐步取代了传统把关人的位置。不少传统媒体的新闻人纷纷投入短视频、直播行业以及其它商业媒体平台,通过改变自身的职业路径,由从前被动地被技术挤压生存空间转变成主动地迎合技术,利用技术来获取商业利益和职业成就感。

四、 结 语

新闻媒体具有的双重属性关系着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新闻场域会受到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等多方面的影响。5G技术在新闻业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它将给新闻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面对技术带来的革新,传媒人需要及时转变运作思维、适应新的传媒环境,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人文情怀、伦理道德的坚守。如何做到与技术协同共生、维护新传播革命下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的稳定,是每个传媒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匡文波.5G:颠覆新闻内容生产形态的革命[J].新闻与写作,2019(9):63-66.

[2]喻国明.5G:一项深刻改变传播与社会的革命性技术[J].新闻战线,2019(15):48-49.

[3]胡翼青.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74-275.

[4]王海燕.自治与他治:中国新闻场域的三个空间[J].国际新闻界,2012,34(5):14-20.

[5]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2):53-59+75.

[6]王鼎.推进数字基建  培育经济新动能[N].中国电子报,2020-03-31(003).

[7]李畅,胡贵芝.5G时代“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全觉修辞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4):144-149.

[8]喻国明,方可人.技术迭代下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维度与未来趋势——2019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EB/OL].全球传媒学刊:1-11[2020-05-07].https://doi.org/10.16602/j.gmj.2020000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新闻业场域
德育场域视域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VR“挑战”新闻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场域理论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