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传播策略
2020-12-28梁依杰
梁依杰
摘要:古典诗词是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的总称。古典诗词不仅仅是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穿越数千年历史,在当代中国启迪蒙昧的孩童,陶冶人们的情操。然而,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阅读娱乐性较强的内容,古典诗词的传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及古典诗词的现代传播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诗词;现代社会;传播
1 引言
古典文学世界的一颗耀眼明珠——古典诗词,历经几千年的传颂,在今天仍保持着一定的生机与活力。深入研读古典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也能了解到古代生活及古代社会的特征。同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古典诗词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或批评时政的作用。
在古代,士人没有统编的教材,只能通过私塾和不多的官学,学习、研究古典文学,他们希望自己能在选贤荐能或科举取仕中胜出,多数人都抱有一种“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功利心态。古人学习古典诗词的途径是有限的,而古典诗词本身的意蕴也被功利心态掩盖。此外,多数封建统治者并不重视古典文学的传播,几乎不会在国家层面主动推进古典诗词的传播。彼时的古典诗词传播,主要以民间教育的自然传播为主[1]。
在民国时期,一些古典诗词被选入教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大量的古典诗词。自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古典诗词便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教材中。尤其是近些年,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接触到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在学习及考试的压力下,学生们必须大量阅读、记忆古典诗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播。同时,“熟读唐诗三百首”也是我国千万家庭中,少儿的重要启蒙教育,古典诗词的自然传播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写诗词的人越来越少,按古典诗词韵律写诗词的人则更少。如何做到“两句三年得”,避免急功近利,主动传播古典诗词,是每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甚至每一位国人都应当思考的重要問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及其传播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分析
2.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阔现代人的视野
古典诗词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典诗词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深入研读古典诗词,有助于我们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朗读琅琅上口的古典诗词,有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传播意蕴丰富的古典诗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2]。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一些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习俗知之甚少,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入研读古典诗词,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唯有多情一枝菊”,这些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睹物思人的忧伤与凄凉,而这正是现代年轻人所欠缺的文化素养[3]。
2.2使现代人心灵得到净化,回归宁静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升职压力,似乎随时会压垮一个个孤独而无助的个体。他们无法面对内心的冲突,似乎没有恰当的途径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只能不断地寻求感官刺激。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智慧,可以启迪现代国人,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4]。
3在现代社会里古典诗词的传播困境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而古典诗词需要以纸质为传播媒介。许多较为年轻的读者,不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古典文学,他们喜欢各种“水煮”“大话”系列的作品,对古典文学缺乏最起码的尊重,更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记忆古典诗词[5]。
4古典诗词的现代传播策略
4.1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作用
古典诗词通常是高雅文化的象征。平民百姓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乎不会接触到古典诗词。电视这一大众传媒是普及古典诗词的极佳工具,许多人都有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通过电视文化类节目,将古典诗词引进寻常百姓家,是传播古典诗词的极佳方式。
电视节目将现代文化传媒技术应用于古典诗词的传播与教化,将经典古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道德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崭新的古典诗词世界,在整个社会中掀起学习、背诵古典诗词的浪潮,出现在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才子才女,也激发了年轻人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中国诗词大会便是一个十分有代表性的节目,它不仅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播,也让很多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古典文学。节目的参与者非常广泛。节目的参赛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既有王立群、康震等文化精英,也有武亦姝等初出茅庐的高中生,一些参赛者原本是保安、外卖小哥、家庭妇女,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宛若一位位风华绝代的诗人。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令人十分惊叹、艳羡。这样的电视文化综艺节目,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一些平凡人的生动演绎,让高雅的古典诗词走进了人们的内心,让普罗大众也能惬意地感受古典诗词之美。此外,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和参与电视节目,广大群众有机会聆听专家和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古典诗词之美,因此,此类诗词类文化节目潜移默化地培养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6]。
如今的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十分关注现实生活,许多节目组在特殊节日、纪念日,播出了很多特别节目,古典诗词得以跨越千年,与观众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中华好诗词》在2014年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力邀著名歌手于文华深情演唱歌曲《清明》,使节目十分亲切感人,此后的“唱诗经”把三千多年前的古老诗篇融进了清新淡雅的现代曲调中,让观众受到深深的感染。过去,每年清明节,各大电视频道都会推出表现清新春意、寄托故人哀思的特别节目,但大部分节目只是表演歌舞或讲述故事,缺乏新意,也没有体现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特殊性。而《中华好诗词》节目组找到了诗词和清明的交集,深入挖掘诗词的文化内涵,传播效果极佳。2015年9月,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各大电视频道的抗战电视剧、纪念晚会等节目相似性较高,难免使观众觉得单调。《中华好诗词》在当期节目中加入了岑参、辛弃疾、岳飞的古代诗词,让电视观众从鲍国安、侯勇等电视演员朗诵的诗词中,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绵延不断的爱国情感。改编自古诗的歌曲《木兰诗》以及现代革命爱国歌曲《南泥湾》《我和我的祖国》等,也让传统诗歌与当代歌曲在舞台上交相辉映,体现了节目的文化气息和现实感,把珍爱和平、建设祖国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7]。
在推出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时,我们应当充分借助全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形成电视、网络、手机、书籍全面的传播网络,让节目的影响力更为强大。在播出节目前,可以展示海选的花絮,让人们对节目的播出更加期待,令沉浸在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快餐式节目中的观众耳目一新。此外,应当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本省的优秀诗歌文化,选择恰当的节目主题,向电视观众宣传了独特的地方文化,还使节目更具地方特色。同时,应在各大视频网站随时更新最新的节目内容,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发布和节目相关的资讯,鼓励观众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强化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内容及其含义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在节目播出后出版相关书籍,汇总比赛的题库,并附上详细的解答和分析。此外,还应在书中加入相关诗词的注释,以及选手与诗词的故事,实现现场感与学术性的统一[8]。
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让诗词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受到诗词的感染,真正学会欣赏诗词之美。在推出这类节目时,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传统诗教的重要特征。从孔子与弟子讨论《诗经》时的相互启发,到唐代举子学诗以求官;从盛世诗人感时伤世的比兴寄托,到乱世仁人志士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诗词始终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感悟,它们必须走向生活,走向最普通的百姓的生活,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2坚守祖国文化认同
坚守祖国文化认同,保持文化自信,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儿女,传承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华文化始终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乐府诗、唐诗、宋词,都蕴含着中华文化之美,中国诗词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才华横溢的诗人与词人,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坚守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是保持文化自信的根本。只有让每一个人认同祖国文化,才能让古典诗词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生生不息[9]。
4.3推动文化交流
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照搬西方文化模式,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很难提高。不应封闭保守,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就要求国民不但要了解《荷马史诗》,更要领会《唐诗三百首》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内涵,让世界认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绚烂多姿的中国诗词文化。可以通过创办孔子学院等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让琅琅上口的古典诗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交流。推动文化交流,是促进古典诗词传播,传承中华文化的最佳方式,唯有不断交流,求同存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10]。
5结语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今天仍保持着一定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当代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们更倾向于寻求感官刺激,观看各种夸张的视频及节目,阅读浅显易懂、娱乐性较强的内容。如何利用当下的条件对古典诗词进行有效传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古典诗词的传播必需克服种种困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深入研究古典诗词的现代传播策略,有助于提高古典诗词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杜少静.自媒体时代古典诗词传播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0):1-4.
[3]蒋昕宇.古典诗词与现代传媒的联姻:浅谈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02):144-147.
[4]李远城.模因论视野下中国古代诗词在现代的传播[J].现代交际,2014(12):38-39.
[5]赵颖.简析现代文化背景下古典诗词的传播[J].视听,2014(01):94-96.
[6]孙文.电视诗词文化节目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20.
[7]郑满生.电视文化节目对全民阅读的影响——以诗词类节目为例[J].新闻战线,2020(06):101-104.
[8]张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传播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8.
[9]陈军军.浅谈古典诗词的现代传播[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259.
[10]刘峰峰.苏轼诗词古今传播方式简论[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