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分析
2020-12-28刘金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需求逐渐得以满足,人们更加偏向精神文化需求,艺术评价能够加强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因此衍生出了艺术评论工作者。基于此,本文以艺术评论工作者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作为研究切入点,并对其进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基于文化修养的艺术评论工作者提升策略探析,旨在提高现阶段艺术评价质量,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艺术评论工作者;文化修养;文艺评论
引言:
艺术评论是指艺术评论工作者围绕书画、音乐、舞蹈、戏曲、综合艺术等艺术品类展开意见发表的文体形式。人们进行艺术作品赏析时,受到自身阅历与知识限制,无法真正理解艺术作品内在含义,而专业艺术评论工作者可将艺术作品内所蕴含道理与意义进行表述,引导人们展开思考与感悟,由此可见,艺术评论工作者能够影响人们精神思路与价值塑造,因此提高其文化修养是极有必要的。
一、艺术评论工作者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文艺工作逐渐将关注度转移到艺术评价上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不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并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反对的”,艺术作品的赏析与价值引导逐渐引起人们关注[1]。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重视远大于精神追求,在长久以往下,人们逐渐丧失其主要精神价值塑造能力,面对当下艺术作品的赏析无所适从,由此可见,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文化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艺术评论工作者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加强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在现阶段人们思想逐渐固化,对于多变且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无法真正理解其价值,而艺术评论工作者可帮助进行艺术作品赏析,使艺术作品发挥其作用;(2)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人们追求艺术是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但因各方面限制无法理念其内涵,因此艺术评论工作者的评价与言论能够切实引导人们的精神价值;(3)促进艺术作品的传播,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艺术作品是高层次作品,具有的文化内涵难以理解,从内心产生对艺术作品的抗拒,而具有文化修养的艺术评论可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描述,起到一定的艺术作品宣传作用。
二、艺术评论工作者文化修养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基于网络的距离逐渐拉近,在互联网普及环境下,各类平台逐渐出现,如知乎、豆瓣等,在近年来对于各类艺术作品的精品评价逐渐被社会大众趣味性评价占领,并在利益驱使下呈现多样化。现阶段从文化修养角度来看艺术评论工作者,其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部分评价缺乏公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艺术评论工作者应避免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自我,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下,人们发现利益点的眼光逐渐提升,当人们意识到艺术评论工作者的言论能够影响艺术作品受欢迎度时,各类专家评论成为可用利益衡量的交易品,致使艺术评论出现不公正现象;(2)评价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各类信息平台的出现,为艺术评论工作者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在网络包容度高、言论自由特性下,人们对于各艺术作品都可进行点评,发表自身意见,长久以往下,人们逐渐发现成为“专家”评论者有利可图,使艺术评论工作者逐渐增多,这就导致现阶段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出现波动,进而导致其评价水平参差不齐;(3)评论风格趋向西方化,近年来,人们对于西方文化更加推崇,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蒙娜丽莎》、《向日葵》、《巴黎圣母院》西方艺术作品更为熟悉,这就导致艺术评论工作者进行艺术评价时,潜移默化中带入西方艺术作品语言描述及特点,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在艺术评论中所占份额较少,导致人们由艺术评论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概率较小。
三、基于文化修养的艺术评论工作者提升策略探析
由上文可知,文化修养对于艺术评价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存在一定文化修养问题,因此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基于文化修养的艺术评论工作者提升策略探析。
(一)艺术感与实际并重
对艺术评价而言,艺术感是衡量艺术评论工作者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指标之一,对于同一艺术品不同的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感受千差万别,若其进行评价是缺乏艺术感,则会感觉评价浅显,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内理解较为抽象,而艺术感更是虚无缥缈,但在艺术评论工作中,艺术感的领略是深化艺术作品的重要元素[2]。艺术感的培养首先需积累大量面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经验,应加强自身感受而非“听”来的感受,应关注艺术作品带来的当下最直观的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难以用逻辑进行分析,只有切实领悟才可实现艺术感表现,正如观看电影,只有真正观赏了电影才会有感而发,道听途说的感受只是停留在表面。但在实际培养艺术感过程中,若一味追评艺术作品评价的艺术感,将会带给人们更難以理解的感受,艺术作品尚且可用听、看的形式进行感受,过于追求艺术感的评论将会失去其本身意义,拉大人们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好的艺术作品评价应是艺术感与实际并重,如朱熹关于《诗经》的评价时说:“此等言语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永久之,自然见的条畅浃洽”,将《诗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全数展现。
(二)理论感与发展结合
对艺术作品的评价需结合底蕴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理论思维能力,对于艺术评论工作者而言,理论感是进行言语表达的方向感,是展开评价的思维条例,在20实际50年代,毛主席曾说“中国的音乐、绘画等艺术是有道理的,问题是讲不出来的,因为没有多研究”,由此可见,艺术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只有多加研究,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才可进行评价,正如人们面对国粹京剧一样,人们通常表示不理解与不懂,但实际上是因为人们研究甚少,无法理解其内在含蕴。在信息化技术发展下,艺术评论工作者更加在意于网络展现自己丰厚学识,对于自身的艺术长久发展研究逐渐丧失,为促进艺术评论工作者的长久稳定发展,应平衡理论感于发展的关系,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关于“新现实主义”社会题材经典平片《小偷家族》,人们观影后较难理解其价值意义与人性深度,当影片未获奖前,人们表示枯燥无味不理解,这种是由于理论感缺乏的产生的,用一句话概括,《小偷家族》是一群城市中无依无靠的底层“污点”小人物互相抱团取暖的故事,在在虚假的家庭下感受到真实亲情,引导人们产生朴实的价值观念。
(三)提高评论表达能力
在近年来人们在网络背景下,受到网络小说等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与文章创作能力逐渐降低,艺术作品评论是将其蕴含的丰富价值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因此语言功底是艺术评论工作者的重要能力,一篇好的评论应该简洁干净、通畅明理,充分体现做艺术作品的内在涵养与思想[3]。艺术评论的特点恰巧体现“少则得,多则惑”,当下艺术评论工作者对于晦涩难懂的评论尤为关注,对于各类典故过度使用,逐渐演变成卖弄才学,不仅无法起到引导人们理解艺术作品的作用,更显得评论过于尖锐刻薄。适度自然的艺术评论能够切实引导人们正面价值觀的形成,评论的表达能力是艺术评论工作者进行表述的重要能力,在论述评价时需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作品中心主旨,引导人们形成高远的精神追求与价值人生目标,艺术评论工作者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表达能力提升艺术评论能力,促进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通过提高内在精神与信念增强创造力与表现力,使人们更易理解艺术作用的思想价值。
(四)多角度进行全面评论
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一部经典电影、一部经典小说都由多样角色组成,或积极、或黑暗、或励志、或自卑,各类情感的突出是需对比产生的,人物在社会中的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其产生的行为与想法具有较大差异,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通常表现现实意义,通过不同大人物、小人物的经历进行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各类艺术评价中,艺术评论工作者需结合自身专业素养进行多方面评价,电影中、文学作品中一个人物的塑造好坏不应由人物性格好坏进行判断,而经典作品中,一个矛盾且复杂的负面悲情人物塑造比正面励志人物的塑造更具意义,如《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其丑陋的外表与真善美的内心形成巨大矛盾,当人们进行赏析时,可能因其丑陋的描绘而感到厌烦,卡西莫多在悲苦的命运下变得毫无生气,艾丝梅拉达是社会革命者的代表,卡西莫多在其善良下舍己为人,在众多巴黎圣母院评价中,揭露宗教虚伪与艾丝梅拉达的纯洁善良是艺术评论工作者所乐意描述的,艺术评价的多面性未得到表现,因此在促进艺术评论工作发展中,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追求评价的多面化与真实性。
(五)渗透传统文化思维
在西方艺术评论文化影响下逐渐失去本真,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内在精神价值追求,艺术评论是积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可将艺术评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博采众长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扬,艺术评论工作者进行艺术评论时,应在尊重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展开评价,并吸取其优秀资源与艺术作品相适应,运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表现艺术理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人们的主流思想文化,艺术评论工作者应重视自身文化传统展现艺术魅力,将艺术、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三者进行协调统一,实现传统文化在社会各方面的渗透,实现文化艺术间的融会贯通。
(六)端正职业操守与作风
艺术评论使推动当下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有艺术创作与赏析中,人们的审美与精神需求无法达到理解艺术的层次,相较于成熟的艺术评论工作者,我国现阶段艺术评价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发展下,易受到经济诱惑或人情世故的影响,逐渐出现评论独立性、纯粹性丧失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人情世故与经济利益的制约导致艺术评论无法顺利发展,同样在社会需求推动下,各类艺术批评成为艺术作品进入市场的营销手段[4]。在艺术评论中“八怕”广为流传,怕拉不开脸,怕得罪人,怕记仇,怕被疏远,怕被认为是极“左”,怕碰“大人物”,怕没处发表,怕不值得,在现代经济发展下,任何事物都易被利益腐蚀,艺术评论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逐渐不再纯粹,艺术评论工作者应遵循内心的真实,坚守自身职业操守,端正评论态度与作风,为人们呈现真实的艺术作品赏析评价,同时需认识到虚假评论的危害,艺术评论工作者不仅可通过严谨作风实现自身艺术赏析评论水平,更能够使优秀作品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精神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评论工作者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精神诉求,但现阶段由于人情世故或利益关系导致艺术评论丧失了纯粹性,严重影响到人们艺术作品赏析与思想建设,而当下艺术评论工作者未意识到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且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引起艺术评论工作者的重视,因此为营造良好的艺术作品赏析环境,应加强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文化修养研究,继而提升艺术评论内涵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跨性品格[J].中国文艺评论,2020(05):4-15.
[2]张玉.浅析我国艺术评论中本土话语的回归与建构[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204-205.
[3]秦红丽.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8):94-95.
[4]常淑娟.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分析[J].科技传播,2019,11(24):31-32.
作者简介:刘金莲(1967.02-)女,民族:蒙古族,籍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学历:大专,职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