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28芳,吕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段宫腔镜冲洗

方 芳,吕 丹

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体黏膜的恶性肿瘤[1]。多好发于58~61岁的老年女性,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2]。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无临床表现,出现子宫出血、疼痛等症状时多属于晚期,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尤其重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4]。宫腔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之一,该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病变更加直观、精确且细致,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并且逐渐取代传统的分段诊刮术[5]。因此,本组研究选取了1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均经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既往无手术史;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脏、肝、肾功能异常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未完成相关检查。根据不同的子宫检查方法分为A组54例和B组109例。2组的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检查方法

1.2.1A组:采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具体操作如下:先在无麻醉下刮取宫颈管内膜,然后利用宫腔镜观察患者宫腔内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最后刮取宫腔内膜,对可疑病灶进行定位并送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设备:日本奥林巴斯硬管检查镜;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以探针探明官腔深度和方向,根据鞘套的外径扩张宫颈,使用硬镜一般需扩张至6号;常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膨宫,先排空镜鞘与光学镜管间的空气,缓慢置入宫腔镜,打开光源,注入膨宫液,待宫腔充盈后,视野明亮,可转动镜体并按顺序全面观察,最后缓慢退出镜体时,仔细检视宫颈内口和宫颈管。

1.2.2B组:采用单纯的分段诊刮术。患者在分段诊刮后,将刮取的宫颈及宫腔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二次手术时均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无腹腔冲洗液者,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子宫,收集冲洗液,送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术前宫颈受累情况诊断的可靠性以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分析影响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的相关因素。

2 结果

2.1术前病理诊断准确性 A组术前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53例,诊断准确率为98.15%,B组术前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96例,诊断准确率为88.07%;A组术前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P=0.031)。A组术前诊断的53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类型符合者52例,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为98.11%,B组术前诊断的9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类型符合者85例,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8.54%;A组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P=0.040)。

2.2术前宫颈受累情况诊断比较 A组宫颈受累8例;宫颈未受累46例,其中经切除的子宫标本发现有3例宫颈受累,其余43例未受累。B组宫颈受累36例,其中6例未见宫颈受累;宫颈未受累73例,其中经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发现有8例宫颈受累。A组术前诊断宫颈受累的准确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诊断宫颈受累的敏感度、假阳性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 A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9例,阳性率为16.67%;B组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10.09%。2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0,P=0.229)。

2.4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相关因素分析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与附件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其中有附件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附件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的患者(P<0.05)。见表3。

表2 2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宫颈受累情况诊断比较(%)

表3 1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相关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3.1利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优势 分段诊刮术是诊断性刮宫的一种,由于该方法是盲目性操作,对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均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的现象,既往有文献报道其漏诊率可达10%以上[6-8]。通过宫腔镜则可有效克服分段诊刮术的盲目性,清楚显示肿瘤大小、形态等情况,并且可观察宫颈管受累情况,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廖芸等[9]研究显示,宫腔镜下宫腔内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达93.2%,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达94.7%。张晓勇[10]回顾性研究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镜组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96.0%,单纯诊刮组为84.9%,2组比较有差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的A组术前病理诊断准确率高达98.15%,明显高于采用单纯分段诊刮术的B组,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表明利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能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其次,本研究还发现,A组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说明术前利用宫腔镜判断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2宫腔镜术前评估宫颈受累的价值 宫腔镜是一项新型,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正在逐渐替代盲目的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手术已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首选妇科诊疗方法,也是治疗纵隔子宫、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方法[11-12]。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图像清晰、检查诊断迅速等优点,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于一体[13]。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Bar-On等[14]研究结果显示,宫腔镜诊断宫颈受累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52.1%,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61.0%,与MRI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宫腔镜术前诊断患者宫颈受累的准确性更高。本组研究结果显示,A组诊断宫颈受累的准确度高达96.30%,明显较B组高。因此,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诊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纯分段诊刮术,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15-16]。

3.3宫腔镜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的影响 既往有文献显示,膨宫压不超过70 mmHg时,宫腔镜检查也不会增加癌细胞腹腔播散的风险[17]。本组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故认为宫腔镜检查不会增加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18-20]。其次本研究还发现,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与附件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病理诊断准确率,准确了解宫颈是否受累,且不会增加癌细胞腹腔播散风险。

猜你喜欢

分段宫腔镜冲洗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鼻腔需要冲洗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分段计算时间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