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通脉汤联合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0-12-28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67500随帅锋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67500)随帅锋
下肢静脉曲张为外科常见病,患者多存在下肢酸胀、静脉团块等症状,若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情进展易引发湿疹溃疡、皮肤萎缩、色素沉着[1]。本研究选取我院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6例展开研究,探讨逐瘀通脉汤联合EVLT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2~67岁,平均(54.62±5.37)岁。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2~68岁,平均(55.19±6.04)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经放射性核素、B超、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存在患肢压痛、青筋迂曲、皮下有条索状硬条等1项主症,并具有患肢沉重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2项次症,可确诊为血瘀筋脉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EVLT,腰麻,取仰卧位,于大腿根部前侧腹股沟韧带下股动脉搏动部位内侧1.0cm处,做斜形切口(约5~6cm),钝性分离,暴露大隐静脉及属支,于大隐静脉起始部位约0.5cm处7号丝线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切断部分属支,双重结扎较粗大属支,内踝上方剖开大隐静脉主干,远端结扎,大隐静脉穿刺至结扎部位,置入0.035导丝、5F造影导管,顺行至大隐静脉近侧,撤出导丝,置入激光纤维,激光发热功率12W,间隔1s,1cm/s速度同步撤管、撤光纤,大隐静脉主干激光灼闭,沿光线形成压迫15min,使用激光电凝剥脱曲张经脉团及孤立分支,去除瘀血,常规止血缝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逐瘀通脉汤,药方组成:当归10g、蒲公英30g、黄芪30g、桃仁10g、枳壳10g、川芎20g、苏木10g、红花10g、鸡血藤20g、丹皮15g、赤芍15g、苍术10g、川牛膝20g;水煮取汁,每剂200ml,每天1剂,早晚2次温服。用药2周。
1.3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术后2周,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无行走不适感;有效:肢体肿胀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静脉曲张部分消失;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疗效;对两组术前、术后2周肢体疼痛、肢体肿胀症状进行量化评分,均为0~1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6.32%(29/38)高(P<0.05)。
2.2 症状评分 术前,两组肢体疼痛、肢体肿胀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观察组肢体疼痛评分(0.45±0.13)、肢体肿胀评分(0.51±0.16)较对照组(1.02±0.20)、(1.17±0.24)低(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属中医“脉痹”范畴,病机为气滞血凝、瘀阻经络。逐瘀通脉汤含有蒲公英、桃仁、红花、枳壳、川牛膝等中药成分,蒲公英可消肿散结;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肝大肠经,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二者可活血化瘀;枳壳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大肠经,可理气行瘀;川牛膝性平、味苦甘酸、归肝肾经,可活血疏筋;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化瘀通脉之效。本研究针对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逐瘀通脉汤联合EVLT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较对照组76.32%高(P<0.05),提示该方案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中术后2周观察组肢体疼痛、肢体肿胀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现代药理学认为,逐瘀通脉汤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
综上所述,逐瘀通脉汤联合EVLT治疗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提高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