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对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ESCA评分的影响
2020-12-28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3冯小朵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3)冯小朵
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放化疗治疗,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可通过置管给药,杀死微小病灶,提高手术效果[1]。但PICC置管化疗时间较长,加之置管不适等因素影响,易降低患者置管维护依从性,增加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化疗进展。积极采取最佳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置管维护依从性和自护能力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7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的应用价值。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乳腺癌患者79例,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的4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6.87±5.13)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5例,高中14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7例。研究组: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47.49±4.8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5例,高中14例,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8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术后PICC置管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并实施自我护理技能指导;结合患者实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支持;遵医嘱为患者应用化疗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①心理介入引导,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例如导管维护不便、对生活影响、个人形象受损等,指导患者家属如何通过患者言行明确患者心理问题原因,通过言语鼓励等方式向患者表达家庭支持。②日常生活和自我护理介入引导,对患者家属实施专业培训,后引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运动、清洁、更衣等日常生活,在患者无抵触行为后,指导患者家属鼓励患者自行进行更衣、清洁等日常生活,若患者在独立自护过程中存在问题,患者家属需及时予以帮助指导。③导管维护依从介入引导,向患者家属讲解导管维护的方法和重要意义,指导其与患者沟通,重复讲解导管维护相关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导管维护重视。
1.3 观察指标 导管维护依从性,完全依从:未出现不依从行为;部分依从:出现1次不依从行为;不依从:未达上述标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计入依从率;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总分0~172分,评分越高,自护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置管维护依从性 研究组完全依从22例,部分依从16例,不依从3例;对照组完全依从11例,部分依从18例,不依从9例。研究组置管维护依从率92.68%(38/41)较对照组76.32%(29/38)高(χ2=4.101,P=0.043)。
2.2 ESCA评分 干预前,两组ESC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评分(117.49±8.13)分较对照组(108.61±7.02)分高(P<0.05)。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虽可减轻药物性血管损伤、反复穿刺损伤,但PICC置管化疗具有侵入性操作、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对患者自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常规护理主要为护理人员施护,患者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护理干预实施。
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为护理新趋势,注重患者实际需求和家属参与,护理质量较高[2][3]。本研究针对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置管维护依从率92.68%较对照组76.32%高(P<0.05),提示该方案可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患者在机体为病理状态情况下,会对家属产生照护依赖、情感依赖,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实施护理措施,不仅可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服务,并能避免因患者家属专业能力不足降低护理效果。心理介入引导、导管维护依从介入引导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对导管维护重视,避免出现导管维护不依从等不良行为。而在日常生活和自我护理介入引导中,从家属协助过渡至患者独立进行,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适应性,有助于提高自护能力。本研究数据还表明,干预后研究组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该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中,可提高患者置管维护依从性和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