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免疫补针对动物疫病防控的作用及对策
2020-12-28云南省宁洱县普义乡农业服务中心665105
潘 益 (云南省宁洱县普义乡农业服务中心 665105)
一些的地方在动物春、秋集中防疫过程中存在“病弱畜禽、新生及补栏畜禽、人为因素”等未能免疫注射疫苗而导致部分动物“漏防”的现象,并因“漏防”造成防疫密度未能达到100%,给畜禽健康养殖带来了隐患。为了弥补这种“漏防”的危害,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采取免疫“补针”有效补救措施,以此保障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就多年来积累免疫“补针”的经验作一阐述,以期达到“补针”的免疫效果。
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发展畜牧业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近年来,由于病毒的不断变异和毒力的不断增强,增加了动物发生疫病的机率,也出现了疫病混合感染的不良现象;同时,活畜禽及其产品的大量流通加大了传播病毒的风险,人畜共患传染病时有发生,动物疫病防控形式十分严峻。为了提高动物防疫密度达100%,采取春、秋两防和常年免疫补针齐抓共管的举措,建立高水平的免疫屏障,保障动物防疫质量,才能有效预防区域性动物疫情的发生,保障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补针的含义
免疫补针是根据疫苗使用说明,对“漏防”即新生、新补栏畜禽及防疫时出现病弱畜禽待恢复健康后方可免疫的畜禽进行预防免疫的一种预防免疫注射行为。
2 动物防疫“漏防”的主要原因
2.1 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部分养殖农户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饲养的畜禽不会发生疫病,动物疫病防疫可做可不做,即便知道动物防疫的时间,为了免得耽误农活而不愿在家等着防疫员给畜禽打预防针,甚至有的家因为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没有交接给家里居住的老人、小孩,而老人、小孩却不能做主免疫针打与不打的决定,使防疫员“扑空”。这样,不支持、不配合防疫员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因人为因素导致“漏防”。
2.2 病弱畜禽不能防疫 按照动物免疫技术操作规程,对在医治的病畜禽、发病的病畜禽、刚治愈的病畜禽、怀孕后期母畜、产后母畜恢复期或手术恢复期新生畜禽体质较差、较弱等等不宜防疫的,因防疫过程中出现部分病弱畜禽不能防疫导致了“漏防”。
2.3 畜禽补栏后未防疫 养殖户为了增加养殖量或畜禽出栏后重新起动养殖,在购买畜仔、家禽(如雏鸡等)时光顾引进,不问是否防疫,更不知是否发生过疫情或来自疫区(点),即使在家中饲养观察期结束后也未采取加强免疫措施,处于疫病隐患状态,使之成为“漏防”。
3 免疫补针对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作用
3.1 是提高动物防疫密度的重大举措 通过免疫补针,对动物防疫实行查缺补漏,按照动物免疫档案记录,查找出未免疫的畜禽,给予“漏防”动物获得重新防疫的机会,做到“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免疫要求,既解决动物免疫“空白点”问题,又达到动物免疫不留“死角”的目的,使之把动物免疫密度提高到100%。
3.2 是保证动物免疫效果的重中之重 通过免疫补针,及时把“漏防”动物进行补针免疫,尽快获得免疫抗体,弥补“漏防”存在发生动物疫病隐患,避免随着免疫抗体水平有效期的逐日缩短,使免疫抗体随之消减衰退而给病毒病菌有机可乘感染畜禽而发生疫病。所以,在没有具备诱发病毒病菌滋生和发病的适宜条件,就及其采取免疫补针,增强动物群体免疫抗体保护水平,预防区域性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对控制和减少动物发病有着防范作用,最终达到“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和目的,免疫“补针”对畜禽健康养殖显得尤其重要。
3.3 是推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免疫补针,加强动物防疫宣传和动员,提高防疫意识,做到户户防,有畜禽必防,才能解决“漏防”的危害,也才能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这样,即便发生“零星”动物疫情,将是常规动物疫病,并能医治,能够及时补灭,把动物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把疫病死亡降到最低,达到防疫保健康的效果。为此,免疫补针对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4 免疫补针的对策与措施
4.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把动物“漏防”免疫补针纳入春、秋两防,集中防疫一样重要来抓,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动员,让他们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和免疫补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明白动物“漏防”带来的危害,更要知道防疫为“零”效益为“零”付出沉痛的代价。通过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专栏,招开动员会议等方法方式,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支持和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使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和免疫补针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4.2 建立健全免疫补针机制 建立县管乡镇、乡镇管村、村管组、组管户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相互配合。(1)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时应按要求村级防疫员造册登记如实填报“漏防”数量,并经村、组核实认可逐级上报,做到底数清;(2)县级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动物“漏防”数量,及时采购免疫疫苗,及时发放到乡镇级、村级防疫员手中,开展动物“漏防”免疫补针工作;(3)要把免疫补针纳入村规民约中管理,规定那家不搞动物防疫和拒绝免疫补针,给予造成交叉感染和传播疫病带来危害,就有那家负责,承担赔偿责任,做到相互监管,自觉接受动物防疫,营造良好的免疫补针氛围;(4)监督检查免疫补针落实情况,是否真干真补,由县、乡镇组成督查组,进行交叉检查,督查和指导免疫补针开展情况。
4.3 强化免疫补针考核机制 把动物“漏防”免疫补针作为县、乡镇、村三级防疫队伍的重点考核内容,与年度考核挂钩起来,县、乡镇级动物防疫技术员作为晋升职称考核标准,村级防疫员作为年度奖励补贴考核标准,这样,既加强了责任心,又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进了免疫补针工作的顺利开展。
4.4 实行强制免疫补针 要求乡镇划定片区专人负责,对“漏防”畜禽实行强制免疫补针,建立免疫服务报免公示专栏,明确动物防疫、免疫补针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服务范围等,不分季节,不分时间,实行常年补针免疫制度,且补免的疫苗与春、秋两防,集中免疫相一致,也可根据当时疫情形势或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免疫其它疫苗,生猪重点推广“321”免疫新技术即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三种疫苗分两点注射一次性完成;牛、羊以口蹄疫为重点,积极做好牛出败、小反刍兽疫等疫病免疫;家禽以禽流感为重点,并做好鸡新城疫、霍乱等疫苗。同时,做到哪里需要免疫补针就到哪里,只要“漏防”畜禽适宜免疫补针,进村入户,登门服务,积极做好畜禽免疫补针工作,做到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要求,确保动物免疫补针顺利完成。
4.5 规范免疫补针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免疫补针效果,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严禁采用“飞针”法注射疫苗,做到打一针算一针,且用足疫苗剂量,避免因为“飞针”而导致疫苗溢出起不到免疫效果,同时,科学贮藏疫苗和正确使用疫苗,一律按疫苗贮藏要求进行冷藏或冷冻,实行现用现稀释现免疫注射,免得稀释的疫苗长时间摆放或贮藏不当而失效,这样,不会因为免疫质量而影响防疫员的信誉度。
4.6 保证动物防疫经费供给 动物免疫补针最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且耗时、耗劳力、耗资大,由于免疫补针的畜禽分布点多面广,常常是一头牛、一头猪、一只羊或几羽鸡的免疫补针,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完成,应给予村级防疫员一定的补助才能提高开展免疫补针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对免疫补针出现应激反应致使畜禽死亡的按补助标准给予赔偿,才会提高养殖户支持、配合免疫补针的积极性。所以,应把此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漏防”应补免疫数划拨经费,以此保证免疫补针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4.7 加强动物防疫培训 为了提高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和免疫补针的认识及重要性,让养殖户学会、掌握免疫注射本领,做到自己会打免疫注射针,解决养殖农户分散不集中费时、费力动物防疫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培训以“动物防疫法、疫苗正确使用、免疫注射操作技能、免疫动物饲养管理、兽药饲料合理应用”等内容为重点,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观看录像、现场观摩、技物演示、咨询解答”等方法方式,做到通俗易懂、实际、实用、实效,达到学了能用,用了出效果的目的。
5 小结
(1)免疫补针是解决动物“漏防”问题,提高动物免疫密度的最佳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养殖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达到免疫补针的目的。所以,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的宣传,提高认识,自觉接受防疫是开展免疫补针的重要前提。(2)在实施动物免疫补针过程中,实行常年补针行动计划,做到“漏防”动物全免,不留空白点、不留死角,且按疫苗保存、使用说明要求标准应用,避免免疫失败,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3)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既要保证技术力量、疫苗物资的到位,又要保证防疫经费的落实,是保证免疫补针有效开展的根本。(4)加强免疫补针监管,对免疫补针动物实行疫病监测,了解和掌握免疫抗体水平,为下一步制定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及其落实措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