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血液透析导管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0-12-28陈万莉李洁霞黄雪芳覃梦莹梁厚兴
陈万莉,李洁霞,黄雪芳,覃梦莹,梁厚兴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0 引言
临时或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动静脉内瘘时进行血液透析首选的理想透析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针对血透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CRBSI 的发生[1]。本文就留置血透导管致CRBSI 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如下。
1 血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个体因素
有研究认为在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置管患者中,年龄≥60 岁的老年患者占较大部分,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的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有一定的关系,使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风险性有所增加[2-3]。相关研究也认为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血液透析置管患者,由于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进一步增加机体内的血浆渗透压,进而使机体抗感染愈合能力降低,同时糖尿病患者组织细胞内糖分会比较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从而导致这类患者极易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1.2 导管因素
导管的型号及材质也会导致CRBSI 的发生,应选择与血管大小合适型号的导管进行穿刺,减少置管过程中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易丽萍等[4]研究认为临时导管(NCC)与长期导管(TCC)的材质不同,硅胶制成的长期导管比聚乙烯成分的临时导管柔韧度好、抗菌能力强、刺激性低、光滑度高,因此TCC 比NCC的使用时间长,并且减少了感染、血栓形成[5]。对于高龄、肾移植术后病情需要、不能适应内瘘分流、心功能差的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建议选择不改变血流动力学和有抗菌功能的长期导管[6]。
1.3 置管者技能
由经验丰富有资质的医生进行穿刺,尽量一次穿刺置管成功,避免反复多次进行穿刺,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若无菌观念不强,置管过程中容易将细菌带入人体内也会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
1.4 置管部位
血透导管置管部位多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人体内的大血管。置管位置的选择对于预防CRBSI 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导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在10.8%~28.0%,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则高达27.6%~47.3%[7]。因此,为了降低CRBSI 的发生,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进行置管。
1.5 导管留置时间
血透导管毕竟是侵入人体内的异物,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血透导管留置的时间越久,发生CRBSI 的机会就越大。根据指南中的建议,NCC 在颈内静脉的留置时间<7 d,在股静脉的留置时间<5 d,感染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8]。在临床中应注意使用导管的时间,及时的拔除临时导管可减少感染,降低CRBSI 的发生。
2 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置管时的护理干预置管的时候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定时对置管室进行消毒,并配置专门的B超机,血管畸形以及肥胖类患者能够在B 超的帮助下置管,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对皮肤组织造成的损伤[9-10]。
操作过程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前后都应当严格注意手卫生,并加强手卫生管理,洗手的时候严格遵守手卫生程序,且遵循无菌操作的准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嘱咐患者更换病员服装,在置管操作的时候将充分暴露皮肤,获得最佳视野,而且消毒范围必须要超过15 cm[11-12]。
导管维护的护理干预留置导管使用前的相关护理措施:在留置导管使用前,应嘱咐患者保持平静状态,采用碘酒溶液仔细消毒留置导管部位的皮肤,随后更换无菌敷料,在留置导管下方铺无菌巾,拧开动静脉管帽后采用5%碘伏棉球消毒管口各2 次,消毒时间为5 min。
密切监测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的感染症状密切监测留置导管患者的体温变化,仔细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热、痛及炎性分泌物渗出等异常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CRBSI 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如透析1 h 后出现畏寒、寒战及发热等症状,在除外机体内其他感染病灶存在的情况下,应考虑留置导管内致病菌大量繁殖所致全身感染症状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针对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CRBSI 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