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痛风应用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12-28贺秀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血尿酸肌酐痛风

贺秀玲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 哈尔滨)

0 引言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晶体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肾病、尿酸尿路结石等,均由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晶引起[1],关节功能障碍和肾功能不全。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在痛风治疗中,可有效延缓痛风肾功能损害,预防急性发作[2]。别嘌呤醇是一种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苯溴马隆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比较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患者70 例,临床治疗中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溴马隆治疗。对照组患者中,其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28 岁,最大72 岁,平均(50.5±2.5)岁;观察组患者中,其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龄最小27 岁,最大73 岁,平均(51.5±2.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均未用过本研究药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用法为每次100 mg,口服,1 次/d,于上午空腹服用。观察组给予苯溴马隆治疗,苯溴马隆,口服,1 次/d,开始剂量为50 mg,渐增量至100 mg/d,1 次/d,上午空腹服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水平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效果评定:显效,经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 或尿酸水平下降幅度>35%[3];有效,经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血尿酸水平相比之前下降幅度>20%[4];无效,经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尿酸水平无改善或血尿酸下降幅度<15%。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肌酐、尿素值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35 例,治疗前血尿酸(493.0±35.9)μmol/L,肌酐(123.1±10.8)μmol/L,尿素(7.5±0.7)mmol/L;治疗后血 尿 酸(353.2±24.8)μmol/L,肌 酐(116.9±10.7)μmol/L,尿素(6.9±0.6)mmol/L。

观察组患者35 例,治疗前血尿酸(492.8±36.8)μmol/L,肌酐(122.9±12.3)μmol/L,尿素(7.4±0.8)mmol/L;治疗后血 尿 酸(288.5±16.2)μmol/L,肌 酐(116.2±11.3)μmol/L,尿素(6.6±0.5)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差异不明显,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肌酐及尿素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肌酐与尿素值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35 例,发生不良反应6 例(17.14%),其中上腹不适者3 例(8.57%),恶心2 例(5.71%),食欲减退者1例(2.86%);观察组患者35 例,发生不良反应2 例(5.71%),其中上腹不适者1 例(2.86%),恶心1 例(2.86%);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不良反应相对较低,用药安全性更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对 照 组 患 者35 例 中,显 效12 例(34.29%),有效15 例(42.86%),无 效8 例(22.86%),总 有 效 率 为77.14%;观察组患者35 例中,显效20 例(57.14%),有效13 例(37.14%),无效2 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的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尿酸排泄障碍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80%~90%的痛风患者有尿酸排泄障碍,包括肾小球尿酸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和尿系统尿酸晶体沉积[5]。这些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以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最为重要。痛风患者由于尿酸生成量增加,尿酸生成增加仅为10%。原发性痛风常见于中老年人。初次发病年龄一般在40 岁以后,男性多见占95%以上。

降尿酸药中一种促尿酸排泄药,另一种是尿酸生成抑制剂药,都有一定的疗效。别嘌呤醇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嘌呤氧化酶,防止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预防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6]。优点是胃肠道反应小,不受肾功能影响。治疗后1~2 d 血尿酸开始下降,治疗后7~14 d 疗效显著。服药3~6 个月后血尿酸降至正常。用药时应注意低嘌呤饮食,使尿酸<3.54 mmol/d。苯溴马隆是苯并呋喃的衍生物,是一种强大的尿酸排泄促进剂。可以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浓度[7]。口服,易吸收,服药24 h后,血尿酸下降60%以上。肝内去溴离子后从胆汁中排出。本品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50%。健康成人单次服用50 mg,2~3 h 达血药浓度峰值[8]。起效为口服3 h 后,用药8~12 h 后达到最大效果。不良反应可能包括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和急性关节炎。少数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很少出现皮疹、发热。

本研究中,应用不同用药的两组患者对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水平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血尿酸(353.2±24.8)μmol/L,观察组血尿酸(288.5±16.2)μmol/L,观察组血尿酸下降较为明显,但肌酐和尿素值水平两组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均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风的常用有效药物,但苯溴马隆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血尿酸肌酐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