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动物疫病监测的作用
2020-12-28张启
张 启
(华亭市畜牧兽医中心,甘肃华亭 744100)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带动了动物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成为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产业,但是在动物养殖中,疫病是危害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发生疫病,会在短时间内在地区蔓延和传播,为公共卫生埋下隐患。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可以有效预防疫病的传播和蔓延,对促进动物养殖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1 动物疫病监测的积极作用
1.1 为管理机构提供可靠数据
当前,动物养殖业逐渐趋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充分满足当代居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为疫病传播埋下隐患,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可以预防以及消灭疫病,并且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以及全面的数据,便于管理部门结合当地疫病发展的具体情况,调增以及优化管理措施,进而做到严格防控疫病。
1.2 合理控制和预防疫病传播
疫病危害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疫病,也为公众卫生埋下隐患,优化动物疫病监测可以对疫病的流行特性、风险因子以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科学的控制手段,避免疫病在地区内快速蔓延和传播,降低对动物养殖业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还可以分析疫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理特征,进而研究和制作预防疫苗,起到疫病防控作用。
1.3 保证动物产品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产品质量和卫生情况更加重视,动物产品作为居民日常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其质量与居民健康具有密切关系,开展动物疫病监测,能够从源头把握动物产品质量,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到市场中,对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2.1 提升防控意识
疫病监测对促进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当地管理部门和所有养殖户需要提升思想认识,给予工作以高度重视,进而发挥其作用性和价值性。首先,当地政府要提升对疫病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大人才、资金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切实提升疫病监测水平;其次,相关部门要积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社会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以及网络等形式,向广大社会公众进行防疫工作教育,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防控氛围,促使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疫病监测中;最后,加强养殖户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一线生产中,通过知识讲座、公益广告以及现场指导等方式,促使养殖户认识到疫病监测的价值,并且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各项工作。
2.2 完善监测体系
动物养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受到地区养殖模式的影响,不同地区采取的养殖手段也存在差异,例如一些地区主要以个体养殖为主,一些地区主要通过规模化养殖方式,因此,在开展疫病监测中,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建立以及完善监测体系。首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将规模化养殖和个体户养殖全部纳入到监测体系中,做到对所有养殖户和养殖基地的全面监测,避免出现监测漏洞,为疫病传播提供可乘之机;其次,针对重大疫病开展实时监测,例如新城疫、伪狂犬病、猪瘟、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以及口蹄疫等,要加强定点、定时监测,将定点监测和常规监测结合、抗体监测和病原监测结合、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结合,深入到养殖一线中开展消毒灭源、基础免疫等工作;最后,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疫情排查,并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疫病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促使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3 设立完善实验室
在偏远山区,动物养殖基本以散养形式为主,很多养殖户没有受到专业教育,对疫病防控缺乏重视,想要发挥疫病监测的价值,要设立以及完善实验室。首先,当地政府要积极引进监测设备和仪器,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其次,引入专业人才,为实验室正常运行提供人才支撑;最后,合理应用相关监测技术,制定操作规范流程,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以及科学性。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从高校和社会中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不断充实以及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其次,定期组织现有的监测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岗位技能、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通过培训提升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最后,制定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调动监测人员参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 结语
动物疫病监测是实现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相关部门和广大养殖户需要提升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监测水平,促进动物养殖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