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结构及其方向分析
2020-12-28张益铭
张益铭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0 引言
在我国的农业院校学科结构方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并且是独立存在的二级学科,也是研究生主要学习的专业内容。从研究方向和内容分类来看,其中是划分为动物遗传育种和动物繁殖两个内容。动物繁殖中是由研究动物繁殖的规律和机理,相关的繁殖技术等内容组成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符合动物繁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繁殖技术促进动物繁殖数量和品质的提升。动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和利用是组成动物遗传育种的主要学习内容,同时也会涵盖了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还包含有关于动物遗传机理的内容分析,这一方面内容研究主要发挥的作用在于为育种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以及相应的依据,保证畜牧业的发展中能够具备足够的质量保障的种质资源。从两项研究的基本内容可以发现,动物繁殖与动物遗传育种是相互链接不能分割的学科关系,动物遗传育种是基本条件,动物繁殖则是具体的实践,这也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本目的,有效的保障畜牧生产的高质高量发展,从学科构成来看,两者在畜牧学一级学科中也具有显著的地位,生产的贡献也超过百分之五十。
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结构
1.1 动物遗传育种
第一,动物遗传资源站在遗传学的方向代表的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受到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影响中,人类以及社会生产、经济发展、文化活动方面形成的野生和家养动物中所包括的遗传物质的汇总。从分子遗传学的方向来看就是指能够符合人类生产活动和物质文化需求,并且在人类生活中可以达到直接和间接利用的各类别遗传变异,能够具备多样化适应性较强的畜牧品质与类别等。同时品种资源和起源训化两种部分是主要方向,品种资源包括了畜禽品种的性能评价,能够充分的挖掘种质资源,在品种研究和扩展基础上了解遗传多样性,充分的发挥和促进品种的优质利用,能够为培育品种奠定基础的科学依据。
第二,动物分子遗传是根据分子水平开展动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相关研究,在内容上可以分为DNA、蛋白质等方面的相关分析,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和研究能够为育种技术奠定相关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可以采用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辅助进行研究。其中功能基因组学是以结构基因组为基础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产物,以此为准开展创新的实践研究,并且在基因组的基础上展开更加全面的功能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是以分子诊断技术对基因开展标记的技术,能够明确基因的遗传情况,在育种技术实践研究中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
1.2 动物繁殖
第一,是动物繁殖生理,内容有生殖激素、繁殖周期生理和配子发声方面。生殖激素市通过研究发现性激素的基因表达和分泌情况,以及在生殖周期中的效果。繁殖周期生理的含义是雌性动物在发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等包含了所有生产的内容上的研究,在这一方面主要通过基础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层面,其中基础研究集中在繁殖机理方面,而实践则是繁殖调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
第二,动物繁殖技术可以分为繁殖调控技术和繁殖生物技术两个方面,其中钱和是通过全面掌握繁殖周期的情况而产生并发展的相关调控技术,比如在排卵研究的技术上进行排卵调控技术等。通过研究受精生理而出现的配种技术,其中也包括了人为辅助、自然交配以及人工授精等。通过分娩上的生理研究展开的分娩技术研究。在精子分离作为基础条件而开展的性别控制技术等。
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研究方向分析
学术交流是构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结构优化的主要部分,动物繁殖学分会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对学科机构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也是技术交流和创新的重要平台,举办期限为两年一次。近年来学会也得到了扩充和不断的发展,在人员构成方面研究生的数量有很大的增长,并且参与学术研讨会的人数也一直处于上升的发展趋势,办会和特征和理念更加满足学术研究的需求。比如第16次动物繁殖学会在冰雪之城哈尔滨举办,其中参会人数达到340人。会议收到了涵盖牛、马、猪以及水牛等动物的相关学术论文215篇,在内容上涉及到动物的生殖生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以及克隆技术等各方面的研究。目前配子与胚胎生物技术在全国动物繁殖学会当中是热度较高的研究方面,从论文的构成上来看涉及这方面内容的可以达到50%以上,其中涵盖胚胎生产、保存与胚胎移植的相关生物技术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的相关研究也逐渐的成为热点的研究问题,在论文占比也也有所提升。这些技术都和畜牧行业具有紧密的联系,是提升畜牧行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
3 结语
随着社会中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对畜牧动物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物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期,要实现繁殖学科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畜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