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
2020-12-28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466300范妍琰尹华敏
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466300)范妍琰 尹华敏
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腺瘤、子宫肌瘤等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创伤易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其主要表现为炎症因子、激素水平异常[1]。因此如何减少机体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重点研究课题。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腹腔镜手术在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上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74例我院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对术后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4例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018年5月~2019年5月),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9例子宫腺肌,15例子宫肌瘤,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0.67±4.12)岁,体质量41~53kg,平均体质量(47.13±2.48)kg,病程1~3年,平均病程(1.97±0.42)年;对照组1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例子宫腺肌,13例子宫肌瘤,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84±4.78)岁,体质量40~52kg,平均体质量(46.52±2.37)kg,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2±0.48)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子宫切除手术指证;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心肺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不足、卵巢病变。
1.3 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头低臀高,脐上缘竖向取切口1cm,置入气腹针,注入CO2至压力12mmHg左右,游离暴露子宫、附件,切除两侧宫底韧带、阔韧带及附近组织,双极电凝止血,补液、抗感染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置入探头,暴露子宫动静脉,hemlock夹(2个)夹闭子宫静脉,双击电凝切断静脉,子宫动脉同动脉处理;分离并切断主、骶韧带,电凝钩(举宫器下)环形横断阴道穹窿,取出子宫,缝合阴道残端;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1d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IL-2、IL-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RP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1 d观察组C R P水平为(1 1.5 3±4.6 3)m g/L,I L-2水平为(58.97±13.42)ng/ml,IL-6水平为(14.24±5.43)ng/ml,对照组CRP水平为(12.64±4.75)mg/L,IL-2水平为(60.74±11.23)ng/ml,IL-6水平为(13.68±4.87)ng/ml;术后1d观察组CRP水平为(27.43±7.14)mg/L,IL-2水平为(42.67±9.84)ng/ml,IL-6水平为(41.38.±7.65)ng/ml,对照组CRP水平为(38.54±6.87)mg/L,IL-2水平为(27.45±9.13)ng/ml,IL-6水平为(58.35±9.64)ng/ml。术前两组CRP、IL-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6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RP、IL-6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只需在腹壁取1.0cm左右切口3~5个作为穿刺孔即可,可有效避免血管、肌肉及神经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家属护理难度[2];此外其术中主要通过电切电凝等操作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无需拆线,且出血较小,疼痛轻,有利于术中止血、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的CRP、IL-6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腹腔镜下全子宫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行腹腔镜手术应注意:其体外操作空间有限,无法完成流程复杂手术。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