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020-12-28南萍张亚莉
南萍,张亚莉
(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甘肃 兰州)
1 背景
从1897年德国医生Nitze最先在临床上应用光学内窥镜,到1901年Hirshman首次应用内窥镜对鼻腔及鼻窦进行检查,再到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开始在内窥镜下进行鼻科手术,耳鼻喉内窥镜已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疾病中。现如今,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既具备诊断疾病的功能,又能够在小切口下完全清除病灶,受到了患者及临床医生的欢迎。近年来随着耳鼻喉科门诊中内窥镜检查使用率的快速提升,慢性耳鼻喉疾病的诊疗首选内窥镜。然而大多数患者在检查前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焦虑与不安等心理状态,甚至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的现象。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及检查中的依从性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质量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在成倍的上升,与患者满意度下降有关。[1]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立场,以尊重人格为准则。研究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既能够缓解患者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的不同程度的疼痛,减少不适感,并及时发现心悸、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2]又能一定程度的缓解医疗纠纷。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儿童而言,人文关怀护理能很好的提高诊疗效果。然而,对于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者与临床人员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所有,本文对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人文关怀与人文关怀护理
人文关怀是一个以“人的生命价值”为本哲学概念,体现出“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它的本质是关注人自身的需要与利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护理的对象就是人,护理学是一门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科学,关怀是其首要任务,可以说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人文关怀护理需要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护理服务中,在为患者提供基础与专业技术护理服务的同时,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既要帮助其祛除生理上的病痛,又要精神上的呵护、行为上的指导与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护理中感受到充满人性的温暖。国外研究者创建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到:①从患者或家属角度考虑其需求及担忧,与他们建立并维持一个持续的关怀关系;②区别患者或家属主观与客观上的担忧;③与患者或家属一起,在其他护士、医生等成员的帮助下制定一个全面的关怀计划,并确保计划实施。[4]国内专家认为人文关怀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建立利他主义-人道主义价值观,并充分认识到重视患者感受的重要性,最后建立起关爱生命、整体尊敬、职业道德的关怀理念。[5,6]刘义兰等曾提出护理人文关怀的工作标准:要求明确护士关怀职责、注重关怀实践、规范关怀操作、制定专科关怀标准。[7]目前普遍认为人文关怀护理不仅能够通过提高护理质量影响诊疗效果,而且能够预防、解决医疗纠纷。[8]然而国内专家认为我国人文关怀护理能力在整体水平处于偏低状态,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加强相关人员自身修养,同时制定系统化的统一培养体系和监管机制,以便在护理实践中广泛开展人文关怀护理。[3]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需要结合我国特殊的社会背景,探索适合我国护士群体文化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9]所以,对我国人文关怀护理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提高人文关怀护理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使患者在检查前后始终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消除后顾之忧,增加内窥镜的诊疗效果,提高耳鼻喉疾病患者的满意度。同样也是大力支持我国医改的推广,使“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得到实践。此外,也能推广人文关怀护理在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应用。
2 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的人文关怀护理应用
如今我国医患关系较紧张,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由此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医疗纠纷。等待接受耳鼻喉内窥镜检查的患者由于处于陌生环境中,会不自主的恐惧与紧张,也会担心疼痛及交叉感染问题。在检查中,尤其是局麻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恶性、呕吐等不适,造成焦虑和紧张,甚至不能完成检查。在检查后,什么时候能饮水进食、会不会出血等都是患者担心的问题。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既能提高诊疗水平,又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诊疗满意度。大量研究表明,对于耳鼻喉内窥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人文关怀护理,疗效显著、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但从目前的所有研究来看,在具体的护理方式上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参考耳鼻喉内窥镜人文关怀护理相关研究后,应用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护理实践工作。
2.1 检查前的人文关怀护理
当置身于人地两生疏的环境中时,多半人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尤其对于患病的人而言。此外,患者还会比较担心疼痛及交叉感染等。遵循“人文关怀护理”的原则,应从三方面进行护理以消除患者的不适:①应保证内镜室的整洁、温湿适宜、环境温馨;②保持亲切的微笑、用语礼貌、必要的肢体语言与主动询问;③配合医生,做好检查前谈话,如手术中的疼痛问题及交叉感染问题。研究表明,环境色彩对人的心理与生理都有十分重要的调解作用,尤其对于老人、儿童而言。[10]轻抚儿童头部或主动搀扶行动不便老人或轻拍患者胳膊等可表达出对患者的理解与安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减轻患者不适。而主动询问与交谈,能够快速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医学常识水平及文化程度等,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与依据。此外,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宣教视频或手册,在短时间内使患者充分了解鼻内镜检查相关知识,辅助做好检查前谈话,消除患者的疑虑。所以,遵循上述人文关怀护理实践,对于耳鼻喉内窥镜检查顺利完成显得十分重要。
2.2 检查中的人文关怀护理
在正式检查前,首先要协助患者摆放正确、舒适的检查体位,同时告知患者在感到不适时该如何调整及示意。为创造一个轻松的检查环境,可根据患者喜好在检查室中播放一些舒缓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甚至可以允许陪同人员参与检查,以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依靠,同时应避免无关人员的观看以保护患者隐私。在检查中,可以不断用语言进行安慰与鼓励。并仔细观察患者面色、神情、体征等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检查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正确处理并指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等来调整,必要时可以暂停检查。此外,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检查中保持头脑清醒,尽量缩短诊疗时间,保证内窥镜检查的快速、高质完成。从上可以看出,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人文关怀护理,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护理体验。
2.3 检查后的人文关怀护理
检查完成后,通过询问与鼓励来缓解耳鼻喉内窥镜检查带来的不适,如“您这会有什么不适吗?”、“您真勇敢”、“谢谢您的配合”、“检查非常顺利”等。从专业上反复向患者叮嘱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如出现咽部肿胀属正常现象、会在2h内自动消失,在此间避免饮食,以防呛咳。对于患者比较担心的检查结果,可以从医学专业角度进行适度解释,如是严重病变,需先与家属沟通。检查结束之后应先让患者在诊室中休息十分钟,在患者及家属离开检查室时要主动道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护理的巨大魅力。
3 小结
南丁格尔用一生诠释了护理的真谛-“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人为本”,尤其强调无论患者何种地位、身份,都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人生命与人格并爱护人、尊敬人、关心人的价值,使患者在就诊中时时有一种亲切感、体贴感和温馨感。耳鼻喉疾病种类繁多,如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在接受内窥镜检查前患者已经饱受疾病的困扰与折磨,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需要局部麻醉,而且容易造成粘膜损伤、出血。检查完成后也可能会出现继续出血及喉部肿胀等不适。全面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目的就是使患者在心理与生理上都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以便顺利完成检查,为后续诊疗提供帮助。同时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我们对耳鼻喉内窥镜检查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之后,对人文关怀与人文关怀护理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也对耳鼻喉内窥镜检查的具体人文关怀护理提供了要求与示范。规范了人文关怀在内窥镜检查中的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有助于促进我国医改的推广,也为护理人员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