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防治
2020-12-28韦仁恒
韦仁恒
(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兽医站,广西河池 547405)
0 引言
保育猪就是俗称的断奶仔猪,仔猪在断奶后需要进行科学的喂养和细致的观察,出现饲养管理不当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各类疾病的发生,影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保育猪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保育猪常见疾病的防治力度,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保障保育猪正常的生长发育。
1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策略
1.1 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
所谓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就是保障保育猪入舍和出栏时间的一致性,在保育猪入舍前,应当首先对猪舍内部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扫和清洁,保障猪舍内部良好的饲养环境,必要情况下应当拆除猪舍内的栏板、喂食槽等设施,进行全面深入的清洁消毒;使用高压水枪对猪舍进行全面的冲刷,保障清洁力度;针对猪舍内的墙壁、天花板、地板、门窗等位置,也应当保证清洁消毒的力度,以免在细小位置滋生细菌,增加保育猪染病的可能性,借助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可以提升饲养管理效率,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
1.2 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保育猪患病的几率,很多常见的猪疾病都与养殖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有着密切关系,要提升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疾病发病率,就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猪舍内部的栏位、喂食槽进行卫生检查;针对保育猪日常进食的饲料、饮水等的卫生情况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猪舍内部的通风、湿度、温度,为保育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猪舍内电路、通风等系统运行完好,没有安全隐患。
1.3 秉持科学饲养的理念
一般而言,刚断奶的仔猪需要在原猪舍内生活七天左右再转移到已经清洁消毒的保育猪舍当中,分群时应大小,强弱分开饲养,秉持原窝同圈、体重相近同舍的饲养理念,而保育猪群中那些体质较差,体重较轻和体型较小的仔猪,应当单独饲养和单独管理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其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保育猪入舍后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管理,针对其活动、进食、睡卧、排泄等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帮助其尽快适应断奶独立进食的阶段。
1.4 详细记录保育猪的入舍状态
保育猪的饲养应当以自由觅食为主要方式,但是需要饲养人员密切观察,注意保育猪的觅食情况,并对保育猪的饲养时间、食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保障喂食槽中的饲料不断。在保育猪入舍以后可以首先使用代乳料进行喂养,一周左右滞后逐渐减少代乳料的喂养,帮助保育猪逐步从代乳料过度到正常进食;同时,注意保育猪的饮水,可以为保育猪提供温开水,在保育猪入舍前三日内每日的饮水量应当保持在1kg左右,而后逐步增加饮水量,当保育猪的体重长至10kg左右时,应当保证每日的水量维持在1.5-2升左右,饲养人员应注意观察保育猪的饮水量,尤其是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季节,应当适当增加饮水设备,保证保育猪的饮水需求,避免由于饮水量不足影响保育猪的进食[1]。
1.5 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
饲养环境直接影响着保育猪的生长发育,也影响着各类疾病的发病几率,因此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必须严格控制饲养环境,一般而言每个保育猪舍内的猪数量应控制在15~20头之间,至多不能多于25头。保育猪舍的建设应当通过科学的规划,采用漏缝或半漏缝式的地板模式,且需要保证保育猪的活动空间,避免由于过度拥挤造成细菌滋生,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保育猪的猪舍内应当注重控制室温,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应当适当增加保暖设备,使得猪舍内一年四季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当中,以免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增加疾病的发生可能。
2 保育猪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副伤寒病的防治措施
副伤寒病是保育猪饲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针对副伤寒病可以通过定期接种副伤寒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同时,饲养人员应当注意猪舍内的养殖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关注保育猪日常的饮食和生长发育情况,结合具体的情况添加营养。
针对已经感染副伤寒病的猪,需要立即与健康猪进行隔离,使用庆大霉素、磺胺类、呋喃唑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需要根据保育猪的病情适当进行补液和解读,如果保育猪感染副伤寒病死亡,应立即进行填埋处理[2]。
2.2 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针对保育猪流行性腹泻,一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在母猪产前30d左右进行接种,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如果保育猪已经患上流行性腹泻,需要立即进行隔离,采取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皮下注射腹泻高免血清,结合补充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2.3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针对保育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在日常饲养中适当添加黄芪多糖粉、抗生素等,提高保育猪的抵抗力,针对气喘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猪可以通过注射冰蟾熊胆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3 结语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应当秉持科学饲养的理念,优化饲养水平,改善饲养环境,科学控制饮食,细致观察和记录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情况。针对常见疾病,加强对疾病防控能力,保障保育猪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