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热性疾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对策措施
2020-12-28粟华
粟 华
(八五O农场,黑龙江虎林 158422)
1 注意事项分析
1.1 应激影响
应激影响在生猪养殖期间相对较大,负面的应激会使大量的生猪濒临死亡。依据相关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知,生猪饲养的多数情况下,都注射了抗生素,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同时,生猪死亡现象会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我们了解到注射的抗生素会增加负面压力,严重时会加大猪的死亡速度。所以,在正常的饲养中,必须保证猪的饮水,科学调节猪的饮食,注意注射环境的清洁度及通风,并注意禁止直接清洗猪场,这将加速猪的死亡速度。
1.2 禁止不科学地使用退烧药
在生猪养殖期间,一经发现疾病,尤其是高热病,养殖户就会给病猪注射一定的退烧药,但是这样会使病猪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作用,加速其死亡。其主要原因在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禁止对退烧药进行不科学的运用。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中药,以确保病猪的治疗效果,比起复方制药,中药要好很多,但是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1.3 治疗疗程事项
治疗疗程是影响生猪高热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假设专业程度不强,则会使病猪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所以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同时把握好病猪治疗的最佳时期。在病猪治疗最佳时期运用的药物需充足,药物用量及次数要适中。切记禁止多次且频繁的换药,反之则会产生耐药性。对于治疗后且完全康复后的生猪,还应持续用药,待其完全稳定后才可以停止使用药物。
1.4 防止误区
在对病猪进行治疗期间,还需防止误区,查找病源,保障判断失误不会出现。生猪高热病发病过程中,会持续发烧,但部分养殖户却认为不会对其它生猪造成感染,这显然是最大的误区之一。在诊疗期间也会产生误区,假设注射后,治疗效果不佳,则会有部分养殖户认为需对病猪注射多种药物,这也是一个明显的误区。
2 对策措施研究
2.1 一经发现感染,在第一时间隔离
当发现猪场中感染了高热疾病时,请立即封锁并隔离猪场中的猪舍,不再动员猪舍内外的猪,并以全面隔离形式对猪场实施封锁,降低高热性疾病病毒感染概率。严格隔离患病猪。如果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放弃对生猪的治疗,并立即处死并进行深埋。其他没有感染的猪暂时不动员。安排专职人员执行各种任务,以隔离猪舍,以最大程度地防止由于其他人员的活动而引起的病毒传播。与此同时,有必要加强农场内部的卫生工作,减少感染机会。
2.2 治疗方案需进行科学地选取
在治疗高热病猪之前,有必要对药物进行药效测试,同时,根据药效试验结果,科学完善和调整有关治疗方案,以有效避免病猪的应激效应。一旦发现猪患病,必须遵守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准则,并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在配制治疗药物时,应根据药物功效测试的结果合理地对生猪进行仔细的治疗和护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猪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力,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除此之外,必须保证药物成分的歹意性,应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禁止不科学地使用退烧剂,并根据病猪的实际情况使用中药来减少病猪的发热。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可有效避免药物对生猪的负面压力。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预防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传播,需要保证所注射药物的情节性。在使用药物治疗对策的基础上,还应对一些辅助治疗对策进行积极使用,以保障治疗期间充足水分的摄入,同时将补液盐糖分、维生素等元素适当地添入水中。还需通过调整病猪胃肠消化功能来提升其免疫力,与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药物结合。
2.3 预防措施的使用需具备科学性
2.3.1 猪仔需选择健康的
在仔猪的选择上,如果仔猪本身携带病毒,就会增加猪患病的几率。因此,在仔猪的选择上,要从正规渠道引进,保证仔猪的健康,不要对低成本的仔猪进行盲目选择。引进仔猪后,需要彻底消毒隔离,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仔猪进入农场。
2.3.2 需定期消毒猪舍
在给猪接种疫苗后,我们还必须在后期大力维护猪场的卫生,以减少高热病再次席卷猪场的可能性。区分农场中患病的猪圈和未受影响的猪圈。患病的猪舍必须定期进行消毒,比如:消毒需2次/天,在月底消毒需1次/d,一个月后按常规消毒频率消毒,2次/周。除此之外,应对生猪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对猪圈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猪的日常繁殖设备进行彻底消毒,以确保农场的整体卫生环境,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消毒周期需持续一个月,且实施消毒1次/d。
2.3.3 对免疫程序进行严格实施
给农场里所有的活猪接种猪瘟疫苗。对引进仔猪,要在一周内完成除虫免疫,对接种时间需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如发现生猪群中有高烧病症状的,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兽医进行诊治,将病猪隔离工作做好,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
3 结语
生猪高热病很容易感染到家畜及野生动物,从而进一步传播病毒并引起多种疾病,具有高致病性和爆炸性。因此,在农场的日常工作中,应采取养猪场卫生和相关的病毒预防措施,并应由专业兽医提供指导,以将农场的利润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