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2020-12-28方心宇王喜莲桂俊峰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

方 进, 杨 颂, 方心宇, 王喜莲, 李 栋, 桂俊峰

(北京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引言

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前提条件,高校要以身作则,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1]。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以传承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向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教育模式转变。现在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驱动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当代对中国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不仅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且还能帮助解决当下创新型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高校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成为当代高校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专业是工科类高校中一个重要的专业,如何改革电气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国内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培养的诸多层面进行研究,王贤敏、吴柯等人从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多学科交叉扩展专业知识面、多元化能力培养和企业实践能力提升四个方面探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应义斌等人提出研究生教育首先要建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研究生为中心,利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及全面的知识体系梳理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3];赵坤等人指出良好学术环境和氛围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及研究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导师队伍和科学研究水平的突出性以及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高效性[4]。

综合以上研究现状可以得出,我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实践教育培养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主要面临课堂教学单一、导师指导存在局限性、缺乏实践机会以及相关运行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关键问题,迫切需要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才能响应国家人才需求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本文从依托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健全双导师制等方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建立以研究院所及企业帮扶为辅助产学研相结合协作实践模式、在科研活动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和激励机制、探索通过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培养和锻炼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1 探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新的改革,但仍然不能适应当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培养及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全面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课程教学和改革方面来说,吴瑞林、王建中的观点是,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培养应当采取积极的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及方式方法[5],蹇兴东则认为研究生创新培养应当着重注意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同时在政策方面应该予以大力支持[6]。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多开设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课程,例如生产实践能力、科学原理探索、创新技能培养、国际交流和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等课程。师生互相合作探索新型教学形式,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工厂及科研院所等工程生产设计单位,通过工程实践的锻炼,使研究生具备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为了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其中核心问题是完善健全双导师制,从多方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高校对部分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覆盖面还不够广,且有些企业导师没有经过遴选和培训,不能充分满足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过程中,需要在企业、国外其他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中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让研究生能切实地跟随校外导师认识、接触和参与实际的工程和项目,从而熟悉社会工程的环境和运行情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建立以研究院所及企业帮扶为辅助产学研相结合协作实践模式。根据相关的调查,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是处在一味地进行理论研究的境地,和企业交流较少,对产学研交流和合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培养过程中,应强化研究生与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特别要加强研究生在生产及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实践和生产参与度,提高研究生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 以高质量科研为抓手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通过系统高质量和高强度的科研及生产实践活动是实现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可以助推和帮助研究生撰写高质量科研论文,从而形成其良好的创新能力。从创新素质来看:谢加封等人提出在科研工作中,需要基于项目协同视角进行研究[7];伍一军提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面来研究和探讨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8];金雪晶等人认为从“智能”培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9];冯丽婷等人提出在科研工作中运用辩证法的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10]。

在已经开展的科研工作中,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体现在发表的科研论文及学位论文质量有显著提高方面。因此,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科研实践活动对促进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以及创新成果的产生都具有重大意义。进行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科研活动中会出现多种科研实践活动,其中包括调研报告、实验报告、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等一系列科研活动。这些活动具有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这些科研活动中,研究生会从实际科研工作中获得具有创新性的新知识,这是书本上没有的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新理论和新知识。也加深研究生对已经有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有效地扩展了书本上的知识,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研究中,不仅使研究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生产工作的能力,极大促进了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深入开展科研实践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 完善及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和激励机制

在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方面:耿柳娜等的观点是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深入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在此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和吸收先进的培养方法[11];叶海智、丁楠则认为研究生的创新培养能力应当注重知识体系教授,良好的科研关系和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12]。在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刘丽琳、孙久厚认为全面开放公共实验平台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实验能力,达到创新性培养的目的[13];薛静、李玉龙则具体提出构建硕士研究生创新实验平台、基金资助平台、培养氛围平台以及激励平台[14];袁文霞则认为学术交流平台可以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15]。在导师方面,叶俊提出将教育质量目标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导师年度业绩考核[16];管英俊认为导师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17];潘小帆认为导师竞争机制和团队组成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要完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预审和答辩过程[18]。在研究环境营造方面:李海波、董维春认为营造良好的研究学术氛围对研究生的创新培养至关重要[19];殷翔文认为一个良好的培养生态环境要不仅要注重各种环境因素,而且在培养过程中要联系生产实践,做到产学研结合、开放的学术交流和创新思想萌发环境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人际环境[20,21]。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作用还不够明显,因此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创新培养机制,目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完善政策驱动、资金支持的激励举措,同时需要相应的宣传,使研究生在创新性活动中得到充分重视,形成相应的科研工作创新氛围。高校需要研究和制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建设全面开放的公共实验平台、构建硕士研究生创新实验平台,制定基金资助及激励政策和相关的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确保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4 探索通过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合作办学、师生交换和国际科研项目合作,是增进教师与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和老师接受多元文化、国际先进科技和多元教学理念的机会。当前世界知名大学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时普遍重视学生有国外学习和科研经历。所以需要全方位拓展与国(境)外高校间的学生交流项目,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在学习期间拥有到国(境)外交流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科研能力。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存在创新能力培养等人才培养机制缺陷和不足的问题,探讨了研究生国际化意识及科研能力培养对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依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了研究生出国渠道多样性和培养模式差异性教育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外出留学模式的差异,完善了外出留学研究生和留学回国研究生管理与教育的新措施,强调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意义。

国际交流与管理及中外高校联合办学是教育管理部门在境内、境外采取的新途径和方式,吸收及引进具有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共同参加和管理的教育或科学研究活动及机构建设,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先进教育思想观念培养、科研活动和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及教学活动内容的总称[22]。高等教育单位的国际交流中,师生交换与合作及联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已经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与大学体系中的三大职能相辅相成,作用十分显著。它的一些内涵及理念都可以通过应用高等教育具有的三大职能,同时通过一系列行动得以实现[23]。当今世界上,国际合作科研及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顺应当代高等教育和科研活动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要求,从而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研究院所及科研领域在国际教育领域上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可实现创新人才的优质及快速培养,同时可以加速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术水平,推动高校学科、科研和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同时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科研活动的先进理念及管理经验,将国外新的研究方向、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培养模式以及科研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吸收和优化,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复合型优质国际化人才目标,促进和引导我国高等教育及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为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及教育机构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方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和科研资源,学校从2012年开始与国外多所高校开展中外机构合作办学,从2010年就开始单独编班招生,在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等专业实行“2+2”、“3+1”管理模式,电气工程专业聘请国外老师在中国合作建立国际学院,在国内进行全英文授课,培养外语水平高及理论水平过硬的国际化人才。在教学运转中,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及原则,全面培养研究生具有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心理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实验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勇于承担责任以及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精神面貌和创新及探索精神等优良素质。

本着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国外先进的科学理念,具备国际合作的英文水平、创新思维、较强的动手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工程基本训练的综合应用型、优质复合型、全面创新型、专业型高级专门实用人才培养为更高的目标,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及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为核心,稳步推进教学和科研过程的综合管理,不断努力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大力改革与探索,充分保障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教育和培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快速发展及师资队伍水平的全面提高。

5 结论

通过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在研究生培养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开展了对依托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逐步形成健全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双导师制。开展了以企业帮扶为辅助产学研相结合协作实践模式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和激励机制。通过系统高质量的科研实践活动带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过程中培育研究生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在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与探索,保障了应用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实现我国研究生教学的飞跃式发展,探索一条符合于我国现状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