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与顾拜旦相关体育标语看东西方体育思想之异同
——以《体育之研究》与《体育颂》为例
2020-08-20孙继龙
孙继龙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引言
毛泽东不仅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更是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其《体育之研究》中体育思想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标语内涵体现至今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顾拜旦作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以“更快、更高、更强”为体育精神核心思想体现的西方体育代表人物,不仅开创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为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体育理念在《体育颂》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思想是人们付诸行动的指导,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也同样不可缺少。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较具代表性的人物的较具代表性的体育标语及其体育思想进行对比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同导向,同时为现代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1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发展及体现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不仅体现在身体、思想文化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性质的变迁中,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变迁。
1.1 毛泽东体育思想与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毛泽东(1893.12.26—1976.9.9),从小体弱多病,很早就认识到身体强健的重要性。年青在校期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强健的体魄,任何思想文化发展都是空谈。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下,敏锐认识到体育的社会价值,并将这体育思想上升到救国、救民、平复战乱的高度。1917年4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标志着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初步萌芽。
1929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士兵的休闲娱乐方式 ,包括捉迷藏、踢足球、听音乐、练习式术、欣赏花鼓调和旧剧等活动[1]。抗战期间,由于经济水平,作战条件等限制,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强健身体对战斗力的影响,认为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最终取得革命胜利,他以自身为榜样发动群众和士兵进行体育锻炼,此时群众体育理念开始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于1950年和1951年指出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的革命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应坚持体育教育第一,学习次之的原则,力求青少年在身体发育阶段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体现了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观,也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2]。为后续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具有以下方面:
(1)马克思列宁主义体育思想影响。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进行的强制劳动,不仅夺取了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夺去了家庭本身通常需要的,在家庭范围内从事自由劳动的时间。”[3]充分显现马克思对青少年儿童游戏娱乐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视,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也受到马克思体育理念的影响。
(2)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在求学过程中,受颜李学派“德、智、体为一体”以及颜元“文武缺一岂道乎”的体育思想的影响,也奠定了后来毛泽东重要的体育功效论思想的基础。
(3)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影响。近代西方列强的武力及西方传教士的相关体育思想输入,国内众多爱国人士,如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等人体育思想的崛起以及中国新武术作为中国式兵操开始在学校中实施,这些对毛泽东后来在抗战时期大力发展军队体育与群众体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1.1.2 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顾拜旦(1863.1.1—1937.9.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主张公平公正,无歧视,共参与的奥林匹克思想是来源于其家庭背景的熏陶。古希腊文明,以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期间的休战原则也是顾拜旦和平体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16世纪,随着启蒙运动以及科技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体育也由观赏发展到锻炼身体,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性。夸美纽斯所倡导的家庭式身体保健教育为西方近代体育教育观打下基础,同时也是西方体育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19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繁重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促使人们对公平、公正、和平理念的渴望日益增强。公平的体育竞技在缓解劳动压力的同时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因此,大量体育活动得到了人们的争相追捧。在这种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下,顾拜旦逐渐形成“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念。
这种理念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社会环境,顾拜旦在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上述所示,从毛泽东与顾拜旦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看,中西方体育思想在近代体育思想发展中逐渐融合互补。
1.2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核心体现
1.2.1 毛泽东体育思想核心体现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大力倡导体育的社会价值,注重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从现行相关政策、健康体质测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比重逐渐增加举措等,可见毛泽东体育思想对近代国家的安定和平以及现代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指导性意义。其核心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体育的真正价值是社会效应[4]。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育的社会效应性观点,“国力羸弱,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动以营生,此浅言也;动以卫国,此大言也”[5]。体育社会化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层将体育运用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来促进国家发展,最终实现体育与社会的融合。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局势动荡的特殊时期,军队是保障,身体素质是一个士兵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当时的毛泽东深刻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于军队素质、安家定国的重要意义。这种具有国家层面的体育思想,为无产阶级的抗争与胜利提供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2)强弱转换观。毛泽东从小体弱多病,尤为注重体育锻炼,用行动证明“故而生强者不必自喜,生弱者不必自悲”[7]的强弱转换观,认为身体的强弱并不在于一个人先天的身体状况,而是在于一个人思想的强弱。这种观点也激励着许多青年学者注重身体锻炼,也成为现代全民健身口号的思想基础。
(3)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体育锻炼、功能的观点在中国旧时代不被重视,而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5],这充分诠释了体育、身体康健与精神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魄,更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练。
(4)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教育观。“小学之时,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5]。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事物是普遍联系并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出学校教育中“知识文化、体育锻炼与思想品德”[6]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三个方面,三者只有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提高。“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5],同时又将体育置于文化和品德之前,充分体现毛泽东对体育的重视。
1.2.2 顾拜旦体育思想核心体现 顾拜旦体育思想核心体现在如下方面:
(1)更快、更高、更强。“更高、更快、更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唯一格言,符合顾拜旦教育青年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目标。认为“没有竞争,体育也将失去魅力”[7],但是运动场上的竞争不是目的,他的最终目的还是教育。由此可见,“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思想归根结底还是以竞争来进行教育与实施。
(2)世界和平的体育思想。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指出,体育运动对促进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认为可以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技艺间的交流与学习,让世界各族的青年可以远离战争。认为“现在体育运动可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知道怎样让它发挥作用,明天它就能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社会和平,没有这个根本利益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复兴。”[8]在这一思想背景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一个国际交流的桥梁,各国代表每四年一次的相聚既是技艺的交流也是友好情感的交流,足以看出体育在国际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3)身体与精神和谐发展。顾拜旦所创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其体育思想的高度显现,认为“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而是在比赛中使人的精神与思想能够迸出火花,以保证参赛者身心能够得到共同进步与发展。”[9]在体育赛场上经常会出现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也是竞技体育中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发展真谛。
(4)顾拜旦的体育教育观。顾拜旦痴迷于古希腊的哲学文化研究,深受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思想的影响,曾说:“古代奥运会的兴起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古代奥运会的宗教神话色彩,二是古代奥运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11]德、智皆寓于体的全面教育思想的形成给予顾拜旦重要的影响,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阐明:“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10]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卢梭“教育的最大秘密是使身体锻炼与思想锻炼相互调剂”[11]等人文主义的观念影响,为了教育青年积极向上、乐观生活,提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是以身体的锻炼来促进人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品质的提高,从而完善自我的教育过程。”[9],所以教育既是顾拜旦的思想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
1.3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内涵对比分析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毛泽东和顾拜旦在体育思想方面还存在以下相似与差异点(见表1)。
表1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对比分析
1.3.1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的相似点 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二者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方面不谋而合。认为人是一个统一体,是由许多相关联的事物组合起来的。其中身体的健康和道德的健全以及心理发展的健康是一个健康人所具备的三个要素。十分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是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基础,也是共同的出发点,着重强调体育的功能以及对人发展的作用。
1.3.2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差异点 由于不同的个人历史与社会背景的影响,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差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思想来源基本不同。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熏陶,形成了儒家“中庸、贵和、礼让”与道家“清净无为”等传统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强调“顺应天道,天人合一”。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在毛泽东体育思想发展到后期也开始注重体育的竞技性,但是强身健体依旧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
顾拜旦体育思想则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西方人崇尚自由与自我、与自然斗争、喜欢具有竞争性、挑战性和冒险性的活动,所以在这种哲学背景下顾拜旦复活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将“更高、更快、更强”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体现。追求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体育理念。
其次,社会体制与社会背景不同。自古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注重“本”的发展,封建社会存在长达两千年之久,当这种传承制的社会体制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中逐渐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战争不可避免。从中国近代推翻清政府到抗日战争,再到后来的内战,中国处在战乱中,国贫民弱。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毛泽东体育思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具有特色的体育社会价值性。
而顾拜旦体育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体制影响下形成的,西方国家是以“末”为侧重点来发展国家,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以商业为发展基础。顾拜旦在创立现代奥林匹克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使得西方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了重视,这为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基础。
第三,运动人群和运动目标不同。毛泽东体育社会价值性所表现出的是利用体育活动强化士兵身体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兵源来源于人民大众。所以,毛泽东所提倡的体育是人民大众的体育,是顺应人类身体机能发展,是为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体育。目的是强健身体,益寿延年,主要体现的是人民大众的健身。
顾拜旦所推崇的体育思想更具有竞争性,面向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运动目的不再是强身健体,而是更多地进行专项素质训练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争取在世界体育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争得荣誉,实现自我运动价值。
2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对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2.1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毛泽东体育思想在新中国成立时开始趋向成熟,在1952年6月的新中华体育总会成立的典礼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且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毛泽东曾多次畅游长江,以自身实践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积极影响下,全国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项目,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中国体育日益强大。顾拜旦曾在其《体育颂》中对体育有助于人身心合一的发展给予高度的肯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扮演着教育人们身心合一,和谐发展的角色。
其次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一直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力求培养思想、身体、审美、智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在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12],不再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创新能力都在小学生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课中得到了充分发扬。从小学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到中考体育加分制,都反映出国家大力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决心。“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孩子到自然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成为现代小学生课程的主要目标。代表顾拜旦体育思想的现代奥林匹克对运动员和观众教育影响也越来越大。
再者,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从1984年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诞生到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赛场上辉煌。中国践行着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将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开始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在1958年视察中国游泳队时曾说“你们要赶上吴传玉,超过吴传玉”,随后“乒乓外交”“举国体制”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促使中国竞技水平大幅度上升,中国竞技体育开始走向辉煌。
“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思想激励着无数青年顽强拼搏,勇于突破自我,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萨马兰奇曾说“由于体育运动有助于将身体置于为心智服务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需求中都值得具有一席之地”[13]。
2.2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哲学真谛
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中注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顺应天道[14]。目前多领域中的体育标语应用也有相关内涵体现[15-16]。毛泽东在这种“和谐”的体育思想影响下,一直坚持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为己任,力求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都予以了肯定,其体育思想归根结底还是“强身健体”,这是其体育思想所表现的最直接想法。新中国成立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以及2011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指引着中国体育朝着“全民健身”发展方向发展,这是毛泽东体育思想中“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真谛体现。
虽然二者之间体育思想存在着诸多差异点,但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却是共同的,顾拜旦建立现代奥林匹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体育竞技来挖掘人类自身极限,磨练意志品质。就百米项目来说,从第一届百米冠军托.伯克的11秒8到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上博尔特以9秒63的成绩夺冠,充分显示出奥林匹克运动是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体育赛事,这也是顾拜旦“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体现。
2.3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体育与文化结合的教育观体现
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领导地位,在《体育之研究》中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和自身的实践经历提出了“德、智、体”三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这与顾拜旦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建立一种使人身心结合、提高生活方式的观点类似。
新中国成立后,为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对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目标的改革意见,遂将田径、足球等大众体育项目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制定中。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方针政策,并就具体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国家教委和体育部出台诸多政策明确培养目标[13],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学校课程的内容设置、评分标准以及教学内容等都进行了改革,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大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代表各自国家的青少年在竞技场上争芳斗艳,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比较,更多的是体育精神的彰显和爱国主义情结的释放。更是将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所社会学校,以体育竞技为载体来培养身体、心智和精神完善的人。
2.4 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对现代体育相关领域的影响
毛泽东体育思想对现代体育的促进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全民健身和体育改革。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强健的目的,全民健身也就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17]。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所提到的“无体是无德智也”,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另一方面,现今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体育也开始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专业运动员开始承接各种商业比赛并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些是现代体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现代体育在面对是选择发展大众健身还是运动职业化的问题上,毛泽东“普及与提高”的方针给予现代体育强劲的指导。现代体育改革应该以全民健身为真义,同时以运动制胜规律,大力发展竞技运动,提高运动成绩。
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体育思想的核心[18-19],也是对奥林匹克体育价值的充分肯定。奥林匹克运动中所体现的运动精神、运动思想已经被大多数体育者所认可,另外,奥林匹克运动促进着现代体育的国际化、科学化的发展。随着奥运会参赛国和运动员的增多,各国间的体育交流也开始增加,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世界杯、NBA等国际赛事的举办无不体现现代体育的国际化。同时,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先进运动装备和合理训练计划的配合,科学化训练已经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主潮流之一。
3 结论
3.1毛泽东与顾拜旦分别是不同社会体制、不同历史背景下较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代表作中有关体育思想的表述分别代表不同的思想与理念,对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2“强身健体”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强种、强国”,发展全民体育是基础。“教育”则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基础,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是其核心理念。虽然两人的体育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是两者体育思想的共同点,也是现代体育思想核心的体现。
3.3毛泽东与顾拜旦体育思想奠定了现代不同社会背景、体制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体现“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全民或大众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体育与文化结合的教育观融合;同时对现代体育相关领域,如赛事交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