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2020-12-28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王倩张少琼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王倩 张少琼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CHD)已经成为导致中老年人因病死亡的首要因素,且近些年CHD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患者发病年龄亦有所下降。冠脉搭桥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CHD的常用手段,但外科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方案,会给患者正常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1]。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探讨了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行冠脉搭桥治疗的CH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96例CHD患者分为A、B两组(A=48,B=48)。A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1.23±5.18)岁。B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35±5.30)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CHD;首次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其他类型心脏疾病;心脏手术史;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精神障碍。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遵医嘱用药、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B组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①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在常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基础上向患者一对一讲解CHD发病原因、手术治疗必要性以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打消患者顾虑和恐惧感,并督促患者积极参加科室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②加强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向患者展示术后顺利出院并恢复正常生活的相关病例,叮嘱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患者;③疼痛护理:做好疼痛评估,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指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观看影视节目等方式转移注意力;④环境干预: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定期为病房通风、消毒,加强人文环境改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保持热心、耐心。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该问卷最高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33.71±3.94)和SDS评分(34.86±3.84)均低于A组(40.23±4.56)、(42.03±4.49)(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3.49±3.96)分]高于A组[(87.63±4.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6,P=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不断转变,以护理干预为代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认可,但传统护理工作内容多局限于遵医嘱用药,对于其他影响患者康复的生理、心理因素关注较少,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而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也愈发广泛,此次研究探讨了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冠脉搭桥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A组,且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这与田原等人[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系统化护理是一种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和全面性特点的护理模式,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疼痛干预、缓解干预等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和治疗依从性,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冠脉搭桥患者负性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