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临床分析

2020-12-28朱永生马龙陈富贤何世军李海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弹簧圈高原地区收治

朱永生,马龙,陈富贤,何世军,李海霞

(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 西宁)

0 引言

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相关数据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年发病率约为2~22.5/10 万人,每年发生破裂的发生率约在1%~2%[1]。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有相关研究发现,发生破裂的患者中有超过80%的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的[2]。直径<3.00 mm 的瘤体的动脉瘤具有瘤腔小、瘤壁薄等特点,将这些瘤体称为微小动脉瘤。若患者在微小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首次未采用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则很可能导致再次出血的情况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起到了严重的威胁[3]。尤其在高原地区,大多海拔都超过4500 m,具有大气压低、空气稀薄等特点,在这些自然条件下,机体的血小板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循环功能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4]。为了对高原地区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就介入栓塞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11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52 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均进行DSA 检查。其中女性21 例,男性31 例,年龄36~59 岁,平均(42.98±7.83)岁。患者中有汉族移居者16例,藏族世居者36 例。生活区域的海拔分布情况如下:17例患者生活在3000 m 海拔左右的地区,有21 例患者地区为3600~4000 m,超过4000 m 的为14 例。本次收治的52例患者均为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史在1.98h~6.83 d,平均病史为(3.27±1.03)d。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无精神疾病,能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者;②符合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存在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者;②肝、肾等脏器功能发生衰竭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微小动脉瘤情况开展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均在全麻下进行。股动脉穿刺置血管鞘,行脑血管造影,以明确患者的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等情况。选择性将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所在位置的椎动脉或颈动脉中。将对比剂注射,对脑血管进行造影,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动脉瘤情况,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角度,根据路径图的指引,在微导丝的辅助下将微导管置入患者的动脉瘤腔中。有35 例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15例患者行次全栓塞术治疗、2 例患者行单纯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于需要进行支架成形的患者,在开展手术的前3 天给予患者10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次,1 次/d 进行治疗。在手术开展过程中,给予患者肝素钠静脉注射抗凝治疗。完成手术后给予患者500 U/h肝素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同时使患者继续服用药物。在用药3 个月后,调整阿司匹林肠溶连剂量为100 mg/次,1 次/d。

2 结果

在收治的52 例患者,有47 例患者完全栓塞、2 例患者次全栓塞、2 例患者单纯支架成形。在术中为患者进行DSA 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有52 例患者的动脉瘤显影消失,有1 例患者在行单纯支架成形后,瘤腔内存在对比剂。有1 例患者属于宽颈动脉瘤,采用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在手术治疗后,该例患者发生了对侧肢体偏瘫的情况,在发生这些情况后即可给予患者改善微循环、抗凝加强等对症的治疗,该例患者的肌力改善明显,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干预后均恢复正常。经过5 个月的随访调查,在本次收治的52 例患者中无患者发生缺血或再出血等不良事件,治疗安全性。可行性较高。

3 讨论

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的发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发生后需即刻采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干预、控制[5]。在高原地区,为高海拔地区,其自然条件较平原地区更为恶劣,而患者机体在高原地区环境的影响下,其自身的各功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在高原地区,大气分压仅为海平面70%左右,而在低氧环境的影响下,长期居住者或世居者体内的外周血红细胞的代偿会出现明显增多的改变,其血液流动缓慢,通常有较高的血液粘稠度。有研究发现,在高原地区,血压异常的发生率约在40%~50%,较平原地区的居民而言,高原世居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约高出4倍之多,而海拔每增加1000 m,其高血压发病率约有2%风险的增加[6]。在高原的低氧环境下,动脉硬化、高原高血压不仅为常见病,且是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其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可高达93.3%,有48.7%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7]。形成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脆性增加等,而动脉瘤的形成以及破裂的危险因素可能与血压的突然波动以及血管内膜损害较重段的压力增高有关[8]。有相关报道显示,在高原地区若发生肺水肿,也会造成血液自动调节节律出现明显的改变而引发血压发生幅度较大的波动,进而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9]。因而在高原地区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治疗更为重要,需要更加谨慎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在高原地区的介入治疗中应当注意的是,在低氧环境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更强,其红细胞代谢增生的增多,会造成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10]。因而在高原地区的介入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抗凝的力度,不仅要注意过度抗凝引发患者出血,同时又需要注意术中、术后的血栓形成问题,尤其是针对需进行支架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以及支架成形术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47 例患者完全栓塞、2 例患者次全栓塞、2 例患者单纯支架成形。在术中为患者进行DSA 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有52 例患者的动脉瘤显影消失,有1 例患者在行单纯支架成形后,瘤腔内存在对比剂。有1 例患者属于宽颈动脉瘤,采用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在手术治疗后,该例患者发生了对侧肢体偏瘫的情况,在发生这些情况后即刻给予患者改善微循环、抗凝加强等对症的治疗,该例患者的肌力改善明显,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干预后均恢复正常。经过5 个月的随访调查,在本次收治的52 例患者中无患者发生缺血或再出血等不良事件,治疗安全性。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高原地区中,采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弹簧圈高原地区收治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弹簧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