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2020-12-28陈赫书何鑫淼王文涛冯艳忠张海峰刘自广
陈赫书 何鑫淼 王文涛 冯艳忠 张海峰 刘自广 田 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土壤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是较为活跃的部分,可以加速有机质矿化分解和转化土壤养分的过程,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作物养分的吸收有重要作用。针对红壤水稻土进行相关研究,可以为相关理论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为试验土壤,分成不同区组,利用水泥梗将区组隔开,杜绝交叉污染现象出现。研究会选择7个方面进行处理,不释放任何肥料,简写CK;施氮磷化肥,简写NP;施氮磷钾化肥,简写为NK;施氮磷钾化肥,简写为NPK;施氮钾化肥加猪粪,简写为NK+PM;施氮磷化肥加稻草,简写为NP+RS;施氮磷钾化肥加稻草,简写为NPK+RS。其中N对应尿素,P对应过磷酸钙,K对应氯化钾。钾肥、磷肥和猪粪、稻草,在耕田阶段施肥,施氮肥时分成两次。试验水稻为常规品种,水稻植株行距维持在20cm,水稻生长阶段,应保证大约7cm的田面灌溉水。在水稻正式收获10d之前完成排水操作,不另外进行灌溉与作物栽培[1]。
1.2 土壤采样和分析
土壤样品为在2012~2014年晚稻收获采集,进行土壤取样之前,需要先清除稻草残留物,利用不锈钢土钻随机采取10个点作为样本,对砾石与植物残根之类的杂物进行剔除。混合之后分成两组,一组在塑料袋中密封,保证通气性达标,并防止水分流失,并放置在4℃冰箱中储存,用于分析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另一组土壤样品在风干磨细之后,用于分析土壤化学性质。采用土水浸提法测定土壤pH,重铬酸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用固定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和真菌,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微生物碳、氮。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可以采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程,产量变化的水平主要通过斜率P值体现,在分析多年水稻产量时利用y=a+bt的线性回归方程。
2 结果和分析
2.1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化学性质的影响
CK处理下降0.9与1.25单位,单施化肥处理的NK、NP、NPK下降了1.11~1.25、1.37~1.66、1.140~1.53,化肥、猪粪和稻草配合施肥处理时,在NK+PM、NP+RS、NPK+RS下降了1.01~1.27、1.29~1.42、1.21~1.69,统计学上不具备明显差异。NK+PM处理的EC值最高,其次是NP处理[2]。
2.2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有较为显著影响,这个也符合生活常识。针对连续10年的20季水稻,可以看到在早晚稻全年产量上,NPK+RS和NPK处理高于NP+RS和NP。同NPK相比,NP与NK只在首年产量相似,之后产量逐年开始下滑,这足以证明土壤K的供应程度对水稻产量具有关键影响。另外,NK+PM、NP+RS、NPK+RS都比NK、NP、NPK产生较高水稻全年产量。而且时间越长,猪粪与稻草就会有较大增产效果,可实现增长土壤肥力的效果。
2.3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上,NK和NP的处理效果都不明显,只是比CK处理更具优势。NK+PM、NP+RS在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方面,相较NK与NP方式更高,可以证明化肥、猪粪和稻草配合施用可以有效使土壤细菌数量增加,其中NPK+RS与NP+RS的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效果最好。土壤放线菌,主要是在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一种菌,NP+RS在该菌数量增加上效果最好,其次为NK+PM。
2.4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在脲酶活性方面,NPK经过长期处理效果高于NP、NK等非平衡施肥处理,证明非平衡施肥处理抑制了脲酶活性。NPK对脲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作用,相较NP+RS和NK+PM处理更加明显。CK处理在各种施肥处理中转化酶活性最低,NP和NPK加上稻草也有明显提高转化酶活性作用,主要是因为转化酶需要更多碳,正好是稻草所具备的,从而使酶活性提高,加快转化有机质的进程。另外,在土壤脱氢酶活性方面,施肥处理普遍较CK处理效果较好,化肥和稻草相搭配的效果也好过和猪粪相搭配。
3 结语
研究显示,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化肥和猪粪稻草相配合,在微生物数量增加和土壤呼吸程度上,都明显优于单施化肥处理;长期施用猪粪与稻草在提升土壤酶活性方面效果相同,可以使土壤脲酶、转化酶、脱氢酶等活性大大提升,增加土壤高产的可能。土壤酶活性的敏感性会受不同施肥程度影响,成为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