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建议
2020-12-28董素伟
董素伟
(文安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文安 065800)
新时期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鸡肉作为人们日常餐桌的重要食品,其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鸡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鸡养殖行业逐渐趋于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为疾病爆发也埋下了隐患,鸡肠炎沙门氏菌病作为重要疾病,其会对鸡群健康带来巨大影响,而如何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养殖户需要思考的关键课题。
1 临床症状及病理机制
1.1 临床症状
在鸡只患病后,其会出现腹泻、食欲减退乃至废绝、不愿走动、扎堆、怕碰、翅膀下垂、羽毛松乱以及精神沉郁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鸡逐渐出现跛行、趾关节肿胀以及跗关节肿胀等病症,部分病鸡出现喙肿或者眼肿。慢性病例病程较长,病鸡在7d之内会逐渐死亡,急性病例死亡较快,在发现症状后的1~2d内快速死亡,个别病鸡虽然没有死亡,但是在治愈后会呈现僵鸡状。
1.2 病理机制
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后可发现,其肝脏肿大、充血,并且伴随有大量出血点,心脏以及肝脏等部位可见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节,存在数量不等的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脏肿大呈现深褐色;肾脏肿大充水严重;心包膜黏连严重,存在黄色浆液,心包膜表面存在黄色白纤维性渗出物。
2 鸡肠炎沙门氏菌病实验室诊断
2.1 分离细菌鉴定
选择病鸡的病变部位接种在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上,在37℃环境下进行营养培育24h,取出后发现麦康凯和SS琼脂上均长出菌落,其边缘整齐、呈现灰白色、湿润光滑、如针眼大小,通过显微镜观察后可发现,细菌呈现无荚膜两端钝圆形态,通过化氢试验检测后其呈现阴性,通过硝酸盐试验检测后其呈现阳性。通过上述操作可诊断为鸡肠炎沙门氏菌病。
2.2 血清诊断
首先,全血平板试验操作,将原瓶均匀摇晃,通过滴管进行抗原吸取,将其滴到玻片中,注射病鸡液体,通过实验操作后可发现抗原和血清在2分钟内出现凝聚反应,通过实验检测后呈阳性;其次,血清凝集实验,在鸡群中随意选择40个样本,使用蜡笔画出40方格,在方格中滴落抗原或者血清,利用牙签进行充分混合,对所有样本进行凝集反应测试,如果呈现阳性则表明健康,呈现阴性可诊断为鸡肠炎沙门氏菌病[1]。
3 鸡肠炎沙门氏菌病防治措施分析
3.1 定期净化鸡群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在养殖场内部传播,也会为疾病防控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养殖户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定期净化鸡群。首先,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要实行全封闭管理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从外界引进雏鸡要做好疾病防范措施,对新引进的雏鸡隔离饲养40d左右才能混入鸡群进行集中饲养,其次,积极应用现代信息设备对鸡群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鸡群中的异常情况,如果发现疑似病例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和隔离饲养,避免危害其他鸡只健康;最后,对于健康鸡群养殖户要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实验检疫,定期淘汰患病鸡,进而起到净化鸡群、防止疫病的作用。
3.2 落实消毒管理
通过大量临床实验和实践证明,消毒是防治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重要举措,养殖户在开展养殖过程中,要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加强消毒管理工作,进而起到疫病防治作用。首先,结合养殖场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保证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交替使用不同消毒试剂,避免病菌出现抗体,当前较为常用的消毒药剂包括新洁尔灭、次氯酸钠以及过氧乙酸等,均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其次,将消毒计划贯彻和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中,重点对鸡舍的养殖器具、饮水槽和食槽进行消毒;最后,在疫病高度季节要每天对养殖场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消毒,所有进出养殖场内部的人员和车辆都要经过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还要在内化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养殖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前要经过消毒处理,与养殖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养殖场[2]。
3.3 采取药物治疗
治疗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药敏试验,选择病鸡液体样本接种于琼脂平板中,利用涂棒将其均匀涂开,然后置于37℃恒温保温箱中30min后取出,制作成不同抑菌类型的纸片,分别平铺在表面皿上,在37℃环境下进行营养培育24h,取出表面皿进行直径检测,通过检测后发现,该病菌对新霉素、阿米卡霉素高敏。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釆用新霉素和阿米卡霉素治疗,治疗时养殖户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同时,随着鸡养殖事业的快速发展,鸡肠炎沙门氏菌病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异,养殖户要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相关药物,进而确保治疗质量[3]。
4 结语
鸡肠炎沙门氏菌病是危害鸡养殖的重要疾病,养殖户需要提升思想认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进而推动我国鸡养殖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