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三伏贴致接触性皮炎验案1例

2020-12-28甘丽彭远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抓痕伏贴紫苏叶

甘丽,彭远容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患者钟某,53岁中年女性,7月于双流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行三伏贴治疗后,当日敷贴局部出现红肿、数个绿豆大小水泡,伴瘙痒难忍;无发热寒战等不适,期间多次至各大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口服抗组胺、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等药后,水泡消失,敷贴处仍红肿伴瘙痒。于我科就医时已距离贴三伏贴2月余;自诉背部敷贴处瘙痒难忍,夜间为主,搔抓后红斑处出现烧灼痛,影响睡眠,体型偏胖,平素易感冒,鲜少出汗;既往自幼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近20年未发作。查体见双肺俞、膻中、大椎处见红色圆形红斑,直径约3cm,高出皮面,表面覆盖痂壳,周围见抓痕,边界清楚;舌淡红薄白腻,脉浮滑。辨证为:风寒表郁日久,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合过敏煎加减取小发其汗、表郁得疏之意,具体方药:桂枝10g 酒白芍10g 大枣10g 麻黄8g 杏仁10g 紫苏叶15g 醋五味子15g 乌梅15g 银柴胡15g 防风15g 甘草5g 加生姜3片,2剂,2日1剂,水煎服,每剂煎2次,1日3次,每次200mL,饭后温服。二诊时诉瘙痒消失,无烧灼痛,睡眠好转,查体见红斑范围明显缩小,直径约1cm,不高出皮面,表面痂壳完全脱落,周围未见抓痕;舌淡红苔薄白,脉滑,予桂枝麻黄各半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桂枝10g 酒白芍10g 大枣10g 麻黄5g 杏仁8g 紫苏叶15g 醋五味子15g 麸炒白术15g炙黄芪15g 防风15g 甘草5g 加生姜3片,2剂,2日1剂,每剂煎2次,水煎服,1日3次,每次200mL,饭后温服。1周后家属至诊室告愈。

按语: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表证日久,症轻邪轻,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有面红、身痒等表现,表郁日久、邪轻证轻为其病机,辛温解表、小发其汗。现代临床有许多用之于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报道。

三伏贴首载于《张氏医通》,是一种体现“冬病夏治”思想的中医传统特色外治疗法,由甘遂、细辛、白附片、延胡索、白芥子组成,少数病人在敷贴三伏贴后会出现敷贴处瘙痒、红肿、疼痛、水泡等不适。近几年随着三伏贴应用的普及,其不良反应受到密切关注,有三伏贴致接触性皮炎、复发性接触性皮炎的案例报道[1][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使用三伏贴出现水泡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譬如有研究认为三伏贴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且发泡大小与疗效成正比[3]。

该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平素肺卫气虚、痰湿内盛,炎热夏日,敷贴三伏贴局部腠理疏松,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汗出不畅;正邪相争于肌表而不解故出现红肿、灼痛、瘙痒难忍;夜间人体阳气入营血而寐,人体阳气与表邪相争剧烈,故夜间瘙痒为甚,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调和营卫,结合过敏煎加强抗过敏作用而收效迅速。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三伏贴的不良作用影响受贴者的生活质量,为其在较长的时间内带来困扰甚至影响身心健康,三伏贴的临床疗效与敷贴者舒适度之间的平衡,值得中医人进一步深入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抓痕伏贴紫苏叶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手臂上的抓痕
孕妇可以用紫苏叶 泡脚吗?
敲打
抓痕集之五
一起聊聊三伏贴
治副鼻窦炎
正确对待老公背上的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