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与探讨
2020-12-28刘晓
刘 晓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发展经济社会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重任。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程度改变着职业教育,MOOC[1]、混合式教学[2]、网络直播课程[3]等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使传统的教育与学习过程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同时为更广泛的学习者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其转化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突破,成为广大职业教育从业者研究的新课题。在这些课题之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积极应对互联网环境教学模式的新挑战[4],既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从职业院校开展网络教学的现实意义入手,对职业院校教师(以下简称“职教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内涵和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 职业教育开展网络教学的现实意义
1.1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进而实现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5-6],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即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模式和手段开展教学,其中,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形态方面最为基础和显著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让信息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升职业教育有效供给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提升网络教学水平,推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发展,营造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式、协作式和探究式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机会和空间;开发并实施网络课程,开展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和指导,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于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1.2 教学理念转变的必然结果
宏观层面,职业教育理念包括战略观、公平观、人才观、道路观、任务观、培养观等多个方面的丰富内涵[8];微观层面,最受职教教师关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交还给学生。网络教学开放、共享、自主和个性化的本质属性,正符合这一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网络教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分层教学,学生可以各取所需,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PPT、自测题目等学习内容,直至理解掌握;也可以就学习的疑难点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讨论,及时得到指导和解答,跟上教学进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自主搜索或请教师推送一些课外的学习资源,自主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计划提升学历的学生,可以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而直接就业的学生,可以强化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以提升职业技能。
1.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职业教育应以培养融技术理论与技能操作于一身,具备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而网络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教师-网络-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共享的教学资源,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提供了平等的沟通机会。以非线性方式链接的知识结构,更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构建合理的学习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开展个性化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自主选择学习环境,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对检索获得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加工、存储和应用,在自觉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1.4 适应“互联网一代”在校生的现实需要
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职教学生来说,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使其积累了一定的网络学习经验,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
1)与传统教学互动模式不同,网络教学利用弹幕、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化手段进行互动,更受职业院校学生的欢迎。平等、个性、多元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网络教学环境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探索式、发现式和协同式的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3)网络教学资源多样性的特点,使得知识的呈现不再拘泥于板书、文字、图片等静态方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手段的大量应用,既可以通过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使数学概念、工作原理、计算过程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即使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形成直观的感受,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还需要充分掌握互联网规律。互联网的核心规律有以下特点。
2 职教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内涵
网络课程不等于线下课程加网络传输,网络教学也不等于课堂教学的线上直播,有效的网络教学离不开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不同阶段,扮演好 “学习情境的构建者”“学习资料的开发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帮促者”“知识迁移的引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和“教学成效的反思者”等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把握程度,信息素养的高低,展现出的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活动组织、互动交流、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共同构成了职教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
1)职教教师准确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有效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只有主动调整思想,积极适应新的角色定位,职教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网络教学特性和学生需要的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继续抱着“我讲你听”的思想不放,只会使“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从“教师灌”变成“电脑灌”[9],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信息理念、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的内容[10-11],它反映了职教教师对信息地位、作用和价值的基本认识,通过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深入发掘人才培养需求,加快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反映了职教教师在信息工具运用、信息源传播、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反映了职教教师在获取、处理、传递和运用信息时,所秉持的思想观念,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总之,信息素养决定了职教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意愿和能力,是有效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
3)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能力是有效开展网络教学的核心,它决定了网络课程开发成果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决定了教学实施过程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决定了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能否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开展平等、开放、多元的师生互动,提升教学和管理效率;决定了能否及时、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可见,职教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信息化时代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手段的发展,要依靠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创造其真正的价值。
3 师资队伍的网络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网络教学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连续的过程,需要职业院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外铄和内修的共同作用下,让教师能够自觉自愿提升自身网络教学能力,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3.1 开展分层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能力培养
针对师资网络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职业院校要在广泛深入调研教师网络教学经验、能力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反向应用到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培养中去,组织开展分层化、多元化的培养工作。
对于网络教学经验相对缺乏、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着重帮助其了解并接受网络教学模式,优先解决“为什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可用在线讲座或录播讲座的形式,设置教育理论讲解、网络教学模式介绍、典型网络课程设计解析、网络教学平台基础功能与应用等课程,配合线下的研讨交流、网络课程设计实践等主题活动,在教学专家的跟踪与指导下,由参培教师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其网络教学基本素质的建立与提升。对于网络教学经验相对丰富、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则要以提升网络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为培养重点,在线上或线下常态化地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合作、优秀案例分享、教学效果反思、实践问题探讨等交流活动,营造开放、包容、共享、平等的交流环境,辅以定期的专业化指导,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实现师资队伍网络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2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网络教学实践
3.3 加强政策引领与制度保障
职业院校要加强网络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政策制度保障和规范教师的网络教学实践,引导和激励教师提升其网络教学能力。一是发布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建立能够体现学校教育价值观念、流程科学合理、标准细致明确的规范体系,为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依据。二是制定网络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验收、教学实施等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业务界面、任务分工、考核标准、保障措施等,加强对网络教学的全过程管理,为网络课程的高质量建设和网络教学的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建立与网络教学能力拓展深化相关的激励考核制度,对在网络教学理论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或在实践应用中取得突出成效的教师,采取评优评先,晋升职称职务,优先安排培训进修,纳入网络教学专家团队,提高课酬系数等正向激励措施,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师资队伍,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3.4 科学开展网络教学能力评价
师资队伍网络教学能力的提升,应以科学、客观、有效的能力评价为基础,通过发现教师的能力短板和不足之处,更好地进行培养与提升。
职业院校应以教师能力的纵向发展为评价对象,建立网络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从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组织、线上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成效等维度设计评价标准,实现对网络教学各个环节和要素的全面覆盖。其次,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综合采用专家评价、同行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等方式,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全过程评价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此外,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与教师的激励考核挂钩,促进教师主动投身于网络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5 加强网络教学团队建设
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网络教学团队是高质量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保障,各成员之间通过协作,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特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共同提升。
职业院校要勇于打破专业、院系之间的藩篱,以网络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与实施为目标,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学校、跨校企组建规模适中、年龄结构合理、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学团队,建立开放、动态、高效、竞争的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养、研讨交流、课程建设等工作提供保障。
在团队中,团队带头人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协调和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推动团队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要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积极传授教学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指导与培养;青年教师应为团队带来新知识、新技术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协助老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3.6 主动开展校外合作
在网络教学推广普及的过程中,部分先行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公司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开发了广为传播的品牌网络课程,培养了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教学名师。
对于其他职业院校来说,积极学习先进,引入“外脑”支持,开展校外合作,是提升师资队伍网络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广泛开展调研学习,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正视与网络教学先进单位的差距。其次,善用“拿来主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引入成熟的优质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学习借鉴网络教学先进单位的典型做法,为教师设计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加强院校间的师资交流,跨学校组织开展“网络教学经验分享会”“教学名师网络课程开发工作坊”“优秀网络教学公开课”“骨干教师网络教学专题研修班”等活动,促进校际师资共建。
4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升师资队伍的网络教学能力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教学的不断深化,网络教学能力必将成为职教教师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