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8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吕金红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吕金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0例(2016年2月~2018年9月),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5例。对照组女19例,男26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7.31±3.29)岁,受教育程度:24例小学及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6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6±3.60)岁,受教育程度:22例小学及初中,16例高中及中专,7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均经头颅MRI、CT等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病患病史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存在听力、视力、智力及认知障碍者;属于大面积脑梗死者;伴有难治性高血压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2型糖尿病、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①监测血糖、血压水平;②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③给予饮食、心理、用药指导;④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采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关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等内容,强调护理干预对预后的积极影响;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根据其疾病情况、家庭及经济情况,判断其不良情绪产生原因,明确心理干预方向,开展“一对一”疏导,并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感受,表示理解,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缓解不良情绪;与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争取其支持、配合;③用药指导,由护理人员告知按时按量服药必要性,强调必须遵医嘱用药,严禁擅自更换药物及服用时间,并讲解不规律、不合理用药危害性;④预防并发症干预,协助患者定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心肺功能等各项相关检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并发症干预措施,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遵医嘱作出对应处理;⑤康复干预,由康复科医师及专职护理人员讲解康复锻炼方法、内容及重要性,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锻炼时间及强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合理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两组护理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判定,评分越高,则提示神经功能越差;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组护理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判定,评分越低,则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7.02±1.35)较对照组(8.85±1.77)低,ADL评分(62.47±3.20)较对照组(51.14±2.93)高(P<0.05)。
3 讨论
目前,强化护理干预在临床疾病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良好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有助于加快疾病康复进程[1][2]。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加快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原因:①首先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采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着重强调护理干预对预后的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疾病认知,增强护理配合度;②通过判断患者不良情绪来源,制定心理干预方向,可保障干预可行性、有效性,且“一对一”疏导、争取家属支持、配合,有利于进一步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③给予用药指导及预防并发症干预,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加快病情恢复;④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可知,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加快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