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鼻息肉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0-12-28郑州人民医院450000杨瑞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杨瑞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纳入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鼻息肉且不存在内镜手术治疗上的禁忌症;患者对本研究的内容和相关操作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进行过鼻腔的手术;存在鼻道的解剖结构异常;存在精神意识的障碍无法配合等,最终总计纳入研究对象56例,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28例,前者男女比例为13∶15,平均年龄为(38.3±2.6)岁,病程2~4年,观察组内男女比例为12∶16,平均年龄为(37.2±2.0)岁,病程3~5年,所有患者均接受鼻息肉内镜治疗手术,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研究起始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首先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鼻息肉内镜下摘除手术,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的告知、术后的鼻道冲洗等,其他无特殊操作。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 再次核查患者的各项术前检查指标,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修剪鼻毛,有利于手术操作的同时避免术后的感染,同时进行鼻腔的彻底清洗;②术中的护理 手术进行前首先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准备好意外突发事件时的抢救药物和器械,术中首先辅助术者摆置好患者的体位,术中注意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避免误吸。③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告知患者尽量保持坐立位减少鼻腔的出血,每日定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每日进行鼻腔的冲洗,注意伤口的保护和预防感染,调整病房的温度适宜,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禁烟禁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休息。
1.3 评价内容 临床疗效分析:分为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主诉,鼻内窥镜检查显示鼻粘膜淡红色,无脓性分泌物及水肿等,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窥镜检查显示鼻黏膜发红且存在少量的分泌物,疗效不佳-临床症状仍较为明显,鼻黏膜肥厚肿胀明显,出现合并症或明显脓性渗出等;鼻黏膜功能恢复评价:采用糖精试验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的黏液纤毛清除速率来间接反映鼻黏膜的功能恢复情况[1]。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中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组间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2.9%vs8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鼻黏膜功能恢复评价中显示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黏液纤毛清除速率分别为(3.02±0.21)mm/min、(3.10±0.44)mm/min,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清除速率为(6.63±1.05)mm/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22±0.78)mm/min(P=0.009)。
3 讨论
随着鼻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在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鼻息肉虽多为良性病变,但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以鼻塞为主,逐渐出现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出现嗅觉障碍,甚至影响睡眠和听觉功能等,因此可在此基础上合并多种病患[2],对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避免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整体的临床疗效优势明显。研究中发现多数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状态,对术后的恢复及复发等存在诸多的疑惑,因此护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对其心理情绪进行疏导排解。综上所述,综合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鼻息肉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黏膜功能的早期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